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
1 / 71 / 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共30题)
1.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铁路中学物理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为了计时更准确,应该调节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小”);
(3)图中AC 段的路程S AC =________cm:若测得时间t AB =2.5s,t AC =4.5s,则BC 段的平均速度v BC =________m/s ; (4)小组成员小淋计算小车从A 至C 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方法I 或“方法2”);
(5)在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得AC 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小”); (6)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 到C 的s-t 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s ﹣t 图象。
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 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 段处于________(“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s 内______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__m/s 。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
3.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__cm/s ;
(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___(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若测得纸锥在
A 、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 ,则AC 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________m/s 。
(2)如图乙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5.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_____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置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 。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________。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下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6.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1)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对比两次尺子振动的声音。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在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 。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________。
(4)在以上实验中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
7.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赵老师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1)如图甲,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2)如图乙,按住钢尺,用同样的力度弹拨露出桌边长度不同的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和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这个现象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3)如图丙,在无风的情况下,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发现烛焰发生晃动,且播放音乐的________越大,晃动越明显。
8.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原理制成的;(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物质,好处是________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 (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熔化过程共经历了________分钟. (4)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9.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________,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该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
(3)该物质在15min时,它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0min到40min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10.在“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特点”的活动中,小明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在A试管中放人一些冰块,B试管中放一些石蜡后进行了实验,现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中的一些内容。
(1)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选填“较大的”或“较小的”)冰块。
(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一处:________。
(
3)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冰加热过程中的数据。
时间/min 0 0. 1 1.5 2 2.5 3 3. 4 4.5 5
温度/℃-5 -2 0 0 0 0 1 2 3 4 5
________min。
实验进行到1.3min时,A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
(4)从上面探究过程可知:冰是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
11.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
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
3 / 73 / 7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 。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12.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碰到烧杯底。
(2)当看到图________(填“乙”“丙”)的情形时,就表明水沸腾了。
(3)分析图丁,若他们使用的是相同器材,小红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小明发现温度计表面有水雾,不利于读数,是因为在温度计表面发生了________现象。
(5)水沸腾后,若换用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接着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
13.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小凡同学 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 水,如图所示:
(1)选择 A 、B 两图,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的关系.
(2)选择 B 、C 两图,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关系,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3)选择 A 、D 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发现________ 图中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以得出结 论:________. (4)小凡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又提出猜想: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于是他又选择了两个相同的烧杯和________继续进行探究。
(5)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的方案: ________
14.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E 、F 可绕ON 转折。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________ (选填“垂直“、”不垂直“或”可垂直也可不垂直”),实验时让光线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__ 。
(2)让一束激光AO 贴着纸板E 射到平面镜上,有纸板E 、F 会看到反射光线的径迹,并将反射角、入射角度数记录在表中。
由此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组同学提醒说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严密的,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选填“A .避免实验误差”或”B .得到普遍规律”)。
(3)小夏将纸板F 向后折,在纸板F 上看不到反射线,说明________,再将纸板F 折回,用另一只激光笔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可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 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4)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日食
D. 树荫下圆斑
1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安选用了平面镜、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1次 20
70 第2 次 40 50 第3次 60
30
(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________(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2)实验时,小安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他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传播的路径上标记两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________。
(3)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B. 将入射光线由AO 入射改为由BO 入射 C. 将平面镜换成玻璃板 D. 将F 纸板绕ON 转动
(4)小安多次改变∠AON 的大小,得到如表的数据,根据数据他得出和其他小组不同的结论:反射角与入射角互为余角。
请你根据数据分析该同学实验数据出现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
(2)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 保持A 、B 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结束,老师出了几道练习题,其中下列一道题请你帮助完成:李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 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 .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 ,都不能与蜡烛A 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18.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2)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
线与镜面________.
(4)若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________(选填_虚”或”实”)。
19.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
(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 知识;
(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_ 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
________ 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
A.两个亮点都向上B.两个亮点都向下
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
(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注意观察的现象是
________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_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__。
2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不要求估读),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 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
22.如下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小皓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烛焰作光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前正确安装器材,并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透镜的光心与烛焰、光屏的中心连线在同一________上,才能在光屏的中央看到像
(3)某次实验过程中焰心与光心间距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未画出)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在此时用纸板把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则在光屏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4)现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中心3υcm处,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为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__(选填:“左”或“右”)边移动。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是________的,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强化训练有答案
5 / 75 / 7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________ 。
(5)在(1)的基础上,将凸透镜与光屏交换,在光屏上可得到 ________的像,这一现象说明折射光路是________的。
24.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选用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中央呈现出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小聪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A. 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 B. 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C. 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 D. 以上方法都可以
2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26.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________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________往天平的右盘________(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 ,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m 3。
(ρ水=1.0×
103kg/m 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 ,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
27.小晴在沙滩上捡到一小块鹅卵石,想用学过的浮力知识测量它的密度,于是把它拿到了实验室。
(1)她设计了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测量的方案如下: a .用细线将鹅卵石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鹅卵石的重力,记为G 。
b .在烧杯内装入适量水,并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鹅卵石,使它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c .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________(用G 、F 和ρ水表示)。
(2)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鹅卵石的重力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使得她放弃了这个方案,她放弃的理由是
________。
(3)她在老师指导下重新设计了用天平、烧杯、水、细线测量鹅卵石密度的方案,并进行了测量。
a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________处,当指针静止时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b .用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
c .在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g 。
d .如图丁所示,使烧杯仍在天平左盘,用细线系着鹅卵石,并使其悬在烧杯里的水中,当天平平衡时,天平的示数为68.8g 。
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 .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ρ水=1.0×
103kg/m 3) 28.全国著名的“油茶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小华同学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街螺母向
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茶汕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再次测出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为27g,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________g。
(3)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请你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29.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装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16g,然后将杯子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
(2)将装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一次平衡,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此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在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同学想测量一个小蜡块的密度(其密度小于水),他手中只有如下器材:一个量筒、一个细钢针、一个小蜡块、适量的水.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步骤,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结果.
①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ρ蜡块=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30.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取了适量的这种液体的样品倒入烧杯中。
进行实验:
(1)实验前,小强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________处。
(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选填“左”或“右”)。
(3)首先他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72.0 g,再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最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m2=________g。
(5)他用密度公式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相当于________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