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8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
January.2024,Vol.11,No.1
作者简介:朱彦名(1998 04—),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脑病,E mail:979063903@qq com
通信作者:马进(1976 08—),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脑病,E mail:18940158872@163 com
综 述
Review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朱彦名1 马 进2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病一科,沈阳,110034)
摘要 失眠作为一种睡眠障碍疾病,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西药治疗中风后失眠虽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但存在诸
多不良反应,如药物成瘾、焦虑不安状态等,故无法进行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古代医家对中风后失眠有较多极具特色的辨证认识及治疗理念,包括调节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等。

现代中医学者采用中药、针灸及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且经济适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通过对近年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梳理与归纳,为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中风;失眠;辨证施治
ClinicalResearchProgressof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inTreatingInsomniaafterStroke
ZHUYanming1,MAJin

(1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032,China;2DepartmentoneofEncephalopathy,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034,China)Abstract Insomnia,asasleepdisorder,isacommoncomplicationofstrokepatients AlthoughWesternmedicinecanimprove
patients′insomniasymptomsafterstroke,therearemanyadversereactionssuchasdrugaddictionandanxiety,solong termoralmedicationtreatmentisnotfeasible Ancientdoctorshadmanydistinctivedialecticalunderstandingandtreatmentconceptsforin somniaafterstroke,includingregulatingthebalanceofyinandyang,andfillingqiandblood ModernChinesemedicinescholarshavedevelopedandinnovated,andus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cupointapplicationandoth ermethodstotreatinsomniaafterstroke 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ofpatientshasbeenreduced,andithashigheconom icapplicability,simpleoperation,andhighpatienttreatmentcompliance Bysortingandsummarizingrelevantresearchreportsin
recentyears
,reliablebasisisprovidedforthetreatmentofinsomniaafterstrokebased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fferentia tionofsymptomsandsigns.Keywords Stroke;Insomnia;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中图分类号:R338 63;R743 3;R2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1.068
失眠属于一种睡眠障碍,主要特征为持续入睡
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
1]。

患者失眠后会出现全身无力、记忆力下降等功能障碍,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日常生活、工作及生命
质量等均造成严重影响[2]。

失眠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5
6%,远高于正常健康人群[3]。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会诱发中风患者其他神经症状,影响其预后。

对于中风后失眠患者临床目前多采用安眠镇静类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
高,甚至影响患者认知功能[
4]。

中医学对中风后失眠的病因、病机具有较为独特的认识,辨证论治治疗
中风后失眠临床效果显著[
5]。

兹就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相关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风起病急,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
情志失调,肝郁化火,阴阳失交,诱发失眠[
6]。

中风患者病程较长,会大量消耗气血,出现气虚血瘀,导致患者阴阳失调,从而彻夜难眠。

中风后患者多存在偏瘫、运动量减少等情况,会导致其胃肠功能下
降,宿食停滞,胃气不和,浊气上逆,阴阳失交[7 8]。

此外,中风后患者失眠还与心、肾、肝等存在紧密联系,病理主要为火、痰及瘀,病机相对较复杂,以阴阳失交、气血逆乱为主。

2 辨证治疗2 1 实证
2 1 1 心火亢盛 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人的睡眠质量与心神是否安定存在紧密联系。

脏气过于旺
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January.2024,Vol.11,No.1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
239
盛、情绪郁结等均可导致心火亢盛。

临床多见心生烦乱、失眠多梦及胸中烦热等症状。

治疗以宁心安神、除烦消热为主。

仝小林运用黄连、肉桂、酸枣仁治疗心火亢盛失眠,可使心神安宁,夜寐得宁[9]。

2 1 2 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证失眠主要因情志失畅、精神受到刺激所致,临床可表现为烦躁、胸胁疼痛、腹胀等,治疗主要以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为主。

李从刚[10]发现加味丹栀逍遥散疗效与补阳还五汤加味+艾司唑仑片疗效相当,均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失眠气虚血瘀兼肝郁气滞证的有效方案。

另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肝气郁结型缺血性卒中后失眠患者采用艾司唑仑片联合疏肝安神颗粒、耳穴压豆疗效确切,可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症状,提高生命质量[11]。

