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陷汤专题】经方思维讲透张锡纯升陷五方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陷汤专题】经方思维讲透张锡纯升陷五方证

作者导读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解释大气下陷的原理,分析了人体气机生成运行的轨迹,同时解析了大气下陷症候的指征以及治疗大法。还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看看:

【升陷汤专题】解透大气下陷的原理及指征

任何理论都要落实到临床实际才有意义与价值,否则就成了无用的空谈。因此这篇文章着重讲解张锡纯创立的一系列治疗大气下陷的方剂。

将升陷汤系列方剂的方证研究清楚之后,自然可以灵活运用,轻松治愈此类患者。

01

升陷汤

升陷汤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叁伍不调。

生箭耆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这是升陷系列方的原点,后面的升陷方都由此方变化而出。

此方中以生黄芪为主药升补大气,而短气、呼吸无力的症候自然消除。

黄芪是整张处方的灵魂,没有这味药物,这个方子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在治疗大气下陷的时候只能保留一味药,那毫无疑问保留黄芪。

而柴胡、桔梗、升麻是黄芪的帮手,借助其辛味顺应气机生发。这个用法与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用法是完全一样的。之前的文章末尾有详细解释,请大家仔细观看:

【升陷汤专题】解透大气下陷的原理及指征

最巧妙的就是用知母配合黄芪,知母放在这里是调节平衡全方的热力的。温热的黄芪与寒凉湿润的知母配合,令整张处方变得非常温和,从而不容易令患者出现化热上火的副作用。

同时黄芪、知母配合,一个温升,一个凉降,仿佛自然界中冷热空气交汇而下起瓢盆大雨一般,大能滋补一身之气阴。张锡纯把这个组合广泛使用在各种虚劳症候的治疗中,比如在讲解十全育真汤的时候,张锡纯就这样阐释:

《医学衷中参西录·十全育真汤》

治一妇人,年近五旬。身热劳嗽,脉数几至八至。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作汤服不效,继用左归饮加减亦不效。愚忽有会悟,改用生黄耆六钱、知母八钱为方,数剂见轻,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连服十剂全愈。

以后凡遇阴虚有热之证,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于方中重用黄耆、知母,莫不随手奏效。始知叔和脉法谓数至七八至为不治之脉者,非确论也。

盖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天地将雨之时,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会合,大雨随之。黄耆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膏泽优渥烦热自退,此不治之治也况劳瘵者多损肾,黄耆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著也。

我们在使用这张处方的时候,也要根据患者的症候灵活调整知母与黄芪的剂量:

患者疲乏、短气严重的时候,生黄芪的剂量可以从原方的18g逐渐加重到30-60g。原方的黄芪剂量在面对严重的气分不足、大气下陷时不太够,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

面对大气下陷非常严重的患者的时候,我们要勇于重用黄芪,黄芪这味药物真的非常平和,我最多用到过150g(但不是在升陷汤这张

方子中用的),只要对症就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目前大部分对黄芪这味药的诟病,都是使用者水平有限、辨证不准导致的,并非黄芪之过也。因为自己的水平低下而否定一味药物,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人气分不足的极其严重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有些中焦胃气的虚弱,需要加入人参健胃补气,其原理用上次文章中的链条表示如下:

下焦真气→中焦胃气(人参强力健胃,中气充沛之后自然上升)→上焦大气(得到中焦充实,因而强壮)→宣发至全身成为营卫之气蓝色部分是人参施加的影响。黄色部分就是胃气强壮之后培植胸中大气的过程。张锡纯书中也这么写到:

《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

······

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所以培气之本也。或更加萸肉,所以防气之涣也。

这里“培气之本”所表达的意思与我画的链条意义相同。

但是,升陷汤加入人参之后,整张处方就很接近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了,遇到这种情况倒不如直接开出补中益气汤更好,我个人也在实践中发觉,临床遇到升陷汤证+胃虚证——直接使用补中益气汤效果非常好。

倘若患者体内阴液不足、燥热明显,那么原方中9g的知母就不够用了。

知母与黄芪的寒热性基本上是对半分的,9g知母与18g黄芪配合的时候,全方是微微有点热的。如果患者体质不寒不热,吃进去是不会有啥不适的。

但是患者体质素来比较热,这样黄芪知母2:1的配比就不行了,吃进去肯定会上火!此时应该把知母加到与黄芪等量,甚至比黄芪更多,这样才能中和热力,达到平衡全方热性的作用。

最后谈谈升麻的剂量问题,张锡纯书中这么写到:

《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

······

至若少腹下坠或更作疼,其人之大气直陷至九渊,必需升麻之大力者,以升提之,故又加升麻五分或倍作二钱也。

显然是对升麻的所谓“升提”效果寄予厚望,甚至达到了可以挽回“大气直陷至九渊”的严重情况。这一点我表示不太赞同。

升麻这味药物压根没有这么强大的药力,几克的增损也达不到这么明显的改变。我曾经故意调整过升麻的剂量,事实证明从3g加到6g根本没有那么明显的效力。

张锡纯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应该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要知道当时的医生因为畏惧所谓的“柴胡升提”,使用柴胡的时候剂量都非常小,根本不敢重用柴胡!更别提名字里有“升”的升麻了。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胡希恕老先生刚去东直门那边治病,也发现大家都不敢用柴胡,生怕把患者“升提”出毛病!这实在是悲哀!

我在上一篇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请大家再看看,一定要把这种谬论从脑子里根除。让这种谬论毒害大脑,医生的实力怎么提升的起来呢?

【升陷汤专题】解透大气下陷的原理及指征

02

回阳升陷汤

回阳升陷汤

治心肺阳虚,大气又下陷者。其人心冷,背紧恶寒,常觉短气。

生黄耆八钱干姜六钱当归身四钱桂枝尖三钱甘草一钱

此方治疗的病机很清楚明白了,概括出来就是升陷汤证而寒化者。也可以认为上焦阴寒+大气虚弱下陷。

这个方子使用频率也挺高的,临床上见到患者全身怕冷、胃部怕冷不敢吃冷食、胸口发凉、背部发冷,就可知道患者有里寒证。再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