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
培养
摘要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与发展社会事业中的重要部分,其发展质量对个人和
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重视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注重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当前推进教育
课程改革的合理选择。

儿童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了在幼儿时期需要发展一些独
特能力与品质,而幼稚园教育的探索性与动手操控性相当高,透过有目标的、有
意识的进行教育活动方式,可以调动幼儿探索周缘世界的积极性,进而培育幼儿
核心素养,提高幼儿应对未来成长的关键技能与必备品质,于是我们透过幼稚园
科技教育课程,培育幼儿核心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核心素养、培养
一、引言
从自2014年国家教育部调研制定《意见》至今,关于核心能力的有关课题
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专家们的广泛关注也使得我国的核心能力科学研究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能力》研究成果的公布,为专
家学者们深入研究学校核心素养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义。

目前,专家学者们在更
多的深入研究儿童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学构成、中小学校和高校学生的构成体系、以及与学科密切相关的方式,同时也有专家学者在试图探究幼教师的构成框架以
及相关方式,不过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成果甚少,而关于核心素养培育方式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少,所以本章将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
动中儿童的培育进行深入研究。

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发展需要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更需要品格的养成,而这就是核心素养的
内涵。

当下的教学相对于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对幼儿品格的养成关注不足,
核心素养的提升更使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但需要能力和知识,更需要优秀品格
的养成。

幼儿阶段,应该注重对幼儿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等关键能力的训练,而这种能力既是幼儿应对未来社会竞争时所一定要掌握的,
也是幼儿在未来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础。

幼儿阶段不仅仅训练其最关键的能力,还
应注重于其品格的养成,有助于幼儿们形成爱动脑、善反思、热爱生活、积极、
主动、自立、勇气等必备品格,而这种品德的培养就需要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撑并
且对于幼儿们日后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挫折和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及幼儿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幼儿科学教育
认识科学教育,幼儿必须要知道什么是自然科学、什么是科学的,才能更好
的认识幼儿科学教育。

首先,什么才是科学。

在1999年公布的《辞海》中,提
出自然科学是“利用范围、定理、定律等逻辑思维方式反映现实社会各类问题的
实质和变化规律的知识”,这反映出大多是数人将科学理解为知识。

随着对科学
技术本质的深入探讨,人类对科学内涵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

我们应该给科学技
术的含义做一次全新的诠释:科学技术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套正确认识和体系,同样就是人类探寻这个世界、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更是一套人生观、一套
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和心态。

对科学内涵的深刻认识为我们研究现代幼儿科学技
术教育提供了方向。

其次,研究什么是现代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持续地
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的变迁而改变,在各个时代中都从更深
层次上反映着现代科学技术观念、科学技术教育观的发展,因此很难对科学教育
下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定义。

这里,我们可以把科学教育理解为对幼儿的科学
知识、科学方式和能力、科学热情态度和科学文明品格的训练。

诚然,对科学教
育的理解也可以为今天人们所理解的科学文化提供了参考。

最后,什么才是幼儿
科学教育。

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的基本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
知识、情感意识和一定的文明素养的早期训练。

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意义还没
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但代表性意见是:1.王志明先生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
在老师引导下对身边物质世界的认识、探究的活动,是幼儿通过掌握更广泛的科
学知识,主动培养成表象学生的初步科学观念,通过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激发幼
儿兴趣,得到愉悦感受,从而形成幼儿学习科研积极性的教育活动。

2.刘占兰认
为幼儿科学素质教育应是激发、帮助和指导幼儿积极探索,经过研究与探索的实
践过程,获取关于身边生活物质社会世界及其相关的经历的学习过程,并让幼儿
得到乐学、会学这些有益于幼儿终身健康发展的长期教学价值。

3.施燕认为幼儿
园科技教学是指幼儿在老师引导下,利用自己活动对周边自然界进行认识、观察、操作、探索,并且提出疑问,寻求答案的探究学习过程。

尽管各位学者对幼儿园
科学教育概念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却是相同的:在老师引导下幼儿对
身边大自然进行了主动探索,从而逐渐养成了愿意探索、重视科学事实的科学情
感与心态,并最终学会了通过观察、试验、检测、分析等科学研究方式的基本过程,从而最终让幼儿获得了乐学、会学这种有益于幼儿终生发展的长远教育的基
本价值。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价值
幼儿园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调动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
乐学善学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索过程也能给幼儿们创造大胆尝试,勇于挑战
的机遇,并培育幼儿应对挑战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而言也
是锻炼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幼儿进行探究时不断发现科学的神奇之处,并
愿意尝试解决问题,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结合正是幼儿核心素养对个体提出的
要求。

科学教育给他们的是不盲信,能独立思考,勇于怀疑,敢于表现自己不同
见解的科学态度,而这些正是幼儿核心素养的要求。

科学教育活动能将幼儿知识、能力、
态度进行很好的融合,对幼儿身体的全面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通
过参
与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适应个人
终身
发展家庭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必备品质和关键才能,特别对幼儿乐学善作习惯、勇于探究精神、问题处理能力、批评质疑心态的养成有着很大价值。

