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银监内部培训资料,如何进行票据业务检查(最全的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银监内部培训资料,如何进行票据业务检查(最全的最
新)
作者:某直辖市银监局
第一部分:票据业务监管业务环境(by 票友)
银行票据业务面临主要问题-市场
1)消规模普遍:承兑无控和贴现受控的制度缺陷导致贴现供需失衡,大量银票被违规隐藏。
一部分银承贴现后被银行间接通过会计科目或资产转移方式违规消减;另一部分则流入在民间融资市场。
2)风险上升:票据掮客非法参与票据买卖,金融风险上升;部分金融掮客参与票据业务,导致与之业务紧密联系的银行机构及后续参与相关票据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都面临较大的案件风险和法律风险。
银行票据业务面临主要问题-银行
1)模式之变:传统的“持票生息”经营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2)空间受限:银行信贷增长受到货币政策调控,票据业务受到银行信贷投放政策的制约。
新资本管理办法,强化资本约束。
外源性补充包括净利润留存,银行存在缺口。
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行必须控制全行资产业务扩张速度和调整资产结构。
票据市场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by 票友)
货币政策
信贷政策
市场资金价格
票据供求关系
监管政策
票据市场变化与监管重点关系(by 票友)
1)低利率推升票据:如果货币政策宽松情况下,资金成本低,企业选择商业汇票,小股份银行和城商行因为对存款保证金的需求,会接受需求,增签银行承兑汇票,监管重点为中小银行新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2)冲时点是个问题:如果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的增加会引发贴现压力增大,银行信贷规模容纳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但是在可容纳范围内吸纳,特别是时点存款做出贡献。
各类银行均会增加,重点关注新增贴现资金的冲时点问题和资金流向问题。
3)出表有巨大需求:银行吸纳的信贷资金不能占资产过久,因为有资本限制,规模限制,以及套利空间限制,银行开始设法出表,与信托合作、与证券合作应运而生。
关注违规行为,蒸发信贷资产。
票据理财、票据信托叫停、与证券公司等合作票据理财为监管重点。
4)低利率推升融资票:如果贴现利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市场上融资性票据就会大量出现,贸易背景为重点。
5)民间资本看准低利率:如果贴现与资金成本利差收窄,银行贴现积极性不高,部分承兑汇票不能被银行贴现,民间资本介入,从企业买入票据直接贴现,或通过相关公司背书对票据进行“包装”(假造合同、发票)后贴现,直接获取价差。
需要依托上门办理贴现的中小金融机构,关注中小金融机构异地票据贴现。
6)银行联合消规模:若信贷规模吃紧,票据资产需求出表,农合机构参与其中,与多家中小银行联手,消化卖出回购和买入返售资产,
帮助银行逃信贷规模。
关注中小银行交易对手为农合机构的业务,以及关注农合机构的票据流量业务。
7)利率波动推升错配:若是利率波动过大,二级市场买卖票据业务和回购业务活跃,存在套利空间,关注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的二级市场的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二部分:票据业务主要监管法(by 票友)
银信理财类
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转表内类(by 票友)
票据资产逃规模
加强票据业务管理(by 票友)
第三部分:票据业务检查重点和方法(by 票友)
------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
检查重点-票据业务制度及流程(by 票友)
1)银行内部管理办法中的一些条款与监管规定不符(未将低风险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只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纳入统一授信)
2)相关制度未根据业务发展、流程变化、岗位职责变化及时修订;制度覆盖面不全(保证金来源合规性审核要点和方法;缺少票据贴现业务的贷前调查、贴现资金用途的审查、贷后资金流向监控的相关规定;缺少规避对集团企业母子公司重复授信的管理办法)
3)操作规程不明晰(票据审查、审验流程规定模糊,业务档案资料保管不明晰等)
4)职责分工不清晰(对票据贴现业务的要式审查和授信审查岗位或部门没有分开设立,客户经理与票据查询不得由一人担任)
5)制度不健全:票据融资业务内部监督、检查审计和后评价机制不健全
银承贴现业务检查重点—银承授信主体资信
1)授信准入检查:纳入对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严格企业准入制度,视同一般贷款审查,以信用状况为衡量标准。
