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打法技术发展趋势和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乒乓球打法技术发展趋势和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22T05:09:26.04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8期作者:丁颖
[导读] 揭示乒乓球运动打法技术由攻守结合向进攻为主的转变,技术风格向“快、狠、变”转变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此提出合理化的对策性建议。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经济开发区 300457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世界乒乓球运动主要打法技术特点的简要回顾,探讨乒乓球打法和技术创新内在制约因素,同时分析现行竞赛规则对打法技术的引领作用,揭示乒乓球运动打法技术由攻守结合向进攻为主的转变,技术风格向“快、狠、变”转变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此提出合理化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打法技术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经过多次比赛器械、比赛规则、打法技术的调整发展,成为当今全世界具有广泛参与度的竞技球类运动。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一枝独秀”,具有压倒性优势。

总结乒乓球各类打法技术特点,思考其中的规律和原因,探索乒乓球打法技术的创新要素,对巩固发展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传统优势,推动乒乓球打法技术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乒乓球主要打法类型
乒乓球的打法类型总体可以分为4类:削球和削攻类打法,快攻类打法,弧圈球类打法,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和快攻结合弧圈球类打法。

1.1削球和削攻类打法
削球打法大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技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增强了球的旋转性,最初形成时注重防守,攻击性相对较差。

其后削球打法经过中国和日本运动员的不断创新,将削球技术与反攻技术紧密结合,发展成为削中反攻技术,攻削结合、攻守结合,在旋转的基础上增强了球的攻击性。

但是从总体而言,与其他打法技术相比,此类打法的攻击性仍然不够迅猛有力,现在各国使用此类打法的运动员也在逐渐减少。

1.2快攻类打法
快攻类打法特别是近台快攻是上世纪中国乒乓球运动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打法,快攻打法的技术特点是出手快、变化多、落点好,是中国乒乓球运动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制胜法宝。

上世纪70-80年代,为了对付欧洲日趋成熟的弧圈球类打法,中国运动员创造出了正手盖打、反手推挡、台内小球等各项技术。

90年代欧洲选手进攻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快攻类打法虽然具有正手进攻优势,但反手一般只用搓、摆、推等防御性过渡技术,如果要进攻只能运用侧身攻,而侧身攻步法相对复杂,又因正手留有空档,必须时刻准备扑正手,因此反手的进攻能力和机动能力不强。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中国运动员在传统的快攻类打法上增加了直拍反面横打技术,形成反面拉侧旋弧圈球、反面弹打弧圈球、反面反拉弧圈球等新技术,具备了反手弹、撕、拉能力,大大增加了快攻类打法的进攻性和灵活性。

1.3弧圈球类打法
弧圈球类打法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技术上具有上旋强、冲击力强的特点,但是单纯的弧圈球打法速度较慢、旋转变化不大,已经慢慢被淘汰。

1.4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和快攻结合弧圈球类打法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选手在不断的探索中,将中国的近台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和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两种先进的打法。

其中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技术特点是以转为主、为快为辅,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技术特点是以快为主、以转为辅。

这两种打法都很好地把弧圈球的旋转与快攻的速度融为一体,速度快、旋转强、正反手都能拉,近台和中远台攻击力都很强,在国际乒坛上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的横拍进攻型打法已成为主流打法。

有学者研究发现,1988年第24届至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获奖的男子运动员的打法类型只有快攻类、快弧类和弧快类三种类型,其中弧快类占获奖牌人次的70.83%,快弧类占16.67%,快攻类占12.50%;获奖的女子运动员快弧类占52.08%,弧快类占27.08%,快攻类占16.67%,削攻类和攻削类仅占2.08%。

由此可见,弧圈结合快攻类和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占主导地位,显示出快转结合、进攻性强的优势,并在近年各种乒乓球体育赛事使用中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通过回顾分析上述主要打法的技术特点,不难看出,乒乓球打法技术的发展趋势由过去的全面平衡、攻守结合的风格朝着以攻为主、快速凶猛,由近台进攻向全台进攻转变。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如何抓住一切机会进攻,先发制人,不给对手机会,干净利落结束战斗,是当代乒乓球竞技最需要把握的关键之处。

