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育人体系的创建与实践——以衡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4—
创新观察
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中明确强调“紧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1],积极开展“新工科”等“四新”建设。
新工科是新时代“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挑战,是服务新经济发展、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需要。
衡水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肩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须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其培养的人才定位为适于区域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教学环节。
作为工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新挑战,如何在学分制管理体制转型中,挖掘校内外的资源,借助新信息技术“互联网+”,以项目驱动为载体,有效开展见习、实习、实验等各环节,完善新工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及合作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以切实实现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育人能力的提升,值得研究者深入思考。
为此,研究团队立足实践需求,以衡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基于新工科背景,开展了实践育人体系的深入探索。
1 新工科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1 新工科建设激发高校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作为汇聚和培养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
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日趋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迅猛发展,产业创新、科技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高校服务及引领产业发展的效能日趋下降,两者之间产生的距离日趋加大。
新工科建设恰逢其时,为高校和产业的对接和发展架起一道桥梁,激发高校内部积极调整、转型升级,引导其主动跟进乃至引领产业新发展。
1.2 新工科建设为高校工科类专业发展明确新目标。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供给侧转型,带动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高校面临如何转、如何调之时,新工科建设给高校工科类专业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紧密对接复合式工科人才培养,加快跨学科的工科类专业资源整合等,为高校工科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
1.3 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高校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最直接的途径是通过人才培养实现的。
新工科建设在梳理高校第一轮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产业调研、预测,特别是新兴行业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提出卓越工程师2.0培养计划,即面向未来产业及复合式人才需求,旨在从工科人才培养层面,加快高校适应与引领产业、企业的协同育人程度,切实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2 当前地方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地方院校实践育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 缺乏系统的实践育人顶层设计。
调研发现,虽然地方院校均注重实践环节,但各实践教学环节
之间,缺乏系统的协同的实践育人顶层设计。
主要表现在部分实践环节目标不明确、部分实践环节内容重复等。
2.2 欠缺实践育人协同意识。
调研显示,地方院校实践育人仅以承担实验、实训的教师和接受实验、实训的学生为主体,缺乏校内辅导员、管理人员、校外合作企业等多方实践环节相关方的广泛参与。
2.3 缺乏实践育人管理制度与机制。
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缺乏实践育人的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更缺少落实实践育人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由此导致地方院校实践育人效果不高。
3 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创新的实践举措
3.1 统一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的目的在于通过“项目驱动、做中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实际工作任务来达到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构成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选取实际的项目(包括校企合作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学生科研项目、学科专业竞赛等)来创设情景与平台,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项目驱动、做中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来掌握学科知识,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锻炼和提升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及学生指导能力,增强师生团队合作力,密切教师和学生形成学习实践的共同体,有助于教师梯队打造,密切师生关系,体会实际工程项目的运行方式方法,形成起团队协作的精神。
3.2 统筹整合校企等实践育人资源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人才培养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与支持。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高校和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既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是高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寻求共赢的必然选择。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设备等优势资源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较好地解决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促进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使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办学特色和扩大毕业生生存空间等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衡水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大的发展空间,能与实体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的机会逐渐增大。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每一个实践开发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因此师资团队建设是基础,团队成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克服工作和家庭中的多种困难,在完成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及岗位任务的同时通过培训或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团
摘 要:在分析当前新工科建设对地方本科院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地方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通过统一实践
育人的指导思想,统筹整合校企等实践育人资源,以赛促学并强化实践各环节育人等多途径的实践探索,基于新工科构建了“项目驱动、做中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地方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在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育人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以衡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张建光 陈 萍
(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3期
(上接第373页)
在赛车制作的同时要准备静态赛项目(成本控制、营销比赛、赛车设计)。
