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视角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
14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141-03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视角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于 天 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却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分布结构不合理以及科技素质不高等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存在、农村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因此,必须从转变观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健全相关制度的角度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经济的发展依靠的主要是农村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依靠高水平的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推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应对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一)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农民文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现在全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数普遍增多,可农村学生的数量还是相对比较少,即使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但是仍缺乏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由于缺乏专门职业技术教育,他们只能通过少
量的农技活动来获得技术和知识。
此外,农民之间的文化素质差距也比较大,经济收入水平的差距决定了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
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农民家庭收入较高,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比较高,儿童辍学的也少,文化教育消费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普通农户。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二)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较差,交通、医疗、文化等基础生活设施比较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对人才的吸引。
各类农业科技人员由于农村的待遇低,相关科研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大受影响。
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工作,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搞科研,但是成效不大。
近些年来,一些地区还加强了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培训,然而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种粮的投资效益低,而外出打工的收益要相对高很多。
所以,农村比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大都到城市务工,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年纪或大或小的人员,并且这些人员没有专长技术。
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了农
收稿日期:2012-11-16
作者简介:于天宇(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业硕士研究生。
村在科技创新和推广方面的能力较低,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人力资源分布的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力资源在三大产业内部分布的不合理和地区分布不合理。
在三大产业内部,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集中分布在第一产业内,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明显很少。
近些年来,尽管农村劳动力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第一产业中农村人口的比重还是很高。
对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来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分布呈现出西多东少的格局,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呈现出东多西少的格局。
从这一层次来看,也间接地反映了我国各地区农村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农民的素质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这种人才分布状况对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四)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素质普遍不高
农民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以及农业职业教育的普及率比较低导致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不高。
在生产领域,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较差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现在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比较滞后的劳动力,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经营非农产业或者外出打工,这对本来科技总体水平就不高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现代农业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劳动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来传播技术,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
面对高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大量运用,现在农民的科技水平也越来越不适应,如果不及时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势必将会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意义深远。
(一)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影响
由于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种种障碍。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禀赋“乐天知命”、“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文化,循规蹈矩奉为时尚,墨守成规受到推崇,缺乏突破陈规陋习,大胆创新、创业的原动力。
千百年历史造成的农民小生产的狭隘性与自然经济封闭性导致农民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农生产规模小、基础薄弱,一些小的变故都有可能打断正常的农业再生产。
春种秋收,事事都要脚踏实地,顺应四时气候,不违农时,循序渐进。
这种传统的文化理念就致使农民无法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来预测和规范自己的农业种植与耕作,社会也无法找到对农民个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的方式。
因此,传统的文化理念若不转换,就无法进一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也更不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众所周知,教育是人力资源形成和开发的重要途径。
农村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体系的完善。
目前与城市的教育发展相比,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
在农村中,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较少,并且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的数目和招生人数都在逐年下降,农村的职业教育呈现出明显不足的趋势,这样就不利于农民获得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农村所建立的一些农业职业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强调的是理论的研究,而没有切实地联系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些学校培养出的农民大多是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子弟。
此外,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也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农村教师的流失,并且近些年来,经常出现的问题不仅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甚至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愿到农村工作。
(三)制度方面存在的障碍
制度方面存在着的障碍也是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户籍差别制度,城乡差别的社会福利制度等,这种城乡差别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对我国农民素质的提高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偏重于城市教育而忽视农村教育。
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样就更拉大了城乡差距,使农村教育发展长期滞后,并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大量的人才集中在城市而不流入农村,使得我国农村人口的素质整体偏低,影响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也使得农村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制还不完善,先进卫生设施和专业医护人员较少,而城市有着健
142
全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得农村的大量人才逐渐流失,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加困难。
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人力资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充分利用和发展农村人口的生产能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政府来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才意识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各项政策的制定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农民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树立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识;农民作为农村人力资源的主体,其思想观念状况也影响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民必须解放思想,摆脱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转变传统的缺乏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的生产观念,自觉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逐步树立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意识。
(二)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人才资源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教育建设,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教育建设应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同时要建立多渠道筹集资源的教育基金制度,以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使农村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和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必须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其投资。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按照面对“三农”的方针,多形式、多途径、多机制重点办好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把农工教科研部门联合在一起,使这种学校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
(三)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制度导致广大农民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这是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因此,国家必须加快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需要解决的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在养老保险方面,国家可以从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起步,突出对特殊农村人群的社会保障,然后再逐步实现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化。
在医疗保险方面,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加大政府在医保中的财政投入,扩大医保的范围。
(四)加大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
加大政府投入,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和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农村合作组织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和体制,使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入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可以在农村成立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设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金。
针对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落后的状况,政府应加大对机制创新的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各方面的待遇,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吸引大中专学校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县、乡、农村创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重视并进一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只有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水平,才能稳步地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海,张志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9,(8):15-19. [2]崔玉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进农村经济发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139-141.
[3]邓涛.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1):85-88.
[4]胡异艳.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现代农业,2007,(10):28-29.
[5]魏敏.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5,(9):146-147.
[6]李治邦.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农村经济,2002,(11):68-70.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