而过去的防御性技术,例如平推、平挡、加力推、减力挡,主要都是对付一些不易反攻的
来球,迫不得已推挡一板,为下一板进攻争取时间和创造机会。

即便如此,当今优秀运动员也会抓紧一切机会快带快拉扣杀,尽量不给对手喘息机会,都体现了这一打法技术的转变和趋势。

2.乒乓球打法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在制约因素
无论乒乓球打法技术如何发展创新,无论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运动固有的技术规律并没有改变,即优秀的打法技术应同时具备速度快、力度强、击球准、旋转快、弧线低、落点变这几个根本要素。

速度快是为了不给对手充足反应时间,造成对手判断失误而失分。

中国乒乓球在上世纪占据主流的直拍快攻打法之所以长期独占鳌头,重要原因就是速度快、擅长近台快攻、正手能力强,在创新直拍横打进攻技术后,直拍反面的拉攻能力增强,因此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而削球和削攻打法因为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使用削攻打法的选手越来越少。

力度强体现了积极进攻的技术特点,击球力度强,带动了球的速度和旋转,使击球向着越来越凶狠的方向发展,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和中远台相持能力。

在这一点上,欧洲运动员利用先天体能优势,将弧快和快弧技术发展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发挥自身技术特点,并对中国运动员全面的技术打法形成一定威胁。

击球准是一切乒乓球打法技术的基础,没有准确性,无法预判来球击球点、回球的弧线和落点,就无法将自身的技术优势正常发挥出来。

世界各国的不同打法技术都同时具备准确这一特征,也是加强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基础要求。

乒乓球发球和击球都可能产生各种旋转,比如上旋、下旋、侧旋、顺逆旋等,只有将旋转种类和旋转速度有机结合,将转与不转紧密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最大限度迷惑对手,造成对手误判和失误,增强接球难度。

上述几种打法技术都具备旋转这一基本特点,特别是削球、弧快打法旋转强,利于增强自身进攻能力。

弧线低是乒乓球打法技术的必要因素之一,运动员在发球和击球时既要保证球能过网,又得在某些情况下尽量使弧线降低,不给对手以扣杀机会。

因此,各类打法技术都必须打出预期的弧线,并在某些情况下打出尽可能低的弧线,造成对手被动。

落点变化是通过控制球的速度、力度、旋转等,形成落点在正手、反手和近台、中台、远台的不断变化,落点越刁钻,给对手反应和接球的机会就越少,可以形成自身的主动权,往往是得分的直接手段。

不过,在这一点上,各种打法技术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形成变化多端的落点。

上述制约因素并不是孤立分离的,在乒乓球运动中,这几项是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彼此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有充分结合、运用得当,才能形成威力。

可以看出,一种打法技术如果想长盛不衰,就必须在速度、力度、准确性、旋转、弧线和落点等方面形成优势。

各类打法都有各自的长处和技术特点,比如快攻打法以速度快为主、旋转为辅,削攻打法以转为主、以快为辅。

这其中,弧快和快弧打法同时具备速度快、力度强、旋转强、变化多的特点,逐渐取代其他各类打法,成为当今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主流打法。

3.竞赛规则对乒乓球打法技术发展趋势的引领作用
乒乓球打法技术趋势的形成,既是乒乓球运动自身不断发展创新的客观结果,又是比赛规则不断修订引领发展的结果。

这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国际乒联2000年推出的直径40mm的大球、2002年推出的无遮挡发球、2001年推出的11分赛制,带动了乒乓球的打法技术的趋势的形成。

3.1 40mm大球对打法技术的影响
乒乓球直径由38mm加大到40mm,加大了球在空气中运动的阻力,同一次击球,如果要产生预期的速度和旋转,就必须加大击球的力量。