三、幼儿核心素养教育现状调查
为对幼儿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做出比较深刻的研究,因此制定了关于幼儿核心素养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是本人及实习教师所在幼儿园的所有带课老师,共发送有效性问卷调查40份,收回40份,有效性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一)教师对政策的了解学习不够
大部分幼儿教师既不了解也没有学习过《素养》占比62.5%,25%的少数幼儿教师听过该文件,只有12.5%幼儿教师表示既了解又学习过。

归咎其因是幼儿园及教育部门并没有组织幼儿教师和家长学习过,高校也大多没有组织教师进行过专题学习。

表1 教师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不清
据统计,幼儿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概念不了解程度占65%,只有12%的教师表示了解。

核心素养是超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认知、情感、能力"这些概念之上的一种整体性、发展性的概念。

然而家长往往更关注幼儿“学到什么""会不会数数"等问题﹔幼儿教师也大多以"说教"为主﹐教学中偏重“教”,而忽视孩子的“学”,忽视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导致核心素养被认为等同于知识。

表1 教师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程度
(三)幼儿教师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不足
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基础性素养即文化底蕴、专业性素养即教学能力和发
展性素养即学习能力。

家长亦是如此。

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
幼儿教师和家长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不足,对幼儿影响至深。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忽视幼儿批判态度的培养
美籍管理学家萨姆纳指出:“批评性才能教学是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国民的课程。

”我国教科文组织曾聘请世界五百多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他们心目中最主要的
目标,在他们提出的十六项目标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名列第二,由此可见批
评性才能质疑意识的培养对人成长的重大意义。

批评质疑在科学教育的表现为幼
儿思维模式、自主评判。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独立思考的批评质疑时间较少,老师在科学教育中没有完全解放幼儿的视野,幼儿的探索活动还是按照老师的思
维展开,幼儿自己的思维模式、自主评判的时间很少。

例如:幼儿老师拿出来一个乘着水矿泉水瓶,通过使用蘸有维生素C和高锰
酸钾的棉签,放入矿泉水瓶中,来分析为什么水会变色的实验。

整个实验过程,
老师没有停顿的时间,没有给幼儿们思考的时间,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几乎没有
留给幼儿任何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于所选择的材料、即将进行的教育内容都没有
给予幼儿提出质疑的机会,更没有机会让幼儿去做假设,老师在活动中没有注意
到幼儿独立思考并提出质疑的重要性。

再如:高猛酸钾在加入的较少的情况下水
是橙色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由幼儿在探究中发现。

老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自身操作的过多会影响到幼儿的独立思考,凡是都替幼儿去做,反而容易淡化幼儿探究欲望,打击幼儿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老师在科学探究环节操作过多,会让幼儿变得懒堕,懒得动脑筋思考、懒得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忽视幼儿批判态度的培养,必然会造成幼儿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意识的缺乏,幼儿在科学探究环节对老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创造性会越来越弱,不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单向传授的方法运用过多
“授之以鱼,不如说授之以渔”,讲授技术比讲授技术更关键。

老师教予幼儿技术和方法,不如说教予幼儿探索的方式,使幼儿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探索。

当下老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较多采用自己单方面的灌输方式,忽略与幼儿的交流。

老师应注意幼儿的主体作用,多和幼儿开展交流,真切关心幼儿的探索需要,并能不断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如果老师只是告知幼儿青椒是红的,非常辣,而不关注幼儿的自主探索需要,那幼儿会觉得番茄、草莓、红苹果这种鲜艳的东西一定是辣的。

反之,假如老师能给幼儿探究的环境,并注意幼儿的积极探索,幼儿就会明白,红色的东西不一定全是辣的。

通过观察发现老师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缺少让幼儿思考的机会,缺少幼儿追问的环节。

例如:户外玩沙区幼儿拿着小桶一点点的往里面装沙子,装完沙子后,试图将桶中沙子倒进旋转风车型漏斗中,由于刚下过雨,沙子有些潮湿,几乎是无法漏下去。

老师看到这一现象时直接告诉幼儿,刚下完雨,沙子是湿的,都粘在一起了,小朋友改天再玩漏沙的游戏吧。

这个科学教育活动中,老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没有给予幼儿发现问题及追问的机会,更没有给予幼儿自我思考、探究湿沙子无法下漏的缘由的时间,老师这种一味以自己进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无法发挥幼儿自身的创造性。

不利于幼儿勇于探究精神的塑造,可见单向传授的方法,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老师主导性太过强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老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教育幼儿,把注意焦点放到对幼儿应变能力的培养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动手作业的时间,重视对知识运
用的熟练度,而忽略了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探索兴趣的培养。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两则不同的《认识磁铁》的教学案例,老师的主导性与幼儿的探究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例如:老师让小朋友们认识磁铁并了解它的功能,老师总是用引导性语言来指引小朋友们怎么做,告诉小朋友该怎么做,而忽略了情景的设立,幼儿们缺少探索的乐趣。

