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美国科学家通过位于南极的一架望远镜在太空中侦测到了宇宙最初诞生时发出的涟漪.这次发现可能印证了天文学家最珍视的“宇宙大爆炸"(Big Bang)模型。

这表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自己的意志运行的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A美国科学家侦测到了宇宙最初诞生时发出的涟漪,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同时也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①②正确。

“这次发现可能印证了天文学家最珍视的‘宇宙大爆炸'模型”,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正确。

自然界是按客观规律运行的,④观点错误。

2.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着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说明()
①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唯一条件④上帝造人的神话是荒诞可笑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B材料解释的是人类社会的成因,从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上帝造人的神话是荒诞可笑的,①④正确.②不合题意。

③观点错误。

3.下面古诗与下图蕴含的哲理相异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解析:D“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B、C三项都体现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与画面寓意相近,不合题意。

D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与画面寓意相异。

4.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
解析:D“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充分反映了物质在运动中存在,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D项蕴含哲理与之相同.A、C两项虽强调了运动,但认为是意识的运动,而非物质的运动,应排除.B项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与题意不符。

5.漫画《考察回来》的做法没有()
考察回来
A.按照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去探索事物的本质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体现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D.认识到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
解析:A某领导考察归来,没有按照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探究事物的本质,而是将他国的经验照抄照搬,故选A项。

漫画中某领导的做法体现B、C、D三项.
6.研究发现,情绪变化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不同情绪在身体上形成的感受图形各不相同。

然而,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调节人的生理活动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的生理基础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④意识和物质现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A物质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故排除④。

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但不是基础,舍去③。

不同情绪在身体上形成的感受图形各不相同,佐证了①②.
7.下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该标识简洁明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
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

这说明()
A.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意识来源于创作家的创新创意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客观性
解析: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的寓意,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项符合题意.
8.英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称,通过向一些视力受损的实验鼠注射感光细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它们恢复视力,将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治疗人类失明的方法。

这表明()
①人们能把握客观规律造福人类②人们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规律③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意识能够改造自然界的客观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B“将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治疗人类失明的方法",体现了人们能把握客观规律造福人类,①正确。

“通过向一些视力受损的实验鼠注射感光细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它们恢复视力”,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正确。

②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④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均应舍去。

9.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人在生气发怒时,体内会产生大量毒素,其毒性与蛇毒相当。

从现代科学角度观察,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

这说明() A.意识有时能决定物质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D“从现代科学角度观察,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项符合题意。

A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B项观点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10.漫画《鸭子?兔子?》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认识主
体反映具有差异性④认识客体具有复杂多变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C对漫画的不同反映,说明了①③。

②④表述正确,在漫画中未体现。

11.“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B“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这种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说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世界无车日”活动强调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

故①③观点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B项。

②抹杀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④抹杀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据此回答12、13题。

12.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多个阶段的尝试,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C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经历多个阶段,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①错误;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多个,④观点错误。

13.“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十八大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C.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解析:C题中仅仅强调认识深化的过程,没有涉及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但本题探讨的是认识的深化,而不是真理自身的问题,B 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说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题中没有涉及实践特点的相关信息,D项观点与题意不符.
1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解析:B“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说明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题意。

C、D两项否定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观点错误。

15.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和真理的无限性、上升性,解题关键是全面理解上述知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具有无限性,人们获得真理后,并不会停止,而是
继续发展,新的认识不是对原来认识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新的认识不是对原有真理的推翻,而是发展;认识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而是受到它的限制,④错误。

应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40分)
16.(18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业态以及增长动力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往“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轻视质量和效益、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弊端逐渐呈现.面对新形势,中央提出要适应“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现“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从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片面强调速度向重视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新思路不仅是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解放,更是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这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新思路的认识论依据.(10分)
材料二:新常态下,加工制造业面临严重过剩、市场萎缩等困难.某机械制造公司认真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对策,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当代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以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为根本的经营战略,逆风飞扬,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丰收。

(2)结合材料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8分)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

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深化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此为指导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4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经济发展新思路的提出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经济发展新思路是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3分)
(2)①该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制定经营战略,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
②该企业面对困难,认真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对策,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2分)
③该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2分)
④该企业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双丰收,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分)
1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将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集中在全和快;直至本次会议绘制出新的路线图,为“法治中国”作顶层设计,提出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六大任务。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选择“依法治国”作为突破口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率先选择“依法治国”作为突破口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12分)
(2)中国共产党探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历程体现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0分)
答案:(1) 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全会选择“依法治国"作为突破口是适应了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客观形势的战略选择.②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全会选择“依法治国”作为突破口也是遵循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每点6分,共12分)
(2)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我党加深了对“依法治国”方略问题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可);(3分)②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党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认识上由浅入深不断深化,这体现
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3分)③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识,这体现了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