有学者研究乒乓球的体积对其运动状况的影响表明,当乒乓球的体积增大到40毫米,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乒乓球的运动速度将减少4%,旋转也将减小13%,因此当改成大球进行比赛时,力量型选手则更具优势,击球的力量变成了决胜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这一规则要求运动员必须加大击球力度,乒乓球的打法技术逐渐向凶狠力度型转变。

3.2无遮挡发球对打法技术的影响
无遮挡发球的规则限制了运动员发球的动作,对手可以直观判断发球的来球方向、旋转速度和落点等,接发球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此前中国运动员运用发球直接得分的优势也相应降低。

规则修订之前,接发球主要考虑以稳为主,待接发球成功后,再伺机进攻。

无遮挡发球实行后,由于接发球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接发球直接考虑侧拧、挑打、劈长等主动进攻技术,对抗性大大提高。

3.3 11分赛制的影响
11分赛制将原来21分一局的比赛改为11分一局,并将21分制时5分一个发球轮改为2分一个发球轮。

11分赛制直接缩短了比赛的进程,在原21分赛制的情况下,运动员可以先稳住战局,逐步观察对手的特点和弱点,稳扎稳打、后发制人。

11分赛制下,比赛更加激烈,对运动员的心理、体能、技术和应变能力加大了考验。

这就要求运动员一上场就得立刻进入状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现对方的弱点,特别是将各种进攻技术交替运用,在短时间内尽快取得比赛的胜利。

4.当前打法技术发展趋势下的几点建议
当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规则引导,不断推动乒乓球打法技术朝着以进攻为主的方向转变,要求运动员宜攻则攻、能攻则攻,防守性技术逐渐弱化,这给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打法和日常训练带来了新的思路:
4.1增强主动进攻、积极进攻意识。

各种打法在指导思想上均应以进攻为主,快速凶狠,抢冲抢拉、拉冲结合、拉扣结合。

例如,在接发球方面,可以更多运用对台内球的挑打和半出台球的冲拉,变近台进攻为全台进攻,主动制造先机压制对手。

4.2 技术上要更加全面、突出特长。

11分赛制下,在积极主动进攻的同时,必须有全面的技术,而不能有明显漏洞,一旦有漏洞很容易被对手发现和攻破。

同样的道理,在发现对手技术上的漏洞后,要趁其没有反应和调整过来,抓紧机会连续出击,快速取得胜利。

4.3 个人技术风格上更加突出“变”字。

运动员在苦练自身打法的同时,必须形成个人风格,速度变化快、力度变化快、线路变化多、落点刁钻,只有战术变化快、节奏多变、难以摸透,才能增大对手移位范围,增强对手回球难度,在较短的比赛进程中占据主动。

4.4 加强基本步法训练。

步法是乒乓球技术的生命,各项技术的结合、近台与中远台的结合、正手与反手的结合,都依赖于步法,只有步法准确到位,才能保证正确的击球点、击球姿势和手法,因此必须加强并步、跨步、滑步、跳步、交叉步等基本步法的训练。

例如,在侧身攻后扑正手时,要运用好交叉步,在对方来球尚未到中远台时,运动员如果能扑正手到位,即可在中近台回击,有利于增强攻击性,如果交叉步移动不够迅速,就容易错失良机。

4.5 加强体能训练。

当代乒乓球的打法技术向着快、狠、变方向发展,对运动员体能要求也更高,平时必须注重体能训练,以适应高强度的比赛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玲,丁玲玲.各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发球特征分析及新规则下青少年发球技术训练趋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115-120.
[2]翟兴明,任泽浩.乒乓球新规则对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2014(2):150-151.
[3]邓弦.乒乓球新赛制对乒乓球技术产生的影响分析[J].体育博览,2011(19):22.
[4]周贵臣.大学生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发球与接发球教学与训练法研究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111-113.作者简介:丁颖(1983-)女,汉族,江苏江都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