老师对幼儿的引导较多,可见,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老师自身的主导性过强,忽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忽视了幼儿自己探究的乐趣,不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
据科学研究证实,从幼儿身心成长的角度看,幼儿成长中通常会遭遇二次的“好问期”。

第一次“好问期”从一岁半起步,三岁左右到达最高峰,这一阶段大都热衷于问:“这什么”这样的提问。

第二个“好问期”从三岁以后开端,4-5岁到达顶峰。

这一时期会探讨关于环境、行为和结论方面的难题,即以提:“什么”的难题为标志。

我们经常听到小朋友提出各种问题。

如幼儿问教师,我脱毛衣后怎么发出噼辟砰砰的响声,还觉得有点痛?在自然角下,我们会听见幼儿讨论:“什么豆豆开花了,可是大蒜老不发芽呢?”针对幼儿提出的疑问,我们教师首先必须采用正面、积极的方式回答幼儿,用心说明或者指导幼儿有方法解决,千万不可置之不理,否则只会束缚幼儿的思维,久而久之幼儿的兴趣、探索积极性就会下降或者消失。

然后,我们必须采用提问的方法激发幼儿新的兴趣,带动幼儿展开创新的思维。

最后,还必须将幼儿的兴趣上升为研究的动力。

着名物理学家瓦特对蒸汽的茶锅盖发生出浓厚兴趣,由此提出了蒸气机。

所以,父母必须从幼儿兴趣入手,鼓励幼儿产生探索的好奇心,通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教育环境,培养探究能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助于研究人类活动的基本要求和人类心灵的独立、民主、和平。

和谐的环境可以很大程度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探索的意识。

幼儿和教师构建了一种公平、诚信、理解、相互尊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和生存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励幼儿主动积极的投入探索行动。

老师的教育言行及其对待中小学生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在儿童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非常脆弱,老师的一次目光、一次评论就会对其造成重要影响。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多鼓励、赞赏、引导、接受、赞许的心态,或者应弱化老师的权威意识,使幼儿觉得老师是一位对自身行为很感兴趣,并能提出有利意见的“大朋友”,这样高度的安全感与自主感能引发幼儿巨大探索能力。

心理学家布纳认为:有趣味的材料是学习最佳的刺激。

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材料是激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

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可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加操作活动,让幼儿有反复尝试和多次运用的机会,以便实现自己具有创新性的构想。

如在科学教育活动“如何使物品移动”的实验活动中,提出大量的各种材料,如:纸屑、积木、跳棋、各类游戏玩具、火柴棍等。

通过利用现有经验再加工材料,创建合乎目标的新物品,可以很好地调节了幼儿的积极力、兴趣,达到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思考
幼儿关注着周围的事情,大自然千奇百怪的现象诱惑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具体内容。

老师运用生活中的点滴事情,随时给幼儿提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比如下雨天时,让幼儿到活动室外的走廊里边观雨,边回答“雨像什么”?“下过雨后的地上会怎样?”这样让幼儿对雨产生浓厚兴趣,继续探究“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又在干什么?”等等。

幼儿在大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多角度的探索,通过反复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疑问是儿童掌握科学知识的最初起点,科学技术研究要根据实际问题不断发展。

鼓励和指导幼儿去发掘问题,并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探索,从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体平衡的教学中,引导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料,自我设计方法使小丑在钢丝中立稳,充分调动了幼儿研究的主动性,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发表意见,由幼儿自已想方法实施,有的幼儿采用了回形针,有的采用了橡皮泥;有的给小人撕个小口,把小人插在钢丝上等
等,接着再由小朋友讨论、辩析,谁的小人表现得比较优秀。

之后,教师们又给
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小丑能在钢丝上走来走去,小朋友们进行了再动手、再讨论
的过程。

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尊重,培养了幼儿善于学习、发现并解
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幼儿的探索能力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生活在课
堂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训,并重视接受幼儿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给幼儿创造
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的探索才能得到培养,最终实现在科学教育中幼
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结语
科学教育的发展是社会第一生产力,而21世纪又是数字化的时代,由于经
济社会进步的要求,科学教育已经占有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科学教育水
平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而科学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社会要求,
教育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变革的需要,其提出目的就是用来引领教育课程,着重培养幼儿应对未来发展的各项技能与素养。

儿童阶段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更
需要重视幼儿科学家庭教育的素质的培育。

幼儿园科普启蒙时期是幼儿了解科普
知识的萌芽阶段,也是幼儿解开科普知识面纱的起点,也为未来成长打下科学教
育的基石。

诚然,科学教育是幼儿积极性、创造力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开展科研
教育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必然会对幼儿核心素养培育产生重要意义,也必将促进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育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3]施艳.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29.
[5]刘占兰.学前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王志明.学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新体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8.
[7]洪秀敏.学前幼儿园科学教育[D].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3(13).
[8]朱晓娟.基于““做中学””的幼儿园整合性科学教育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20(11).
[9]钱愿秋.农村幼儿园老师科学领域教学准备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21
(4).
[10]苏贵民.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