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示范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验证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及探索研究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认识并制作莫比乌斯带,探索剪开它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剪开莫比乌斯带的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笔若干、双面胶、制作莫比乌斯带的纸条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趣味情境图:小蚂蚁沿着红色的线爬,可以吃到面包屑吗?
上课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小纸条,现在拿出带有小蚂蚁的纸条。
1.巧设疑问,学做普通环
师:(1)小蚂蚁沿直线向前爬能吃到面包屑吗?
预设:可以吃到。
(2)面包屑在小蚂蚁的后面,按上面的方法能吃到面包屑吗?
预设:不能。
那小蚂蚁要怎样才能吃到面包屑呢?
(引导学生明确小蚂蚁和面包屑虽然在同一平面内,但面包屑却不在小蚂蚁的前方,从而启发学生做出一个普通环)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当把纸条做成一个普通圆环时,小蚂蚁可以吃到面包屑。
2.制作莫比乌斯带
师:如果像这样,面包屑在纸条另一端的背面,做刚才的纸环,小蚂蚁还能吃到面包屑吗?怎样做才能让小蚂蚁吃到面包屑呢?
二、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任务二】。
学生动手做纸环,教师巡视指导。
捏着纸条的一端,将另一端扭转180°,再粘贴起来,形成一个环。
课件演示做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个莫比乌斯带。
师:小蚂蚁沿这样的环爬行,真的能吃到面包屑吗?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画出小蚂蚁爬过的痕迹进行验证。
课件展示小蚂蚁的移动痕迹,说明小蚂蚁可以吃到面包屑。
为什么这样小蚂蚁吃不到面包屑(课件展示普通纸环),这样小蚂蚁就能吃到面包屑了?(课件展示莫比乌斯带)
因为普通的纸环有2个面,莫比乌斯带只有1个面。
3.总结特征
教师小结:像这样“沿一条线不停往前画,能将纸条的正反两面都画到”的环,是由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于1858年发现的。由于该环的神奇特点,数学界就用莫比乌斯这个数学家的名字来命名这个环,叫做莫比乌斯带(环)。
4.剪莫比乌斯带
将一个普通纸环沿中线剪开,会得到什么?(2个普通纸环)沿离边缘1
3
宽度的地方剪
开呢?(3个普通纸环)
师:那如果将莫比乌斯带沿中线剪开会是什么情况?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有的猜可能会得到两个环,有的猜一个环,有的猜一根纸条……
出示【学习任务三】。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验证,发现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环。
师:这个环还是莫比乌斯带吗?可以用笔画一画、试一试。(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在这个纸环上画不完所有的面,验证发现不是莫比乌斯带)
教师追问:沿离边缘1
3
宽度的地方将莫比乌斯带剪开与沿中线线剪开会一样吗?猜想
是什么情况?
学生猜想:会变成一个比沿中线剪开更大的环。出示【学习任务四】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演示沿离边缘1
3
宽度的地方剪开的结果,发现纸环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环。
师:除了沿环的中线剪开之外,我们还可以沿离边缘1
3
宽度的地方剪开……下课之后大
家可以自己试一试。
师:那莫比乌斯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出示莫比乌斯带的几个具体应用,如传送带、磁带、过山车、莫比乌斯带的建筑等)
鼓励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用莫比乌斯带来做什么?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1:我觉得莫比乌斯带太神奇了,没想到居然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纸环。
预设2:没想到有那么多莫比乌斯带就在我们身边。
预设3:我还想研究莫比乌斯带更多神奇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通过不同的猜想和验证得到了不少有意思的结论,其实这就是我们数学里常用的思想方法,我们需要“大胆地猜想,小心地验证”,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到这样的思想方法。
四、课后任务
自己动手做一个莫比乌斯带,然后把它分别沿离边缘1
3
宽度的地方剪开。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2个面1个面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