2 1 3 痰热扰心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学习及工作压力逐渐加大,肝郁日久化热,热邪煎熬津液而生痰,因痰火扰乱、心神不宁、火炽痰郁所致痰热扰心证失眠者较多。

临床多见头晕目眩、心烦不寐等症状,治疗以养心安神、化痰清热为主。

闫改霞等[12]采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5%以上,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阿森斯失眠评定量表(AI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Flinders疲劳量表(FFS)评分。

赵玺灵和侯媛媛[13]采用黄连温胆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痰热扰心证),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且更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

2 1 4 胃气不和 胃为水谷之海,位居中央而灌四傍,是精微生化之源,亦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若胃气失和,浊气上逆,则会导致心神扰动,致卧不安,最终发生失眠。

临床主要多见嗳腐吞酸、辗转难眠等症状,治疗主要以宁神安眠、消食和胃为主[14];根据“胃不和”之证候,整体辨治,病证结合,配伍精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胃不和则卧不安”论述涉及胃肠疾病与情绪不安的综合症状,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内脏感觉过敏”有相似之处。

治疗方法主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辅以风药、宁心安神开窍药,临床效果良好[15]。

2 2 虚证
2 2 1 心脾两虚 过度劳倦、思虑会导致心、脾、胃受损,脾血亏虚,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导致心神不宁,经年不寐。

临床上多表现为健忘、少寐多梦、心悸等症状,治疗主要以补心益脾、养血宁神为主。

乔敏[16]观察点压法耳穴压豆联合归脾丸治疗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可达93 75%,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

彭艳霞等[17]采用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卒中后失眠,中医证候疗效及睡眠改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8 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 20%、64 70%。

2 2 2 心胆气虚 在中风后失眠类型中,心胆气虚发病率占比6%,心虚则畏人,精神不倚;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心为神之舍,胆为决断之腑,心虚则神摇不安,胆怯则善惊易恐,以致神不宁而卧不安,故惊悸失眠。

治宜益气生血,养心安神[18]。

刘娟等[19]研究十味温胆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心胆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十味温胆汤可提高临床疗效。

2 2 3 营卫不和 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脏腑功能失调和营卫不和是失眠的主要病因。

老年人因体衰,营卫之气衰少,运行失常,气血阴阳相对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故调和营卫,使营卫之气充足,是治疗营卫不和型失眠的关键。

治疗主要以重用滋补,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养心健脾、调补营卫为主。

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还可配针灸、气功等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20 21]。

徐一菲等[22]发现,情绪波动、思虑劳倦等均可成为影响脏腑功能和营卫之气运行的因素,使卫阳营阴失于交合,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不寐,经呼吸补泻针法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况明显改善。

2 3 虚实夹杂证
2 3 1 阴虚火旺 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阳盛阴虚则会终夜烦扰而失眠。

阴虚火旺证为虚中夹实证,多因心肾不足、阴血亏少,以围绝经期女性多见。

围绝经期女性存在阴血亏虚,从而导致心烦不寐、心悸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已有影像学研究证明[23],针刺穴位可以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盖利利[24]在基础治疗及中医中风病的基础上,采用“滋水涵木针刺法”治疗,选百会、风池(双侧)、安眠(双侧)、三阴交(双侧)、太溪(双侧)、太冲(双侧)、肝俞(双侧)、肾俞(双侧),减轻血管痉挛和神经的机械压迫,为脑部组织提供更充足的血液供应。

2 3 2 心肾不交 肾主一身之水,心主一身之火。

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

心属阳,其性属火;肾属阴,其性属水。

心火必下温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上济于心,使心阳不亢,从而出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才能“神安得眠”。

人昼夜无法入睡,心神烦躁,属于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者,心
240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
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
January.2024,Vol.11,No.1
过于热,肾过于寒。

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及潮热盗汗等症状。

治疗以交通心肾、养心安眠为主。

原亚静和商庆新[25]采用黄连阿胶汤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失眠患者,其总有效率可达96 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 38%。

张向宇等[26]研究以针刺五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卒中后失眠,结果显示,疗效以及患者焦虑和抑郁改善程度均优于艾司唑仑。

3 结语
一项对首次卒中发作患者的6年随访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与卒中后死亡风险有关系,严重影响卒中后预后[27]。

