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名词解释:
①“中国现代文学”
指1917——1949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②“双簧戏”
文学革命提出后,漠然无应。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史称“双簧信”。
③文学研究会
时间:成立于1921年1月,持续时间最长。
地点:北京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
刊物:《小说月报》。
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主张“为人生而艺术”。
共同点: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倾向于现实主义,借鉴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④创造社
时间:1921年6月
地点:日本东京
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留日学生。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刊物。
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炮轰。
创作: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侧重表现自我,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后期: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分界。
2、文学革命的实绩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呈现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4)文学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实绩。
3、胡适与周作人初期的文学理论
(一)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二)周作人:
1、提出新文学应该是“人的文学”的主张。
2、提出“平民文学”的口号。
3、提出文学革命不仅要实行“文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思想改革”。
4、总之,是以人道主义为指导,适合了“五四”个性解放的热潮,推进文学革命。
4、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的总特征
1、理性精神的显现;
2、感伤情调的流行;
3、个性化的追求;
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第二章:
1、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体现
(一)表现的深切:
①题材的更新
“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为什么特别注意表现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生活?
(一是熟悉,二是启蒙的需要:知识分子是先导,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二)格式的特别:
1、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手记体,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人称交错使用,正叙、倒叙,选取一个生活场景,选取生活的横断面,几场景的拼接……。
2、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
3、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
4、融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术等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实验。
2、《阿Q正传》的接受史
第一阶段:20年代至40年代,批判国民劣根性,强调作品的启蒙色彩。
第二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强调主人公的阶级特性和落后农民的特征。
第三阶段:80年代初,主人公仍然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再一次强调作品对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
第四阶段:研究作品的人类学内涵研究其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
3、《野草》的内涵
1. 一种孤独个体的生存体验哲学
2. 颓废基调
第一,绝境中的独语。第一,充满着死亡、空虚和绝望的气息。第二,超越绝境的冲动。第二,迷幻唯美的梦境描写。
3.拒斥读者的艺术方法
第一,联想、象征、变形的荒诞手法。第二,散文的诗化、小说化和戏剧化。
第三,具有绘画美、音乐美的语言。
第三章
1、叶圣陶的创作
1、问题小说
《这也是一个人?》“爱”与“美”
2、人生派写实小说:表现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冷静批判的立场。
《隔膜》《火灾》教育界腐败现象。
《潘先生在难中》小市民典型。暴露中内蕴讽刺喜剧手法,经社会心理透视人物心理。
3、30年代创作
《倪焕之》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五四”理想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2、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1 王鲁彦:对国民性的批判。
《柚子》暴露社会黑暗,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
《菊英的出嫁》环境描写的新范式,民俗学价值。
《宴会》讽刺官僚,刻写复杂性格的尝试。
《黄金》《童年的悲哀》开掘浙江乡镇市民的社会心理状态,坚持批判态度,对丑恶的深入体验
2 彭家煌:含泪的微笑。
《怂恿》闭塞乡村的世态人情,讽刺性,冷静风趣,地方色彩。
《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莫校长》《皮克的情书》对知识分子、小市民的嘲讽。
3、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总体特色与主人公形象特征
不论用何种人称,都有“自叙传”特点。
“自叙传”并非真自传,而是写内心情感。
不追求情节曲折和构思周密,只求抒情的真切,因此形成情感的结构。
直抒胸臆的手法,与五四后知识青年的苦闷合拍。
郁达夫小说主人公形象特征:
零余者形象:小说的自我形象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零余者的日记》)笔下的“零余者”有密切关系。
时代病患者:祖国贫困与社会黑暗造成的浓烈的苦闷情怀,以及生理与心理的病态。
第四章跳过
第五、六章
1、《女神》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郭沫若是使新诗的翅膀飞腾起来的第一人。
1、《女神》的艺术想象力
A、泛神论的思想基础。
“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B、《女神》的奇特想象:
大自然被人化(地球有生命,雷雨是其血液)
人与自然合一(地球是我的母亲,我是天狗)
人的自我有创造的神力。
2、《女神》的形象特征
壮阔性、奇异性和飞动性,雄奇的艺术风格
3、《女神》的诗歌形式:
A、主张自由诗既要极端自由,又要有节奏。
B、有两种类型:
①有外在格律,押韵、诗节与诗行大致整齐。
②讲求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节奏,在自由律动中大致取得某种外在的整齐与和谐。
2、郭沫若历史剧的共同点
①全部取材于战国时代。
抗战时期历史剧《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孔雀胆》,都表达了志士仁人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