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化痰通络汤——国医大师刘祖贻经验方集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熄风化痰通络汤——国医大师刘祖贻经验方集粹
【处方组成】天麻(另包,蒸兑)10g,钩藤12g,蒺藜12g,生龙骨(布包,先煎)30g,生牡蛎(布包,先煎)30g,法半夏10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0g,葛根15g,丹参15g,酸枣仁(炒)10g,山楂3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主治】眩晕风痰瘀阻证,症见头晕,如坐舟车,头部转摇不能,头胀痛或重,恶心呕吐,或伴耳鸣、重听、心烦、寐差等。
舌质黯、苔白,脉弦滑。
可用于颈椎病、后循环缺血、脑动脉硬化症、梅尼埃病等所致眩晕。
【处方分析】《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谓“无痰不作眩”,故通常认为眩晕以肝风上扰、痰浊中阻为主要病机。
但刘老从临床实践中得出,眩晕患者不仅有风、痰见症,而且常有面色晦黯、舌质黯等瘀血证候表现,加用活血化瘀药后疗效明显提高,因而推知瘀血阻络亦是主要病机。
故临床以熄肝风、化痰浊、通血脉为治。
因肝性条达,其体阴而用阳,其为病易形成阳热在
上、郁滞、阳亢之证,故方中平熄肝风,采用凉肝、疏肝、镇肝三法。
方中天麻平肝熄风,钩藤凉肝定风,共为君药。
蒺藜疏肝熄风,生龙骨、生牡蛎潜镇熄风,法半夏燥湿化痰,泽泻、茯苓渗利痰湿,共为臣药。
白术运脾化湿,丹参、葛根、山楂活血通络,酸枣仁养血安神,共为佐药。
其中酸枣仁之用,一以养心助眠,一以安神镇静,因刘老认为,晕、痛诸症均与神志不宁有关,治疗宜形神共调,故在方中常配入此药,可增定眩、止痛之力。
【加减】颈项、肩背胀痛者,加威灵仙、姜黄;头胀痛甚、血压高者,加杜仲、川芎;耳鸣不适者,加蝉蜕、柴胡;急躁易怒、口苦者,加黄芩;便溏者,去酸枣仁,加山楂、麦芽;入睡困难、多梦者,加首乌藤、三七。
【应用举隅】
胡某,女,45岁。
1992年2月22日初诊:眩晕反复发作11年,发作半个月。
患者于本月8日早晨起床时出现眩晕欲呕,双目难睁,耳鸣,在某附属医院诊为内耳眩晕症,经输液治疗后,仍眩晕如坐舟车,闭目卧床则减轻,睁目则加重,不能行走,伴恶心欲呕,间有耳鸣,心烦纳少,大便可,失眠,舌淡暗,苔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中医诊断为眩晕、风痰瘀阻证。
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降浊。
药用天麻10克,双钩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法夏10克,泽泻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丹参15克,佛手10克,麦芽30克,山楂12克。
7剂。
1992年2月29日二诊:服上方第二剂,则眩晕明显减轻。
现眩晕已不明显,可以自己行走,无恶心,纳食增加,但仍失眠,舌淡暗,苔薄,脉细。
上方去泽泻、茯苓、陈皮、麦芽、山楂,加党参12克,枸杞子10克,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续服7剂以善后。
按:古人早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明训,本例患者即肝风、痰浊交互为患。
眩晕而心烦脉弦,为肝风升扰之象;眩晕而恶心苔白,为痰浊上犯之象。
此时宜以天麻、钩藤治其内风,法夏、陈皮、泽泻、茯苓治其痰浊,风熄痰化,则眩晕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