2)授信人排查:审查申请人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以及财务状况、其他非财务因素以及日常管理等情况。
3)深度看水电煤:对客户及其交易对手进行深入调查了解。
通过
客户材料、实地调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财务报表、历史交易流水、水电税及发票等了解客户及其交易对手日常经营是否正常合法。
银承贴现业务检查重点—银承贸易背景
1)审查企业生产销售情况,了解企业是否有真实贸易,审查企业提供的购销合同以及增值说发票真伪。
签发银承后,原则上在2个月内收集增值税发票,检查原件后复印留档,并提供货物运输单据、检验验收单据、出入库单据等
2)合同与经营范围对照:购销合同中的货物是否在企业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内
3)劳务合同与交易核对:企业提交的商品劳务交易合同要素不全,合同效力存在问题;如购销合同货款结算期限与银承付款期限一致;合同中约定支付方式为“银行承兑汇票”。
增值税发票开具时间与合同签订时间的对应关系,发票的货物名称与合同货物名称对应,发票金额与合同金额一致
4)无增值税发票:承兑汇票所附交易凭证为收据而非发票;为无增值税发票的企业办理贴现;
5)发票真伪:对收集的增值税发票要在“某某市发票查询系统”查询真伪
银承贴现业务检查重点- 银承保证金管理(by 票友)
1)严格审查保证金来源,防范利用信贷资金缴存保证金转嫁风险。
要求保证金均为开票前存足,一般为申请人同名划转方式,若来源于第三方,企业均要出具说明及合同显示其正常贸易关系,这样能够阻止保证金来源不真实。
不得以贷款和贴现资金缴存保证金;
不得挪用或提前支取保证金;
不得将保证金账户与其他账户串用;
保证金未覆盖部分所需的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保证必须严格落实。
银承贴现业务检查重点-贴现用途和资金流向(by 票友)
1)资金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用于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购销或项目;
2)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如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等;
3)用于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为证券、期货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资金;
4)用于非自用不动产、股权、实业等投资活动;
5)严禁贴现资金用于保证金开银承;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案件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06号)加强对贴现资金划付和使用情况的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贴现资金使用情况的追踪检查,对与企业经营范围或合同约定不符合的资金流转行为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严禁贴现资金直接转回出票人账户;杜绝随身携带票据和印章,凭传真和电话指挥划款,事后补办贴现资料和划款凭证的情况,严禁机构异地办理票据业务。
承兑贴现跟单资料审查----发票、合同与汇票内容匹配(by 票友)
1)交易合同签订日一般应早于或等于商业汇票出票日;
2)合同中的供需双方应是商业汇票的最后背书人与其直接前手;
3)合同无重复使用现象,合同金额应大于或等于累计办理的商业汇票金额;
4)如合同载明履约的有效期限,则票据的出票日、发票的开票日应在有效期内;
5)如合同记载数量、单价等要素,则应与发票一致;
6)审查合格的交易合同原件复印,复印件需要加盖申请人公章及“已与原件核对无误”审核专用章;
7)发票日期应在合同签定后和票据贴现前,发票期限的跨度需控制在半年以内,或应有合理的解释;
8)发票的总金额必须大于或等于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9)发票购销方与交易合同供需方及商业汇票最后背书人关系一致,发票载明的货物名称与所附合同交易的货物名称须一致,单价要相符。
(by 票友)
银承贴现业务检查重点--滚动签发承兑汇票(by 票友)
票据“空转”,风险集聚,个别企业利用银承的资金融通职能,虚构贸易背景或利用关联交易套取银行贷款,滚动签发银承,贴现资金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信贷资金一旦收紧,企业资金链风险将立刻显现,势必埋下银行垫款隐患。
滚动签发由关联企业或集团内部互开向有经济利益往来的上下游企业链条演化。
举例:票据“空转”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首先,一家本身并无资金的企业先在某家银行贷款1000万元,然后马上转为存款,并以此作为保证金,假设保证金是50%,则可以开出一张2000万元的承兑汇票。
然后,企业将此承兑汇票拿到他行贴现,假设扣除贴现率可得1800多万元的资金。
