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5单元 苦难的琴音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
多好的草也有瘦马
【画面内容】
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
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横卧在地面上。
【寓意点评】
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
努力。
[识作者]
农民诗人——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
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
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30年至1934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
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练的特色,
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新中国成立后任《诗刊》主编,出版《臧克家诗选》《学诗断想》《诗与生活》等诗文选集。
著名诗人翻译家——绿原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
1941年开始发表诗
作,同年进入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学习。
在胡风主编的《希望》上发表诗歌,成为著名的“七月派”诗人。
1954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算起》。
1955年因胡风案受牵连,被禁七年。
他在遭受命运打击以后仍然顽强地坚持诗歌创作,历史风云和德国论著的研读迫使他冷静思考,也使他后期的诗作带上了强烈的思辨色彩,凝练而深沉。
有诗集《童心》《又是一个起点》《集合》《人之诗》《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散文集《苜蓿与葡萄》,译作《浮士德》《里尔克诗选》等。
新潮诗歌第一人——食指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年生,山东鱼台人。
15岁开始诗歌创作。
1964年在文化补习班接触了当时前卫的秘密文学团体“X诗社”及
“太阳纵队”中的文学青年。
1968年到农村插队时作了各种体裁和风
格的诗作,他的许多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中传诵。
1979年他的
作品终于在《诗刊》上首次公开发表,引起各方关注。
1988年,他的
第一本诗集《相信未来》面世。
1992年,《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
合集》出版,引起较大反响。
他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平民风格,诗歌语言简练、节奏铿锵,易于朗诵。
代表作《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烟》《酒》《愤怒》等。
朦胧派代表诗人——梁小斌
梁小斌,山东荣城人,1954年生于合肥。
1972年开始创作诗歌。
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
同年10月,在《诗刊》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
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的朦胧诗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观点,其间创作《断裂》组诗。
近年出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
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年度诗人。
[探背景]
《老马》
这首诗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诗人捕捉这一常见的农村景象,用以象征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负荷和苦难历程,引人思考和关注。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憎恨》
《憎恨》是绿原1941年写的,当时诗人虽然才19岁,就像那刚刚结穗灌浆的谷粒,但诗人并没有沉溺在年轻人所常有的童话般的意境中,而是以他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一样的反动暴政,诗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你让他怎能不“憎恨”呢?于是诗人便以他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特有的勇气向复杂而严酷的现实突进了。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968年底,上山下乡的高潮迭起,20岁的诗人也加入到这个大潮中。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写的是诗人告别北京时的悲壮场面。
诗人谈到这首诗的写作经历时说:“在去山西插队的火车上(火车四点零八分开),我开始写这首诗。
当时去山西的人和送行的人都很多。
再有,火车开动前的声音,让我的心也跟着一颤,然后就看到车窗外的手臂一片。
一切都明白了,‘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因为户口也跟着落在山西)。
”
《雪白的墙》
本诗写于1980年,浩劫已经过去,诗人想到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梁小斌与其他在“文革”中成长的作家一样,也有一种强烈的“伤痕”意识,这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表现。
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
诗的最大艺术特点在于诗歌中闪烁出的自我感受,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
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出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整体·感知]
《老马》
《老马》全诗通过描写一匹衰老的瘦马的生活遭遇,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特质,表达了诗人对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忍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关注。
《憎恨》
《憎恨》通过一连串的否定词,揭示了当地没有“群花”“红雀”“繁星”“月光”“风”“野火”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对安宁和平美好的世界被人为地破坏的愤怒以及对罪恶世界的仇恨,表现出一种在血与火的战争环境中的可贵的社会使命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通过对北京知青坐“四点零八分”的火车离开北京时和亲朋在车站分别的场面描述,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即将离别亲朋的知识青年对故乡、对母亲的眷恋,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生动地表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末北京火车站那稍纵即逝的情景,冷静客观地反映了当时青年在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情况下的迷惘心态,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雪白的墙》
《雪白的墙》中诗人用象征的手法,以儿童的视角、感受和语言,选取日常化的意象,表现了对久已失落的某种美好事物重现眼前的欣喜,对纯洁美好的理想,对充满友爱和温暖的人与人的关系的礼赞。
[文本·精析]
一、阅读《老马》,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答案】这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字,一个“垂”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
