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主题专项练9 长路漫漫——世界经济模式的不断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专项练9 长路漫漫——世界经济模式的不断探索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河南六校联考)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这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提出的,故D项正确;从列宁的身份可排除A、C两项;列宁主要是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并未涉及属于生产力范畴的工业化,故B 项不符合题意。
2.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 )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
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
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相符,故A项正确;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重新审查和修正”不等于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是斯大林模式,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
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取消新经济政策
20世纪30年代,故A项错误;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
业”说明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故D项错误。
4.(2018黑龙江哈尔滨模考)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图表中的数据显示当时苏联的个体农户数量大幅度减少,集体农庄农户、工人大幅度增加,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这符合斯大林模式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
5.(2018山东济南一模)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 )
A.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
B.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
C.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
D.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中的“转变”是指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就使剩余农产品具有市场上商品的性质,所以D项正确;“转变”之前的义务交售制是为了为工业化提供资金,赫鲁晓夫上台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补,没有完全突破,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农产品征收制度的变化,不涉及工业,故C项错误。
6.(2018河南洛阳二模)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 )
1953—1958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总产量生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
1953 82.5 26.9 55.6
1954 85.6 37.3 48.3
1957 105.0 38.1 66.9
1958 141.2 58.4 82.8
A.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
B.注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农业进行调整,大力垦荒和改革集体农庄的管理,取得一定成绩,这与图表中粮食产量提高相符,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未触及斯大林模
式的本质,故A、D两项都不可能实现,故排除;材料数据只涉及粮食产量,无法判断生产技术是否革新,故B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
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的
盲目乐观,忽视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市场经济虚假繁荣,故C项符合题意;当时人们追求快速致富
只是主观愿望,没有看到潜伏的危机,故A项不正确;经济危机发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结果,材
料中的现象不是决定因素,故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美国的经济政策仍是自由主义,还没有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
8.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 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
上表明( )
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
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
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但不能反映本质,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表明经济承受能力的强弱,故B项错误;材料中“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表明自由放任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故C项正确;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不能体现本质内容,故D项错误。
9.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美国经济面临崩溃。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许下“新政”诺言,借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是( )
A.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C.苏联的计划经济经验
D.列宁的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