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情境让科学复习课活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情境让科学复习课活起来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强调了学生发展的自主化、个性化;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序、有效、和谐地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的贯彻,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复习课也不例外。

文章就如何充分利用情境资源,结合作者近三年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出创设兴趣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悬念情境等复习课的教学情境,以”趣、疑、动、玩”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使复习课更能起到完善知识建构,扩展方法技能,提升思维和升华情感的功能。

【关键词】:初中科学;复习课;有效情境;创设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始终贯穿的主线是”学生的发展”,突出强调了以下这些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向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种教育理念应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复习课也不例外。

教师常叹息:复习课难上,学生常说上复习课”没意思”。

教师也认为复习课难上,有一个原因是觉得复习课主要是复习巩固,或训练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

为此,常采用讲解式教学,使学生感到没新鲜感,大脑常处于抑制状态,上复习课”没意思”。

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兴味索然,造成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状。

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活起来?方法有好多,其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让复习课活起来。

构建科学复习课的新模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作者在本校科学组”创设情境复习课研讨” 活动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创设兴趣情境,以”趣”引思
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科学问题,改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或故事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积极思考,应用知识。

情境1:压强复习课
案例实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长征。

今天有位大家熟悉的朋友也决定以重走长征路的方式来纪念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与此同时,希望在故地重游时能学一些科学知识,首先我们请出这位神秘的朋友-----淘气的蓝猫。

第一关:勇闯沼泽(复习压强的概念和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
思考:蓝猫首先要穿越一边广阔的沼泽地,在沼泽地随时有陷入泥潭的危机,若沼泽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5000帕,蓝猫体重600N,每只鞋的触地面积为200平方厘米,蓝猫穿着普通的运动鞋能否穿越呢?学生:不能。

追问:为什么不能?
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蓝猫行走时受到的压强为30000帕大于沼泽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所以蓝猫无法穿越沼泽地。

讨论:请你来出出主意,能否给蓝猫一些可行的建议?
第二关:水中探险(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设疑:穿越了险象环生的沼泽地,横在蓝猫面前的是一条湍急的河流,蓝猫淌水过河,可越走越觉得胸口闷,蓝猫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你能告诉他吗?
第三关:深山寻宝(复习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
设疑:穿越了河流,蓝猫向深山老林进发,却被一道大门挡在了门外,大门要六位数的密码才能打开,幸亏有提示语:”该地大气压强数值”。

蓝猫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大气压强吗?学生: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

教师:有了大家的帮助,蓝猫的长征路看来通畅了许多,当蓝猫不断攀登时,发现越来越难受,呼吸也越来越困难,蓝猫很困惑,你能否帮他解惑呢?学生:大气压随着高度升高而减小,离地面越高,大气越稀薄,呼吸就越困难。

讨论:无限风光在险峰,蓝猫一口气爬上了山顶,在眼前展现了一幅气象云图,你能给蓝猫预报一下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吗?思考: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后,蓝猫感到肚子很饿,决定煮点东西吃,可发现怎么煮也煮不熟,是什么原因呢?
一节《压强》复习课通过富有时代气息的一个主题背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情景导入,将压强融入生活,并引入动画人物----蓝猫作为学习伙伴,将压强知识融入动画故事中的情景,问题设置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容易激活学生的头脑里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巩固和发展学生已有知识的目的。

评课时,有位教师用”设计巧妙,险象环生,高潮迭起,水到渠成”二十个字来形容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这样的复习设计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自主去钻研、探讨、合作,真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

情境2:光学复习课
课堂片断:创设情景导入:诗歌朗诵: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染得青葱翠绿?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是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如此丰富动人的色彩!
导语:光使世界如此绚丽,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住大自然的景色,你知道谁能做到这一点吗?生:照相机拍照:老师想留住每一位同学灿烂的笑容,请大家准备好,我喊一二三,大家一起喊”茄子”。

(教师为全体学生拍照)设疑:拍照时你观察到了什么?
一首诗歌引题,将学生新奇地带入课堂;一个相机,一声”茄子”润滑了课堂氛围;教室是光学世界的一隅角落,眼睛是世间最高档、最珍贵的照相机,是大自然最丰厚的赐予,都成为了课堂里最美妙的道具;最后一幅对联(探相机奥妙揭光影传奇,观西游日记温光学故知)链接整堂复习课,通过学生自出横批,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妙趣横生。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

