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总结
第一篇: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总结
一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总结
二完小
成建秀
2015.7.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会抽出时间安排与小朋友们诵读经典诗文。
首先是时间的安排,我们把早读课的15分钟作为诵读时间。
一开始,为了给小朋友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我还是从诵读《唐诗三百首》开始。
我告诉孩子:如果说人生如同一片浩瀚的大海,那么知识如同金光闪闪的宝藏。
懂得知识越多,我们的人生就越丰富。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传播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读书。
而对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讲,图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吸取知识,它还是孩子们最忠实的伙伴、最敬业的老师、最开心的回忆。
读古诗可以锻炼儿童的记忆力,可以使孩子受到美感的熏陶,可以为孩子将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可以使孩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所以孩子读古诗的兴趣十分浓厚。
在背诵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我常常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一些比赛和活动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识字量增加很快,而且他们识字的兴趣也比较高。
诵读中孩子们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水涨船高,课后,有的小朋友还自己买相关的古诗书籍,由家长教背一些老师还没教背的古诗,并很乐意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班上的小朋友在古诗的学习与诵读中都有有种“你追我赶”的劲头。
同时我也发现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一定效果。
古诗文朗朗上口,颇有韵味,学生诵读起来易上口,易入心,有的家长说孩子边玩边背,路上背、吃饭、睡前也背,无形中在训练他们的记
忆和专注力。
我们从古诗入手,边实践,边探究,各种活动全面展开。
而且注意了家校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学做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铺洒进学生的心底。
通过“经典故事伴我成长”活动的开展,向学生展示各类经典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中感受中华传统的深厚底蕴,并且通过向父母讲故事的形式展示自己对经典故事的感悟,让经典故事指导自己的行为。
并针对诵读内容举办主题班会,并且举行了一系列家校联系活动,如“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听奶奶、姥姥讲讲妈妈生我的故事,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百善孝为先”;“良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懂得不但要学文,更要力行,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扬。
自从开展了“经典诵读”,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中回归课堂,凝神聚气。
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参与、探究的学习心境。
课堂中教师亦能注意将所学内容与“经典诵读”科学、有机地结合,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从小让孩子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思考,多实践,让诵读经典诗文的精神得到更好的实施。
第二篇: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上卷及古诗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
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如集体演唱《笠翁对韵》,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教学评价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
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
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
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
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
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三月:春雨(唐杜甫)
春日(宋朱熹)
早春(唐韩愈)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唐李白江南春(唐杜牧)
四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五月:乡村四月(宋翁卷)题临安邸(宋林升)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所见(清袁枚)
六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范成大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小池(宋杨万里)
题西林壁(宋苏轼)
茅箭区大川学校李前华
二0一五年三月七日
第三篇: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
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
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
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之心。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
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
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
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
故意惹父母生气。
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
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
慢慢变成了小鸡。
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
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
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
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
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
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
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
为他们做一点事。
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
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
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
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
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
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
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
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内容: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教学过程:提问:
1、我們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夏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開電風扇、開冷氣」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用電毯、電熱器」
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
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
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
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
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凉的意思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
夏天热,却要凉爽。
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
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
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
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
他特别的心疼。
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
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
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
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
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
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
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内容: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教学过程: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苟:如果、假使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雖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
如果任意妄為讓父母擔心,不止是不孝的行為,更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
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
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
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
(压岁钱的支配)提问:如果已經做了錯事,該如何補救呢?
(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
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
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
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
学生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
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
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
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
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
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
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
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
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
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
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
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
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教学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复习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讲解内容:
(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好:喜欢恶:厌恶父母
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力:是尽我们的力量。
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
父母親所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力準備,父母親討厭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
孔夫子曾說過:「人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所以對父母親我們要盡力侍奉。
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
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
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
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提问:
1、大家知不知道父母親喜歡吃些什麼?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嗜好?
2.父母親最喜歡我們做些什麼事?
3.父母親最不喜歡吃的是什麼?最不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4.父母親最不希望我們做的是什麼事?
5.我們要怎樣去體貼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 师:请学生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举例说明:某个学生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
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础。
父母关心儿女的身体健康,胜过关心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拿自己身体当回事。
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也不要期望他能爱惜别人。
自爱是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懂得克己自爱的人,就会懂得如何爱惜他人,如何爱护家人,如何处身立世,如何修身养性;相反不懂得自重、自爱的人,就是一个德行有亏之人,这样,只会连累自己父母长辈跟着蒙羞。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
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