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学生姓名: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442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邢恩源
2016年4月5日
摘要:孙中山先生缔造的中国国民党,曾经有过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这两页闪光的历史,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是这两页都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但是,两次合作都未能延续下来,从而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不幸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与中国国民党长期和分阶段的合作中,既互相协作,又坚持斗争;既取得了成绩,也经历了挫折;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直接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
研究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大的合作,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国家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一、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
1.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
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2.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受挤压。
一战过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结束了中国民族工业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趁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大好时机,加速了其在华的经济侵略。
华盛顿召开后,欧洲列强竭力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妄图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境地。
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劲势力,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压,大战期间掀起的建厂高潮被压制。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1.国共内战时期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自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十年内战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经历了由弱小变强大再变弱小的过程,蒋介石极力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展开空前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的胜利,击碎了蒋介石企图扼杀中国革命的野心。
短时间内,蒋介石难以灭掉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党也难以解放全中国,中共和蒋介石处于暂时的内战相持阶段。
2.日本侵华的步步深入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欧美列强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日本再次乘机大肆侵略中国,妄图借此转嫁国内危机,先后发动了“九.一八”、“华北”等大的事变,一步步地蚕食中国土地。
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难当头、大地当前,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关头。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迫使国共政策发生变动,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显示出中国各阶层,包括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标志着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于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随后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
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林伯渠等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等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
但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17
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
同一天,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谈话。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由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直接受到威胁,国民政府于8月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三、两次国共合作的性质
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两次国共合作都有着反帝的成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的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斗争。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矛头直指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
两次合作,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也是在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态度后完成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四、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
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慑了帝国主
义列强
3、共产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共产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
重要性。
5、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1、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
2、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牵制了日本主要军力,为同盟国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和机会。
为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五、两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总结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总结
1、国共两党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决定了国共合作很难得取得真正的成功,再加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勾结,一起扼杀了中国革命,这是国共合作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2、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能够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
但是必须积极消除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求同存异,既统一,又独立。
两党合作必须在共同的纲领为准则处理两党间的问题。
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各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国共合作的经验总结。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总结
1、国共两党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为不同的阶级服务。
两党合作只是为了暂时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一旦利益得到维护,获得胜利的临时联盟为了利益分配,必定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冲突,这个联盟也将逐渐破裂。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会尽最大可能破坏合作。
这是第三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
2、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在中国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
因此,它必须努力破坏国共合作,阻止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
3、两党合作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之上,这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救亡图存比三民主义有着更加坚定的政治基础,更容易调动国共合作的积极性,提升合作期限的延续性,抗日让“攘外必先安内”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最终促成了国共合作。
必须
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确调节国共两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秦文志,《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8月
[2]. 林炯如,《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回顾》,《历史教学问题》, 1981(4)
[3.] 扬程,《两次国共合作之比较》,《承德师专学报》, 1986(2):45-48
[4]. 曹学恩,《从两次国共合作看祖国统一》,《唐都学刊》, 2000(2)
[5]. 柯友朝,《中共建立和维护两次国共合作的策略剖析》,《党史文苑月刊》, 2005(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