成本控制主要考察学生通过了解汽车零部件市场、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相关材料等方式控制成本的能力。
营销比赛主要考察学生如何定位目标人群,如何挖掘赛车卖点,如何策划营销方案等。
赛车设计主要考察学生在赛车设计制作过程中对先进汽车材料、先进汽车工艺、先进汽车技术等的应用情况。
静态赛主要通过展示与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参赛过程紧张有序,各比赛环节独立进行。
参赛队要时刻关注组委会的赛场通知,合理有序安排时间参与各赛项及组委会的其他活动。
该过程极大考验团队的分工与合作能力以及凝聚力。
通过以上参赛流程的分析,FSEC大赛在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
3.2大赛与课程
FSEC大赛综合性较强,整个参赛过程需要用到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各方面的素养。
以XXX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FSEC大赛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很高的契合度。
表1所示为完成FSEC大赛各环节的所需知识和课程。
表1 FSEC大赛与课程
赛事阶段参赛学生应当具有或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赛事规则
理解
大学语文,应用文,人文素养
资料搜集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大学英语
赛车设计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AutoCAD,汽车单片机技术,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新能源
汽车电池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
检修,新能源汽车装配工艺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与故障诊
断赛车制作劳动,社会实践,金工实习,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动力电池拆装实训,动力系统拆装实训,认识实习
成本控制计算机基础,社会实践
营销策划计算机基础,社会实践,汽车营销基础
参加比赛计算机基础,社会实践,就业指导
从FSEC大赛与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关系表中可以看出,FSEC大赛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贴合度较高。
4、小结
我国经济与产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无缝对接。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较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校企合作困难,或者合作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提出“课赛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FSEC赛事与XXX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深度剖析了FSEC赛事对该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帮助作用。
明确了“课赛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时间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朝栋,黄理法,张桂华等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 时代汽车,2020(04):38—39.[2]黄玲,王洪艳,郝志莉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20(4):8—11.
[3]薛娇 .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究[J]. 汽车实用技术,2017(13):169—173.
[4]张艳,秦亮,张静等 . 产教融合下“课赛创”相结合的金属学原理综合实验课程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143—144.
队应积极与实体公司开展项目对接,并主动承担项目的开发过程,通过实际项目学习目前业界流行的开发模式以及就业需求较大的开发技术。
此外,教师将校企合作中参加完成的实际项目内容反哺教学,可以先采用课外兴趣小组、公选课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在活动之中,不仅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通过指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学生的开发问题时,也获得了项目开发以外的相关知识内容,为进一步开展对接行业限选课及相关“金课”建设奠定基础。
最后,校企合作的师资团队、学生团队可以对接地方企事业单位,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开展服务,让学生和教师切身的参与到地方项目的实际开展过程,使得学生和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实际项目中的实践能力需求,更有效地实现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目标。
3.3 以赛促学,强化实践各环节育人
为了切实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实践育人改革成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与时俱进,根据计算机前沿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优化整合为单一实验课程、进阶实验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职前实践课程等。
包括具体实验课程、实践周项目课程、见习、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作品等。
其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拓展学生参与项目化、竞赛式的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前校企教师团队与学生共同明确课程竞赛的规则、目标、个人或团队角色任务等。
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或团队的因材施教,通过指导教师辅导、网络课程学习、开展课外活动练习及以老带新,新生赛、阶梯赛晋级及精英赛等多种方式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赛练育人相结合,在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竞赛过程中,每次比赛涉及相应奖项,鼓励学生向更高、高难的实践类问题冲刺,突破自我,提升自我;鼓励学生敢想敢创新,不怕程序出错,重视出错后的调试;不要只满足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重视自己编写程序的质量等,努力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实践课程结束时校企教师团队与学生共同反思竞赛的感悟和成长,共同认识问题,明确努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通过竞赛的参与及相关培训,学生对程序开发、算法设计的兴趣逐步提升,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很多开发能力强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并表现出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设计能力,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增强了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并对自己未来从业充满信心,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子也多次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取得育人佳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srcsite/A08/ 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陈浪城,吴福根,邱伟青.面向“新工科”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36(10):273-276.[3]信延儒,刘冰雪.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校实践育人管理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 2019,(17):67-69.
基金项目:
河北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GJJG522);河北省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训练——项目——竞赛”三为一体互动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2018GJJG57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F2020111001)。
作者简介:
张建光(1984,4—),男,汉族,河北衡水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
陈萍(1968,5-),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学士,教授,从事应用数学研究。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