主人的冷酷和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2.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答案】这几句写扬鞭出发。
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
后两句实写,“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
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阅读《憎恨》,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3.好久好久,/这日子/没有诗。
【答案】当一个安宁和平美好的世界被人为地破坏了之后,诗人就不可能平静了,诗人就“憎恨”了,因此诗人用一句分割而成的三行短句抒发心头的愤恨。
这种由缓而促的节奏变化和戛然而止的情调,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那个罪恶世界的仇恨。
如果我们把这三行改成一句“好久好久这日子没有诗”,其抒情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有人说合适的形式可以增添诗歌的内容美,绿原的《憎恨》所采用的这种自由诗形式也就成了《憎恨》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取用自由体进行创作这是“七月诗派”的共同特点,在绿原笔下又是诗人个性的充分体现。
4.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没有晚祷!/愈不流泪的,/愈不需要十字架;/血流得愈多,/颜色愈是深沉的。
【答案】诗人以他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一样的反动暴政,于是诗人便以他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特有的勇气向复杂而严酷的现实突进了。
作为被“虐待”者,诗人不是去“流泪”,不是去“晚祷”,不是跪拜在十字架下祈求上帝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为了“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诗人他不惜“流血”。
在诗人看来,“血流得愈多”,愈是深沉地反映、记录了那个时代。
5.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
【答案】诗句展示出诗人的诗人本色、战士性格和哲人风度合而为一的形象。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他已深深意识到反抗、斗争已经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了。
诗句传达出诗人强烈理性思辨的色彩,使诗歌呈现出哲理化倾向。
三、阅读《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6.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答案】它除了表示一个具体的时间和一个充满意识形态的城市这两个基本事实外,还隐含着第三个事实:四点零八分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刻。
对于这个朴实的开头,我们不禁生发出更多的联想: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娃”,昨天还在校园里、在家庭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生活,今天却要告别亲友,远离家乡,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
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在想什么?而这些正是诗人极力想要表现的东西。
7.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答案】此处化用了唐朝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境。
自古以来,母子之间就有一种天然的、永远割舍不断的感情。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游子的身后都有一双慈祥的目光在注视,都有一颗慈爱的心在惦念。
从以上几句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告别母亲时的那种穿透心胸似的疼痛!“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社会制造的所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黑暗、悲哀则赤裸裸地表露出来。
8.——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答案】火车即将离开车站,许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将远去的亲人告别,在诗人看来,告别的声浪如同要卷走车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后两句本应是火车缓缓地移动,但诗人用一种物我颠倒的错觉——“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传达出心声:脚下的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乡抛弃,此后将到异地漂泊谋生。
写出了诗人的失落伤感。
9.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答案】诗人拼命地用手一抓,抓住了一件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
那种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并在“抓”这个富于动作感的形象中得到有力的升华。
从这种急切的语气中,从这种紧紧抓住了什么的手势里,我们似乎看到抒情主人公“我”那张泪眼模糊的脸,那种悲伤和失落,我们的心也被紧紧抓住了。
四、阅读《雪白的墙》,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0.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答案】该诗句在全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犹似天真的儿童在妈妈面前的态势,更是儿童自我感受的层层递进。
第一次是在“我”去买蜡笔的路上,主要表露了儿童见到雪白的墙时的新奇感受。
第二次出现在粉刷工人嘱咐“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之后,雪白的墙和工人的话拨开了“我”的心灵之窗,在自然真切的情绪撞击
中,诗人又一次重复该句。
过去,小朋友洁白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然而,面对眼前洁白的墙,儿童天真无邪的心中浮出一丝遐想。
最后,诗人情绪激荡,道出了蕴藏于儿童心底的美好愿望,第三次重复了心底的呼声。
这样诗作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11.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爸爸不在了,/永远地不在了。
【答案】看到“雪白的墙”不能不引起抒情主人公对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遭遇的痛苦的缅怀、忏悔和深省。
“肮脏的墙”象征着野蛮与蒙昧。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街小巷“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的墙壁,与国家和千百万个小家庭的悲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2.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我爱洁白的墙。
【答案】无论是把雪白的墙和牛奶相比,还是说它出现在梦里,还是把它比作太阳,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都表达了人们对新的自由纯洁的世界的渴望。
13.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不会的,/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你听到了吗?