而后,又以该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开立4000万元的承兑汇票,再次贴现后,又作为保证金并开出8000万元的承兑汇票。
最后,是1.6亿元、3.2亿元……如此循环往复。
银承贴现业务检查重点--关联企业间对开或互保开立银承汇票
关联企业间对开银承。
集团公司与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之间相互对开银承,且交易比较频繁,虽附有交易合同,但作为母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票据业务往来频繁,且不使用其他结算方式处理账目往来,涉嫌套用银行资金。
关联企业提供担保。
关联企业间提供担保甚至是互保,降低了有效担保质量,将风险敞口留在银行。
承贴现业务检查重点--自开自贴
银行自开自贴:由业务品种演化为调剂手段,虚增规模。
银行要求承兑申请人缴纳全额保证金,申请开立银承,收款人为关联企业或上下游关系单位,由收款人在本行贴现,将贴现资金回流至承兑申请人,再次申请开立全额保证金银承并再次贴现,多次循环操作。
银行存贷款规模和中间业务收入均以倍数激增,而企业则以为数不多的手续费加强了与银行管理层的融资关系。
企业自开自贴:自开自贴。
企业甲向银行申请并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汇票收款人为其关联企业或收款人背书转让给其关联企业,在银行办理贴现后即将资金转回企业甲或关联企业账户,以套取银行资金。
承兑贴现业务检查重点—票据中介(by 票友)
中介公司:不是实体公司,多为贸易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等空壳公司。
(工作人员拿名片在金融机构门前收票,或通过多种方式联系金融机构,寻找合作机会,了解企业出票信息,并控制和拥有一定票
源)贴现企业,有银行内部员工参与。
票源特点:
开票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
时间集中:当天开银承,在2、3天内贴现,大部分贴现票据均为同一天到期;
流向集中:开票的企业有商贸、燃料、物流、汽车销售、金属、建筑、钢铁、石油、投资、废品回收,即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均与最终贴现企业存在业务往来,一般都超出贴现企业的经营范围。
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都经过同一企业背书后再到城商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贴现,且异地办理贴现,后续企业票据转让过程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值得怀疑。
与贴现银行合作,银行贴现业务量在一天突然超出常规业务,以虚假的手续办理贴现业务,多数票据均为光票,无有效商品合同和发票,谋取利差或佣金;
票据中介进行资本运作时,出票人集中少数几家企业,关联企业参与其中。
(by 票友)
承兑贴现业务检查重点—票据质押(by 票友)
票据置换业务,是指持票人将其持有的一张或多张银承或商业汇票向银行作质押,由银行重新为其办理银承(一张或多张)的行为,以此变更票据期限与票面金额。
票据管家业务,是指银行为企业开办存票、取票、票据通存通兑服务。
企业可质押在银行存放的票据,并以存放票据总额为限,申请办理银行表内外资产业务。
票据质押生效条件(缺一不可):出质人必须持有票据;必须订立质押合同;出质人必须向质权人交付票据;必须在票据背书上写明“质押”字样。
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行既不需企业提供真实贸易背景,也不须占用银行贷款额度,实现了双方“共赢”;若质押票据提前到期,票据托收回资金还可作为保证金存款。
二是上述业务办理流程仅对质押票据进行“要式性”审查,忽略对新签发银承进行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可以绕开贴现业务而进行“光票” 融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流入金融市场;
三是银行以票据质押签发的新银承,不需要企业缴纳保证金,风险敞口为100%。
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所质押票据的保证金被新签发的银承所稀释,放大了信用风险。
(by 票友)
承兑贴现业务检查重点—代理贴现(by 票友)
委托代理贴现业务是指异地持票人委托与其有直接交易关系的前手背书人,代理其向银行申请申请办理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
异地持票人通过书面委托的方式与代理人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办理贴现业务时,委托人仍为实质上的贴现申请人,并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委托人、代理人和贴现银行签订委托代理贴现业务三方合作协议书,确定委托代理关系,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办理贴现时,贴现银行对委托人及代理人的合法资格,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真实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严格审查。
