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与朱元思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8 与朱元思书
(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猛浪若奔.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C.蒙络.摇缀络:缠绕D.心乐.之乐:以⋯⋯为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吾妻之.美我者
C.相与步于.中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学而.不思则罔
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景物各有特色。
甲文富春江雄奇秀丽,乙文庭院月色空明澄澈,丙文小石潭静谧清幽。
B.选文均景中传情。
甲文含避世退隐之心,乙文有幽微难言之情,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
C.选文均用侧面描写。
甲文以“直视无碍”证明水清,乙文以竹柏影子烘托月明,丙文以鱼影突出水清。
D.选文写景方法各异。
甲文多角度多感官写景;乙文虚实结合;丙文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结合。
【答案】1.A 2.C 3.C 4.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故选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顺承,就/表假设,如果;
B.代词,代小石潭的景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介词,在/介词,在;
D.表修饰,不译/表转折,但是、却;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澈,穿透;俶尔,忽然;
故译为: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联系《小石潭记原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有误;
故选B。
【参考译文】
(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2023·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5.《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人名)
6.《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____________”相似。
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_____(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________之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从.流飘荡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
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9.《与朱元思书.》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_________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_______,_______”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5.柳宗元 6.万里送行舟忧伤(凄苦)思乡 7.跟从,跟随同“返”,返回 8.D 9.信,书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奇峰众多山上长满奋发向上,奇特雄姿的树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
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万里送行舟”相似,“万里送行舟”一句表面写家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行,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和不舍;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过程和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其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渡荆门送别》一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表达了对家乡的依依不舍,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从,跟随。
②句意:观赏到这山谷,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字词:
急湍:急流的水;湍,水势急速。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好像。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因此翻译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故选D。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书信的意思;“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或抒发情志。
第二、三空,结合“水的清澈见底”“侧面描写”可知,《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通过描写水中鱼儿清晰可见的情形,侧面描写出水的清澈见底;
第四空,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岸的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由此可知,作者不仅写山势的险峻,还写了群山上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奋发生长的树木。
【参考译文】
【小石潭记】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2023春·甘肃兰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④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⑤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⑥者,窥谷忘反。
横柯⑦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碧]青白色。
②[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③[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
④[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⑤[鸢飞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⑥[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⑦[横柯]横斜的树枝。
1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竹树环.合
B.斗折蛇行.大道之行.也
C.伐竹取道.虽有至道.
D.记之而去.去.以六月息
11.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小石潭景色的画面描绘,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参差披拂。
画面:小石潭周围那些青翠的细枝长蔓长短不齐,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婀娜多姿。
【乙】明灭可见。
画面:小石潭曲径通幽,两岸形状交错不齐,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12.结合语境,下列语句中不能表明“水清”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同样是面对优美山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柳宗元和吴均面对美景时的感受。
【答案】10.D 11.甲 12.D 13.示例:面对小石潭美景,柳宗元先有“心乐之”的愉悦,后有“悄怆幽邃”的忧伤;面对富春江美景,吴均既有“从流飘荡”的自由惬意,也有沉醉美景之中的流
连忘返。
【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环:名词,玉饰/动词,环绕;
B.行:动词,前行/动词,实行;
C.道:名词,道路/名词,道理;
D.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
故选D。
1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乙,“明灭可见”是“时隐时现”的意思,联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因此本项中“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是错误的;
故选甲。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A.“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从侧面表现了“水清”;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从侧面表现了“水清”;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意思是: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直接写“水清”;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写水流速度之情,没有表现“水清”;
故选D。
1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
《小石潭记》中,由“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可知,当听闻水声时作者“心乐之”;由“似与游者相乐”可知,以小鱼的自由来衬人的心情;由“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写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抑郁和孤寂。
所以作者的心情由愉悦到忧伤;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
根据文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知作者尽享自然山水的自由惬意;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2023春·广西防城港·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萝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①足荡累②颐物,悟衷③散赏。
(有改动)[注释]①信:真,确实。
②荡累:消除疲劳。
③悟衷:内心领会。
衷,内心。
14.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B.“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以正侧面描写极言水之清澈,照应“异水”。
C.“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美景令人忘却世俗功名,点明主旨,意境高远。
D.此文风格简淡清新,文辞隽永,语言如诗,情景皆美,属骈文山水佳作。
15.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这种用法叫作词类活用。
请你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义。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7.《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均出现了“猿”和“鸟”,分别说说它们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作用。
18.郑振铎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此“三书”“皆为绝妙好辞,能以倩巧之语,状清隽之景”。
请你结合《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的内容,谈谈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答案】14.A 15.①向东或向西②奔跑的骏马③向高处远处伸展 16.(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只有雄鸡还在啼叫不止。
17.《与朱元思书》中的“猿”和“鸟”增加了景物的声音,生动描写出了山间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或反衬山间的寂静);《与施从事书》中的“猿”和“鸟”使文章与前文一起构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的描写,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
18.①语言以四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且多用对仗;②富有音韵和意蕴之美,描摹风景准确生动,传神写意;③多视角、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④在写景中抒发自己对山水的热爱,表现自己热衷于在山水中找到心中的愉悦,消除官场琐事的烦恼,流露出作者对名利鄙弃淡漠的心境。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自己泛舟湖上的悠然自乐,并非“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②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奔:奔跑的骏马;
③句意: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有:
(1)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2)晦:昏暗;不已:不停。
17.本题考查意象和写作手法分析。
结合【甲】“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猿则百叫无绝”可知,【甲】文描写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以及猿不停地啼叫的情景,“猿”和“鸟”的叫声增加了景物的声音,生动描写出了山间幽
静美妙,反衬出山间的寂静;【乙】文“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意为: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
作者通过描写“猿”和“鸟”的动作,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画面美和层次感,为山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1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结合【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和【乙】文“绿嶂百重,清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萝被径”可知,两文以四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且多用对仗,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结合【甲】“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和【乙】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等内容可知,两文写景采用多感官相结合手法,细致全方位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摹的景物生动准确,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结合【甲】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乙】文“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可知,两文作者在写景之余均流露出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怀,抒发作者渴望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参考译文】
【乙】故彰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极高,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
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
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
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
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2023·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9.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任意东西
.. __________________
(2)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 ________________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乙】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彼南阜③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④。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⑤,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⑦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纪乡里⑧,以记其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注释】①邻曲:邻居。
②曾城:山名。
③南阜:南山,指庐山。
④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
⑤皋:近水处的高地。
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
⑦率:即兴。
⑧乡里:指籍贯。
21.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鲂鲤跃鳞于将.夕______________
(2)不复.乃为嗟叹 _____________
2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23.分别找出甲、乙两篇选文的关键性词句,并说说两篇选文共同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9.向东或向西。
飞奔的马至、到达 20.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1.将要再 22.欣对不足/ 率共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 悼吾年之不留。
23.甲文的关键性词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乙文的关键性词句:风物闲美。
两篇选文共同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
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奔:动词活用名词,飞奔的骏马。
(3)句意: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戾:至、到。
2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