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阅读教材并归纳李贽、黄宗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离经叛道”的李 贽” 1、李贽简历
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又 号温陵居士。 李贽为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 受程朱理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 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要求。 李贽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 恶。” 故自称“异端”。

西汉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受压制
独尊
魏晋南 北
宋明
“理”“天 理”
危机
复兴、重新确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 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立正统
明清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 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 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 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 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2、李贽之思想
(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3)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4)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 (5)赞颂商鞅等改革家,农民起义是官逼所致。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及评价
主张:
1、政治上:反对君 主专制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 工业、商业的发展, 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 承传统儒学,构筑 具 2、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 3、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 传统儒学; 4、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 系; 5、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 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王夫之思想归纳: • 哲学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且有规律可循。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 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 政治观:提出用发展观点看历史,要“趋时更新”。 • 王夫之的晚节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 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 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 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 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 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 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 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 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
(2)黄宗羲思想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 ②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 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及其主张
(1)顾炎武其人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 1682年(清康 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 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 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 大贡献。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先 河。
2、李贽的代表作
《 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 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 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1、黄宗羲及其主张
(1)黄宗羲其人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 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 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 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3、王夫之及其主张
(1)王夫之其人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 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 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 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 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湖 南衡阳人。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 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 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 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 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 《春秋稗疏》等。
背景:
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
经 世 致 用 的 内 容
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 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3、主张“工商皆本”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 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继承: 新思想体系。
时代
思想内容 仁、礼、为 政以德 仁政、君轻 民贵
地 位 不被重视 不被重视


春秋 战国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 不可能获得重视。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 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 对儒学的改造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课标要求:阅读教材并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之际的社会特征(明清儒家思想的背景)
(1)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明末,政治腐 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 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 起强烈反抗。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社会的重大
(2)思想主张
阅 读 并 归 纳
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 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 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 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 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 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①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 ②批判理学的“天命论”和“先知论”。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荀子……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
道教的冲击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融合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 何心隐论》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 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书》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 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 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 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 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 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 之治。”
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削减君主权力。
经 世 致 用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 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 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 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 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 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 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 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王夫之的困惑:

葛兆光教授指出,“封建君主不能变,能变的只是具 体的措施与制度,封建思想观念不能变,能变的只是个别 的方法与观点,这便成了王夫之思想中一个永远难以摆脱 的矛盾。他理智上承认了“势之所趋”即“理”这样一个 哲学命题,但在感情上却不能接受真正扑面而来的“势”, 无论是反抗传统的异端思想,还是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 义。他是敏锐的,又是迂阔的,在总体的历史上看出了变 革的必然,却在无数具体的史论上又被多年积淀的保守观 念拖住了后腿。因此,当他尖锐地提出了不少新颖的思想 时,也猛烈地抨击着同样新颖的异端思想。当张献忠请他 加入起义队伍时,他“剺面伤腕,誓死不肯”,而清兵南 下时,他却举兵反抗,将民族大义与忠君思想揉在了一起。 这种充满了矛盾的行为,正是充满了矛盾的思想的产物。” • 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 17世纪中国特殊历史 条件下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 位。但他的哲学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具有二重性,既显 示出可贵的价值,也有受到封建传统意识严重束缚的弱点。 王夫之思想中这种矛盾,是17世纪中国时代矛盾的一面镜 子。
变化。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 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 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
(3) 思想文化方面的冲突。明清之际,思想文化 专制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统治地位,八股 取士严重束缚人民的思想,清初文字狱造成文化恐 怖局面。面对现实,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 权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2)代表著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3)主要思想:
阅 读 并 归 纳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 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 与亡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