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和非苯二氮艹卓类等西药是目前临床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的常用手段,但尚未解决药物依赖及成瘾性的问题,仍存在反跳、宿醉等现象[28]。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风临床路径为基础,结合失眠的病因、病机,合理遣方用药,中医治疗效果更佳[29],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长时间服用也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与成瘾性等,是中风后失眠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中医学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平衡失调,病变部位主要在脏腑,人体五脏受损,则会出现卧而不安,因此在治疗上强调整体观,治疗重点在于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气血[30]。

近年来,中医学通过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失眠取得一定成果及进展,且安全性好,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估与诊断的标准,而且试验结果无可比性;目前的临床文献多以观察患者疗效、总结经验为主,研究设计严谨性不足,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等研究;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中风后失眠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基础实验研究鲜为少见。

期望后期的相关研究能够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估标准与诊断标准,并通过将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与中医循证治疗的优势相结合来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利益冲突声明:无。

参考文献
[1]张美玲,王祯芝,熊康,等.脑卒中失眠病人中医外治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3):461 465.[2]吴林,伍媛,劳 林,等.基于玄府理论探讨脑卒中后失眠的病机及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64 66.
[3]郭雅雯,芮琛,王丽,等.中医治疗失眠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5):98 102.
[4]张鼎,李焕,谢福恒,等.卒中后失眠中医诊疗研究新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7):185 188.
[5]古艳湘,刘健红.中风后不寐中医理论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0):1759 1763.
[6]董致郅,段娜,李明真,等.“调阴阳、和营卫”法对中风后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
(13):2150 2153.
[7]王雪霞,张洪雷.“三神针”治疗中风后失眠[J].中医学报,2020,35(3):666 673.
[8]秦海军,张倩,陈艺钦,等.补肾通督针刺法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0):3378 3381.
[9]陈烁,顾成娟,刘弘毅,等.仝小林运用黄连、肉桂、酸枣仁治疗心火亢盛失眠经验[J].吉林中医药,2021,41(2):176 178.
[10]李从刚.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失眠的临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7.
[11]赵湾湾,张亚楠.艾司唑仑片联合疏肝安神颗粒,耳穴压豆在肝气郁结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9):5491 5493.
[12]闫改霞,白振军,宋雅琴,等.邢氏针法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痰热内扰型中风后失眠症睡眠、疲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0):243 246.
[13]赵玺灵,侯媛媛.黄连温胆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痰热扰心证)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6):131 133.
[14]姚文强,张擎,韩旭.老年失眠特点与证治[J].中医学报,2021,36(10):2055 2058.
[15]陈宝树.“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内脏感觉过敏[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2009:606 608.
[16]乔敏.不同手法耳穴压豆联合归脾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8):3401 3404.
[17]彭艳霞,卢霞,唐明,等.三焦调气针法对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132 2138.
[18]祝维峰,刘红宇.缺血性卒中后失眠证候分布特点及分析[C]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2008:101 105.
[19]刘娟,仲诚,庞敬涛,等.十味温胆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心胆气虚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9):189 194.
[20]韩宁,张永.中风病与营卫不调[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5):259 261.
[21]张亚敏,朱雪莲.从“营卫交会失和”谈不寐的辨证论治思路[J].环球中医药,2021,14(11):1997 1999.
[22]徐一菲,汤立新,戴宁,等.呼吸补泻针法调节营卫不和型失眠患者昼夜节律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4642 4646.
[23]许建阳,王发强,王宏,等.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4):263 265.
[24]盖利利.“滋水涵木针刺法”治疗阴虚火旺型中风后失眠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25]原亚静,商庆新.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4):673 676.[26]张向宇,高 ,武连仲,等.针刺五心穴治疗卒中后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9):4517 4520.[27]LI JUNLI,YANGY,GUANBY,etal.失眠可增加卒中患者死亡风险:一项对首次卒中发作患者的6年随访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9):988 989.
[28]程金湘,张丽萍,宿长军.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长期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停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47 3351.[29]王晓雪,韩宇博,彭鹏,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5):25 28.
[30]刘才丹,余艳兰,罗焕文.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7):3779 37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