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给学生以关爱,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让他们独立思考。
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教学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
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我在教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在100以内数表图中圈出2和5的倍数,
然后再进行观察、讨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小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一向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发言的琪琪把手举了起来。
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
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还不停地小声嘀咕着:”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是的……”学习好的孩子也有点不耐烦了,埋怨她耽误上课的时间。
再看琪琪,只见她深深地低着头,脸涨的通红,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此刻的她一定恨不得自己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知道,她自己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
于是便走了过去,摸了摸她的头,亲切地说:”你知道吗?老师觉得你今天特别勇敢,能够看到你在课堂上举手,我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第一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言,难免紧张,别急,慢慢来,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赞赏你的勇敢!如果你有说的不全的地方,老师和同学们会帮你补充的。
”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
不禁感慨: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我坚信,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
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
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
成了平行四边形。
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
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
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保持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展示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的公倍数”这节课时,教材上由例1引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例2讲怎样求两个数的最
小公倍数。
那么为了给学生的一个整体的结构认识,我在教学中把法则和概念放在一个例题中去教学。
让学生先按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找出4和6倍数、公倍数以及公倍数的方法。
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概念和法则揉合到一起,而且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归到一个例题中,这样对比明显,学生易于掌握,从而让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推理中突破了难点。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
中受到振动,保持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