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二)一.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①,召入西台。

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

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
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抗疏
..归。

凡公值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

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
哄甚,两台檄公解之。

公至,即博收讼牒
..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

两台急诇之。

公独谓是狂生,无他。

卒谳不得实,乃已。

众谓公长者也。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问沈帅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②再见之矣。

又公为苏理时,以汛期出海澨③。

有李弁者邀公饮,示三倭刀。

公谛视还之。

后半载,报海上擒倭二十人,覆夷器,则三刀俱在。

公心疑之。

亡何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
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
..也。

众咸谓公神明。

又公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

中丞露章劾之。

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

公曰:“吾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谳成,对中丞诵之,其声琅琅。

中丞愧甚,举屏自障。

公读法声益厉,中丞遂自劾去。

众咸谓公强项也。

及在御史
..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公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辅臣拂然。

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阚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

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
寿至七十有二卒。

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注】①报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给朝廷。

②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③海澨:海滨之意。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A. 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
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B. 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C. 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D. 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

如“抗疏归”中,指袁公因抗疏而遭罢官回归故里。

B. 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

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C. 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岛,诏书中称其琉球,当时的琉球实际上是中国的属国。

D. 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袁公年轻时考中进士,任苏州府推官,官员考察时政绩第一,被召入西台。

当时皇上不喜欢大臣频繁议论朝政,袁公却直言上疏,得罪皇帝而罢官。

B. 袁公为官时,倭寇出没,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迅速集结,以保家护国自许,却遭到仇家诬告而入狱。

袁公替他们辩解,从而洗清了冤屈。

C. 袁公在苏州府任职期间,中丞因郡守石昆玉忤逆了他,竟然公开奏章内容来弹劾陷害石昆玉,袁公不畏权势,秉公执法,为石昆玉雪冤,中丞终自离职。

D. 袁公曾上疏针砭朝政时弊,抨击京郊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加之触怒辅臣,而被贬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

4. 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

(1)事情交付四郡处理,四郡的官员推举袁公执笔(处理此事),袁公依法书写供状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们都十分害怕。

(2)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2)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
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

二.技巧点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三.课后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永,字永宾,其先辽西石城人。

曾祖愄,仕魏,黄龙镇将,因徙高陆之河阳焉。

永幼
有志操,闾里
..称之。

魏正光末,六镇扰乱,遂携乡里老幼,避地中山。

后赴洛阳。

拜殿中将军,稍迁平东将军,封沃阳县伯,邑五百户。

青州州人崔社客举兵反,永讨平之。

进爵为候,除左光禄大夫时,有贼魁元伯生,率数百骑,西自崤、潼,东至巩、洛,屠陷坞壁,所在为患。

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娄昭讨之,昭请以五千人行。

永进曰:“此贼既无城栅,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

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

若征兵而后往,彼必远窜,虽有大众,无所用之。

”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逐破平之帝西迁,永时不及从。

大统初,乃结宗人,潜谋归款。

密与都督赵业等袭斩西中郎将慕容显和,传首京师。

以功别封昌平县子,邑三百户,除北徐州刺史,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并有战功,进爵为公,河桥之役,永力战先登,授南汾州刺史。

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驃骑大将军、开府仪三司,赐
姓尔绵氏。

魏废帝
..元年,授恒州刺史。

于时朝贵多其部人,谒永之日,冠盖盈路。

当时荣之。

孝闵帝践阼
..,进爵广城郡公。

入为工部中大夫,迁军司马。

保定四年,拜大将军。

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

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

前后累增凡三千九百户。

天和四年,授小司
寇。

寻为右二军总管
..,率兵北道讲武。

遇疾,卒于贺葛城,年六十八。

丧还,高祖亲临。

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同华等五洲刺史,谥曰基。

(选自《周书·列传第二十入》)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然其计/于是命水/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B. 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C. 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D. 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里”与“国宅”相对。

前者者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

后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文中的“闾里”指当地平民。

B. “废帝”是庙号。

庙号有褒有贬,如古代很多昏庸的皇帝被废除,死后因要进入祖庙,于是称他为废帝,明明显带有贬义
C. 践阼,本义是指走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此,文中的“践阼”指皇帝即位、登基。

D. “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永爱护乡邻。

魏正光末年,六镇发生了动乱,威胁到了乡亲们的安全,他于是携带老幼,前往山中避难
B. 段水屡立战功。

他讨伐平定了青州人崔社客的反叛,灭掉以元伯生为首领的盗贼,还收复了弘农,攻破了沙苑
C. 段永忠心爱国。

皇帝西迁后,他联络宗族中人,暗中谋划归附,与赵业等新杀西中郎将慕容显和,并将其首级送往京师。

D. 段永交游广泛。

当时的贤士前来拜访他,车子塞满了去他家的道路,当时的人们也都认为段永很荣耀。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

(2)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

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

1.1. B
2. B
3. D
4. (1)(此贼)只把抢劫财物作为供给,安定时便如蚂蚁聚集,窘急时便如惊鸟飞散,攻取在于迅速,不在于人多。

(2)段永历任内外各职,所任职的地方非常有声望,受到称赞。

轻视财物,与贤能之人交
好,全国上下因此敬重他。

2.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赫。

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神算。

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2.1. B 2. D
3. D
4.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