【答案】蒙昧的心灵觉醒了,无知的少年获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种新的成熟意识已向自己的过去诀别。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虚实结合
臧克家的《老马》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
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写法,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定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也就是把客观实写与主观感受完美结合的写法。
作用:讲究作文的虚实结合,其实是一种充满辩证意识的写作方法。
通过这种结合,来寻找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层次感、丰富感,使文章具有一种丰满的表达效果。
2.写法指导
(1)分清虚实。
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2)虚实结合。
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事件相关的内容。
3.迁移应用
请以“父亲的手”为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参考示例】
父亲的手
父亲转身走了,留给我一个背影。
父亲有些驼背了,身子却更胖了,不知为何,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想到父亲的手。
回想起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想到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准备早餐的父亲的手;想到每天晚上十一点要去学校自习室接我的开着车的父亲的手;想到帮我涂药的那双手;想到抚摸我的头的那双——我父亲的手。
那不仅仅是惩罚我的利器,更是温
暖我的太阳啊!
我忽然对着父亲的背影大声喊:“爸,我会努力的!”父亲的身影猛然一顿。
终于,他缓缓扬起了手,像太阳一样!
[佳作·领悟]
直面苦难
周国平
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材料的。
世态炎凉,好运不过尔尔。
那种一交好运就得意忘形的浅薄者,我很怀疑苦难能否让他变得深刻些。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灵魂,悲剧使人崇高。
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浪漫主义在痛苦中发现了美感,于是为了美感而寻找痛苦,夸大痛苦,甚至伪造痛苦。
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
望着四周依然欢快的生活着的人们,我对自己说:人类个体之间痛苦的不相通也许正是人类总体仍然快乐的前提。
那么,一个人的灾难对于亲近或不亲近的人们的生活几乎不发生任何影响,这就对了。
幸运者对别人的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侥幸:幸亏招灾的不是我!
不幸者对别人的幸运或者羡慕,或者冷淡,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委屈:为何遭灾的偏是我?
不幸者需要同伴。
当我们独自受难时,我们会感到不能忍受命运的不公正甚至于不能忍受苦难的命运的本身。
相反,受难者人数的增加仿佛减轻了不公正的程度。
我们对于个别人死于非命总是惋叹良久,对于成批杀人的战争却往往无动于衷。
仔细分析起来,同病相怜的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安慰,以及幸灾乐祸。
这当然是愚蠢的。
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
苦难可以发生动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限度则会把人击碎。
这个限度对幸运同样适用。
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
佛的智慧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
我的智慧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
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
我无意颂扬苦难。
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
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
(有删改) 【佳作赏析】
人的一生,总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逃避不了的现实,就要学着坦然面对。
学会怎样去面对,与其说是一种做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态。
这个过程,方向远比你的努力重要:看不看得开,决定了你的前路!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芙蓉街如潮的人流渐渐退去了,午夜的空寂也一样属于它,作为济南最具地域特色的一条老街,它繁华,又________于此。
②作为刘少奇同志的长女,近几年刘爱琴多次________宁乡花明楼,自己当起讲解员,让参观者感受革命先辈的高尚品格和为民情怀。
③杨振宁说,科学研究________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A.不只亲临纵然
B.不止亲临固然
C.不止莅临固然
D.不只莅临纵然
【解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者范围。
不只:不但,不仅。
亲临:亲自来到某处。
莅临:敬辞,多用于贵宾,或者下级对上级。
固然: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纵然:表示承认甲事物,也不否认乙事实。
根据各句句意,B项正确。
【答案】 B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令世人刮目相看
....,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饮鸠止渴
....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印度博帕尔事件、
日本水俣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无一不是前车之鉴
....。
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
好
在国人已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呼之欲
...出.了。
A.刮目相看B.饮鸩止渴
C.前车之鉴D.呼之欲出
【解析】A项,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B项,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C项,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
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D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臧克家的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首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B.后敬畏生命观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提升人类的世界观层次,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C.郭路生写了诗歌《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D.当前中国动画由于制作、播出费用严重倒挂,没有形成盈利,导致难以长期持续发展,通过与本小利大的漫画进行结合,相信可以撬动整个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解析】B项,语序不当,因果倒置,不合逻辑,应为“后敬畏生命观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积极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
”C项,结构混乱,应为“郭路生写的诗歌《相信未来》”。
D项,成分残缺,应为“没有形成盈利模式”;“进行结合”成分赘余,去掉“进行”。
【答案】 A
4.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案】(示例)微笑是阳光,带给人温暖,只要你肯照耀;微笑是雨露,带给人生机,只要你肯播撒;微笑是春风,带给人融洽,只要你肯吹拂。
5.(2015·全国卷Ⅰ)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
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配文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
【答案】(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
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阅读提升层]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憎恨
绿原
不问群花是怎样请红雀欢呼着繁星开了,
不问月光是怎样敲着我的窗,
不问风和野火是怎样向远夜唱起歌……
好久好久,
这日子
没有诗。
不是没有诗啊,
是诗人的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