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五年制高职英语阅
读教学的启示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概念最初发端于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

这就是著名的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对于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深远。

斯蒂芬·克拉申——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也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克拉申教授认为成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靠两个途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

其将语言“习得”与“学得”明确区分开来,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

语言习得通常是在大量的语言信息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类似,它是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

一般说来,成人“学习”语言比儿童快,而儿童“习得”语言比成人快。

语言学得是指在正规的课堂里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形式。

语言学习者首先应是一个语言习得者。

研究母语习得的过程和习得方法的一套理论,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它一共包含了五大假说。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习得又被称为“母语式学习”,是无意识的吸收,是一种隐性的
学习;无意识的输入成果大于有意识的学习。

习得学习的孩子关注点,在于语言的“意思”(meaning),他听的和看的,是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而不太关注语言结构和词汇。

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的真实语境中跟孩子用英语对话,找机会让孩子和外国友人对话,上外教课,看原汁原味的英语电影和动画片,听英语故事或歌曲,自由阅读英语书籍,大量听读,没有学习任务,没有考核,孩子就可以做到“习得”。

通常严格意义上的二语习得发生在目标语环境中,比如一个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小孩,每天处于英语的自然交际环境中,他会习得第二种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接触语言和有意义的互动,以自然的方式切实地习得新的语言。

而在学得方式下,孩子带着特定的学习目标,借助各种记忆词汇表、与语法规则等,还有配合着背诵、朗读、刷题等针对少量内容的刻意训练。

这种学习过程需要不断投入持续的、有意识的努力。

再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病患者会忘记自己的家人等...但是他们不会丧失语言能力,还是能够说话表达(除非极其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失语现象)。

这也间接证明了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

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课程中都停留在专注于如何获得更具准确性和正确的言语。

但对于大多数儿童和成年人来说,这种方法从长远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并且可能会导致焦虑。

接受这种形式教学的学生通常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但是在课堂之外却无法有效自然地进行交流。

80.90年代的英语学习者大多都是学得方式接触的英语(刨去出国深造的,在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卡顿:我到底是说May I...还是Can I呢?很多人都会纠结于准确的语法和句子结构。

这是因为学得方式获得的英语知识,被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区,记忆区的语言知识会在语言运用中起到校对和监控作用。

而习得方式获得的是语言能力,被储存在大脑的语言区,能够被人条件反射式的直接运用,就跟说母语一样不需要思考各种语法和结构。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无论基础如何,无论处于学习的哪个阶段,要想在学习中有所进步,家长必须保证孩子阅读的书或听的音频的内容有绝大部分是孩子目前阶段可以理解的。

克拉申教授认为只有当习得者集中注意力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上时,他才能习得语言。

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用公式表示就是“i+ 1”。

在该理论中, 克拉申把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定为“i”, “i+ 1”是学习者容易接受和习得的语言输入级别。

在语境( context )和语际信息( 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的帮助下, 学习者理解了“i+ 1”的语言材料, 才能实现语言习得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

如果输入语料过深或远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即“i+ 2”或者过浅而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即“i+ 0”或“i- 1”, 都会造成理解困难或无益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例如,0基础的孩子即使是明天看3小时俄语新闻,三年后也没有一
丝进步,因为不是“可理解性输入”,孩子无法理解俄语新闻的意义。

语言的学习还如同一场“抗日”的持久战,量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想要达到母语水准的学习者来说,量的积累更不容忽视。

语言学家发现,一个4周岁的母语国孩子大概有3000-5000词的母语词汇。

这些词汇的听说对这个孩子来讲完全没有问题。

但要达到这个词汇量的孩子,需要积累多少听说呢?我们来计算一下:8个月大脑发育结束开始有大量的听力输入,假定2周岁开始会说话,如果他每天听6个小时,说2个小时:累计听的时长:(120+260*3)*6=7290小时。

累计说的时长:365*2*2=1460小时。

因而外语的习得并没有捷径,唯有坚持接触,大量积累。

这些大量用于积累的素材也需极可能满足以下输入标准:“可理解性”、“既兴趣又相关”、“非程序语法安排”、“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在提供以上理想标准的输入内容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

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 intake )。

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是:
1)动力。

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

2)性格。

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
3)情感状态。

主要指焦虑和放松。

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问题是,许多父母不
顾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强制性手段加大孩子的语言输入量和输出量,导致孩子在情感上对这种强制性的输入进行自动过滤。

其表现形式有心不在焉、应付差事、偷懒耍滑等。

因而父母应该要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多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逐渐增强孩子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自然顺序假说(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

一些实验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 's 等。

克拉申认为,自然顺序假说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

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儿童的母语习得过程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步都顺利,儿童也会走弯路,犯一些错误。

儿童习得母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学习第二语言了。

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也要经历接触、了解、犯错、不断修正、掌握的过程。

由于语言掌握的时间和顺序不同,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就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允许孩子在学习中出错,并了解这是学习语言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

现在这个英语启蒙越来越低龄化的时代潮流下,孩子一旦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家长就会陷入焦虑,不断揣测各种原因。

有的家长操之过急,有意无意的将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甚至作出一些生气、暴走的过激行为,结果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畏惧英语表达。

其实,对
于英语0基础或者低年龄段孩子来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不愿意开口讲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称之为“语言沉默期”。

这个阶段,孩子主要是听,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加工、整理,经过这段时期后,孩子才下意识地习得了输入的语言。

在孩子真正可以流利表达之前,孩子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做语言输出储备。

语言沉默期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必经之路。

让一个处于语言沉默期的孩子去输出大量的句子,真心是为难孩子了如果家长错误干预,可能会让孩子彻底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作为家长,也要做出努力,替孩子找对正确的方法:最好的英语启蒙,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母语环境:能给到孩子一个自然的生活环境。

其次是进行亲子阅读,父母借助一定进阶体系性的绘本故事,绘声绘色地演给孩子看。

当然很多家庭是对于提供母语环境也好,进行亲子阅读也好,是受到现实条件限制而无法做到的。

其鲜艳的色彩、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情感取向会让小朋友轻松融入英文语境,实现无意识习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