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伟大的民族战争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伟大的民族战争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
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
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不同时间抗日的具体历史事实,了解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过程,充分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何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整理法
教学材料:幻灯片、地图、相关录象资料片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一场让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浩劫和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近邻日本。
今天让我们重温历史,去声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滔天罪行,去感受那个时代每一个正义的中国人所流动的沸腾的热血!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日本军事侵略
1、原因:第一: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第二、日本要摆脱经济危机,需要转移国内人民的阶级矛盾。
第三、中国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无暇北顾。
第四、国际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二)、经过: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课堂思考:日本为什么首先侵略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凇沪停战协定》
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不久上海失守,11月占领南京。
1938年5月徐州失陷,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课堂思考:从1931日本为什么能长驱直入侵略中国?
(三)、日本在侵略过程中暴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制造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
播放《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剪辑资料片
2、日军在沦陷区的血腥统治
目的:为了巩固和扩大广大占领区,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沦陷区成为日本的经济附庸。
方式: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上,日本在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大肆夺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
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危害:再次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背景原因:日军的步步侵华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表现:
中共的态度:1935《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
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
关外人民:积极为前线捐送物资,支援前线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十九路军1932;多伦战役`1933;西安事变1936
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1935年。
播放有关资料片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全民族抗战的原因:
第一、中日民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二、日本的侵略战形势,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抵抗。
课堂思考: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不地不宣布抵抗的主要原因?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2、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共的七八抗日通电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8月22日红军主动改编
9月22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供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全面抗战的表现: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共同行动,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展开了对日作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广州武汉会战;枣宜会战。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的抗战: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百团大战;1945年春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
第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中共七大的召开:内容和意义
2、抗日战争的胜利的经过:1945年5月《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奇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美英联军准备对进攻日本本土;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争》;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宣告胜利,二战结束。
课堂思考:日本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年以来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思考: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小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年。
60年前的那场历史浩劫给整个人类造成了历史性的灾难。
在今天世界虽然大的世界性战争一时间难以爆发,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我们呼唤和平,就必须铭记这段历史给我们全人类的血的教训。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全面了解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原因,经过及胜利的过程。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全面抗战开始的时间是
A、1931
B、1935
C、1937
D、1938
2、抗战战争中,首次胜利是
A、百团大战
B、凇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南京会战
3、在30年代的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本首先侵略是
A、东北
B、华中
C、华南
D、华北
二、简答题
1、列举20世纪30 年代日本侵化的历史事实。
2、列举30年代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事实。
3、列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4、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原因。
5、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事实。
三、深度思考:
1、从日本30年代侵华的原因中,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感想?
2、通过实地调查,查互联网等方式,收集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以驳斥日本右翼政客美化侵
略的言论。
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该如何缅怀这段历史?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领袖人物及发展情况;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李大钊及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情况;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之间的关系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革命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新探索;
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为榜样,学习其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内容、发展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线索结构】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二)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三)内容
1.前期:(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意义
【学教思路】
一、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在政治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坚持反帝反封建才可能有真正的出路,而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北洋政府并不希望如此;在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思想文化方面,深入人心的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在这样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就是必然的了。
二、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注意把新文化运动放在1915年袁世凯复辟这样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中思考,对比此时中国各阶层的反袁运动及结果,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分为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注意每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了后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注意其事迹和作品。
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介绍社会主义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第一,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未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第二,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革命的主流思想,世界上不少国家向往社会主义;第三,中国的革命屡屡失败,其教训就在于没有正确的思想来发动和组织广大民众。
李大钊在认真研究了十月革命后将其介绍到了中国,表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找到了中国的出路和革命的依靠力量。
三、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应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理解。
其要点如下:
1、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表现为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2、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发扬,表现在新思想的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上;
3、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注意:五四运动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
备;
4、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对以后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5、为一场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教案举例】(略)
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了解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
比较五四运动与以往革命运动,认识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意义,养成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领悟事物发生、发展的辩证法,养成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保证,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线索结构】
(一)爆发的历史背景
1.国际上: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华,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2.国内:(1)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基础
(3)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基础
(二)五四运动过程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和深入发展
3.结果:初步胜利
(三)评价
1.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2.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3.主力军:无产阶级
4.意义
【学教思路】
一、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本目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介绍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国际上,一方面需要回顾自甲午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侵华史——从列强瓜分中国到日本加紧侵略并企图独占中国,这样有助于理解中国人民反帝情绪的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内容的转向来认识可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关系的理解。
国内,从根本上看,作为一场针对北洋政府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肯定与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密不可分。
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来看,在整个中国近代历史(1840-1949年)中,中国社会的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终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不例外。
加之此时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国内各方面的矛盾日益加深,所以说,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加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除此以外,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广大民众思想的解放、青年学生开展的积极的救国运动等革命因素不断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五四运动的经过:5月4日,北京的学生集会示威,掀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
注意,了解学生高呼的口号及要求。
5月5日,北京学生总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总的说来,5月份是以学生斗争为主,而且中心在北京。
进入6月份,斗争的主力军和中心发生了变化,上海的工人以罢工,商人以罢市的方式支援学生的罢课,各地也纷纷响应,五四运动声势扩大。
其中,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主力军。
这也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也取得了一些胜利,虽然这些胜利只是初步的,但是它体现了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巨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成果。
一、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也可以作为本课的小结。
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把握两个要点。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这也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因为从革命任务来看,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一致的,都是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新,就在于工人阶级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教案举例】(略)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共“二大”的召开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了解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二、能力和方法
对比中共诞生前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情况得出中共的诞生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意义,养成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而制定了“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可以养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及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党的成立具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她代表了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指明了争取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
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林祥谦等人威武不屈,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难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线索结构】
(一)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1.国际上: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内:(1)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基础
(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
(2)内容: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任务、领导机构
(3)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1.概况
2.纲领的内容
(四)斗争
【学教思路】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寻找适应的思想武器,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所以二者之间有融合的基础。
此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方面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探索中对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兴趣,自觉成为了两者结合的桥梁。
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就必然促使中国的工人运动走向理性,这就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了解“一大”召开的时间、代表、会议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等。
注意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而非7月1日。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她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深入到工人中作群众工作。
她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
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所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真正看到了希望。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制定的背景是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是在深刻认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国情和社会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了解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制定的时间、地点等知识;掌握纲领的内容,注意区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3.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以后,中国工人阶级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同时,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又大大向前迈了一步,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这就为随后的建立国共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作了准备。
【教案举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