”疑问,往往是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

在科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要忘记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构思、精心设问,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2. 创设实验情境,以”动”启思
教学时,精心创设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真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动中有思,思中有获。

情境3:《探索物质的变化》1-4节复习,课前教师展示六种无标签药品分别为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硫酸铜晶体、碳酸钠粉末,并马上提问:若无任何仪器的帮助可以鉴别吗?生答:观察状态和颜色鉴别,从而引出有颜色的固体物质有哪些?师生进行共同归纳,很自然的引出盐的性质复习。

接着教师拿出剩余的四瓶,继续提问:剩下的又该怎么鉴别呢?学生提出利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从而顺利的引出酸的鉴别。

过程教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来归纳酸和碱的性质,比如一只手有五个手指来比喻酸的五个性质,一张桌子四条腿来比喻碱的四个性质,令学生耳目一新。

情境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3节复习课,课前创设情境: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这里也不例外,一天,一辆农用卡车载运石头经过校门前,突然掉下一个大石头,挡住了学校的大门,该如何搬运这个大石头呢?学生积极回答:木棒、滑轮、斜面等等。

哪个会更省力呢?师引导,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课堂里试一试这些简单的机械,于是学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接着通过展示一边复习省力情况。

活动过后,教师提出在刚才的活动中有无能量消耗?能量的形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每组在提升重物的时候消耗的能量一样吗?如何量度?通过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功、功率的问题。

最后提出:比较刚才的数据,哪一组的机械效率最高?学生围绕各自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通过各组比较得出简单机械的效率。

整堂课流水通畅,学生围绕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计算、分析,兴趣浓厚,提高思维。

无论一个精心设计的鉴别实验还是一个简易的物理实验,使复习课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令人鼓舞,也值得每位科学教师深思,我们常常受到复习课的禁锢,冷落了实验在复习课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力学、电学、密度、压强、物态变化、化学变化实验等,在复习课中的有效应用在能力的提升上起到了显著作用,不可小觑。

以往复习课上学生动手不多,偏重接受,课堂气氛较沉闷,创新思维得不到激发。

而实施科学探究就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有利于唤醒求知意识。

一个人只有当有意识地挑战自己已知的局限,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采取创新行动。

科学家们就是经常寻找局限与界线,寻找自己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

也许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苏格拉底总在教学时声称自己一无所知,并用问答法迫使学生先放下已知的假面具,然后共同求知。

探究过程从设置情境开始,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与他们的已有知识相冲突形成问题,随后经过各阶段的探究活动,弄明白疑问的原因所在,或者认识到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甚至根本没有答案,再把所得结果应用到新情境的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以至产生新的探究兴趣,如此循环一直往复下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题考查注重创新意识的命题特色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双基”,同时还要具备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从而富有创造性地去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即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以”玩”入思
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问题,引入复习课,让学生倍感亲切,觉得科学就在他们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怀着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互动步入科学的殿堂。

认识到科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情境5: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课教学设计,以永嘉县首届教师体育节田径运动会为情境引入,以观看戴老师1500米决赛的全过程为线索,将长度、体积、质量、时间、温度的单位及测量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融入其中。

教学实录:上周六在上塘中学操场举行了永嘉县首届教师体育节田径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老师想到了很多问题,想请同学们解决。

现在是2006年12月24日10时50分正在进行首届教师体育节田径运动会的是青年女子1500米决赛。

我校戴老师的成绩是7分35秒。

思考:1)1500米的跑道,是用哪种工具测出来的? 2)还有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生:刻度尺,米尺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思考:这时1500米决赛已经结束,戴老师到达了终点,坐着休息了一下;李云云老师给她喝矿泉水、有的给她拿桔子。

戴老师说:水好冰啊,真好喝,咕噜咕噜喝了大半瓶。

桔子好大啊,可惜我吃不下。

你能帮我获得戴老师喝的水的体积吗?生:先测出剩余水的体积,然后将总体积减去剩余水的体积就是戴老师喝的水的体积。

思考: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测出剩余水的体积并计算出戴老师喝的水的体积。

生:一位同学上台测出并计算,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思考:我还想知道喝剩水的质量和这个桔子的质量?该用哪种工具来测?如何测?
思考:刚才戴老师说,水好冰啊。

我想知道水的温度到底有多少?你能帮我吗?
讨论:运动会后的当天晚上,戴老师感冒了,同学们猜猜看戴老师为什么感冒了?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只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建构有关的科学知识。

科学是充满乐趣的”学问”,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历不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引导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发丰富的科学学习资源。

如在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设计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感受和经验,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复习效率。

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复习时,教师可以设计以”游玩温州乐园”为线索的一节复习课,再如七下第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师从”世界飞人”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跨栏成绩13秒开始引入速度,从”浙江骄傲”占旭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抓举、挺举中,研究二力平衡,关注NBA明星姚明的投篮来设计惯性问题等。

星姚明的投篮来设计惯性问题等。

4. 创设悬念情境,以”疑”激思
“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

悬念产生于学生想急于解决问题,而问题看上去不是很复杂,但凭已有知识和方法又无法解决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把握学生求知的动机。

《空气和氧气》一章4-7节的复习有关空气污染方面的内容并不太好讲。

因为学生平时通过电视和报纸等了解了一些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教师如果按部就班地像新课一样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满不在乎,没有什么好奇心。

此时可设法利用悬念激疑,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片断:
师:先请同学们看投影,这是曾经困扰美国情报机构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

投影:兰州为何突然消失?80年代,美国的情报机构在对卫星拍摄的我国照片进行分析后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兰州找不到了,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没有了这座城市。

这使美国的情报机构非常吃惊,他们怀疑我们国家研究成功了战略目标新伪装技术。

于是美国的情报机构千方百计地到处搜集这方面的情报,但总是没有什么收获。

兰州为何突然消失了呢?(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集中,其探求未知的心理得到挖掘,激发了好奇心)学生所读的书、所看的现象、所想的问题、所接触的事物、所面对的生活等有很多都充满着问号,充满着神奇,其中有许多就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去回答。

教师可设法利用一些生活现象创设激疑情境,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5-9节复习时可根据新闻报道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播放CCTV的一个专题节目的片断,(主持人:一说起云南,大家就会想到昆明、丽江、神奇的怒江大峡谷等等,其实在一些我们很少听过的地方,还有很多神秘现象没有被我们认识,其中有一个地方生活着一个奇异的民族:傈僳族,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还有一个神秘的本事:呼风唤雨。

听起来好像不太可信。

但是我们的记者来到云南怒江州,在当地问到一些老乡,他们都说听老辈人说起过傈僳族人能呼风唤雨的故事,有的人说得很神奇,说是只要来到高山深处的一个湖边,大喊几声下雨,马上就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为了见识一下神秘美丽的听命湖,解开人们呼风唤雨的谜团,我们的记者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组建了一个临时探险队,决定进山一探虚实。

)此时记者大喊后,就看见湖对面的山岗缺口处飘来一团云雾,这团云雾慢慢涌来,笼罩在湖面上,大约过了十分钟,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

等到云开雾散,雨也就停了。

这显然是学生意想不到的,由此形成悬念,产生一种无形力量,使学生急于想解决问题,学习兴趣盎然,收到催人奋进的效果。

此时教师引导:这小雨真的是被我们喊来的吗?难道山里的雨都能听懂人的语言。

听见我们的喊声就来热闹一下吗?当然不是,这种神秘现象应该有更科学的解释。

那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下雨呢?自然顺利地引入复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决定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如何。

学生对新颖适度的、能够与原有经验联系得上的总是最具有好奇心。

教师在运用激疑法时,应注意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设计情境的难度。

难度合理的情境应该是对学生来说,从已知知识推理出答案的过程不应太遥远。

情境过难,则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好奇心有可能被情境扼杀,情境过易则激发不起来学生的好奇心。

所以教师在创设激疑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尽可能使情境具有层次感,难易适中,有难有易,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在复习课中实施情境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其它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2)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实际的了解、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知识。

因此,在设置情境时,应该贴近真实,尽量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但情境不能过于复杂、抽象。

(3) 情境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随手取材的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与合作中学习。

(4) 创设情境复习课与开放性的关系。

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学到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升华。

新课改给《科学》教师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只要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才会成就精彩。

总而言之,创设情境复习课是一门艺术,应不拘一格,它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分析科学问题,促进知识、方法、思维和情感的提升,使复习课焕发勃勃生机,最终达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
[2] 胡秀英. 关注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景[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V ol.9 No.4:220-221.
[3] 王盛之. 实施科学探究让初中自然科学复习课活起来[J]. 化学教学:2003年(7)62-65.
[4] 杨敏, 刘英俊. 化学教学中激疑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jiao%20yu%20zi%20yuan/liuyingjun/301.ht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