代理人进行贴现转让背书时,直接在背书人栏注明“代理XX(委
托人)”字样并以自己的名称签章。
票据委托代理贴现关系的建立以降低企业票据异地交付和背书办理往返成本,提高融资及资金周转效率,稳定及拓展优质客户为目的。
但由于背书上存在代理的特殊情况,大多数商业银行视为背书不连续,使得代理贴现的票据难以在银行间市场连续流转。
因次开办此项业务的银行对汇票本身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仅限于本行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及由已授信的企业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
存在问题:
代理业务的出票人、收款人、持票人、保证人、代理人存在关联关系,或者是代理贴现票据除出票人以代理人身份签章背书外,无任何转让,实际是绕开背书连续出票人自开自贴,取得信贷资金的一种行为。
代理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并作为出票人办理银承的全额保证金。
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
检查重点:
代理贴现必须仔细审查贸易背景;
必须在票据背书上署名“代理贴现”(背书栏写明“代理某某公司签章并代理贴现”字样);
必须要有与代理贴现有关的协议和授权书(应有代理贴现的三方协议和委托代理授权书);
必须要有划出资金的凭证(将贴现款项直接划入委托人的账户,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形式告知委托人资金已到达)。
承兑贴现业务检查重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by 票友)
商业承兑汇票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照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融资行为。
问题:
贷款变通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使之游离于贷款新规监控之外。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应调查:(by 票友)
企业的商誉,指品牌、专利、市场占有率、是否上市
企业法人诚信度,指法人的信誉、对票据债务的认账态度
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史
商业承兑汇票的认同度,在什么范围(本市、外地)内被客户接受,是否是上下游企业、背书情况。
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付情况,有无不能承付的记录,贴现银行有无被迫垫款的记录。
案例:银行对部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或银行没有信贷规模,由企业签发商票,由银行负责联系农信社,由农信社负责贴现,贴现后银行即买入返售+到期前买断,银行负责向客户托收,农信社消规模,银行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又不占银行规模。
如果银行票据到期日有贷款空间,还可能给企业贷款归还商票到期款。
第三部分:票据业务检查重点和方法(by 票友)
----------转贴现(买断、卖断、卖出回购、买入返售)
票据转贴现--买断、卖断
转贴现买断--金融机构采取完全背书形式,购买金融同业交易客户能证明其合法取得、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是金融机构之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银行之间的交易,占用买入银行信贷规模;占用买入银行与交易对手和票据承兑银行的授信。
会计分录
买断:资产方:借: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买入--面值
贷:转贴现利息收入--利息收入
贷:存放同业--实付金额
表内信贷资产增加
卖断:资产方:借:存放同业---实收金额
借:转贴现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贷: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卖出—面值
表内信贷资产减少
票据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检查重点
卖出回购--贴出行将未到期、已贴现的票据转让给交易对手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购回原票据的融资行为。
贴入行按票面价格以双方商定的回购期限和价格扣除回购利息后向贴出行给付资金,回购到期后贴出行按票面金额向贴入行购回票据,票据回购不改变票据权利人,实质上是贴出行以票据为质押的短期融资行为。
会计分录:卖出回购(卖出)
资产方:借:存放同业--实付金额
借:卖出回购票据利息支出(应付)--利息支出
负债方:贷:卖出回购票据--面值
表内信贷资产没有变化,负债方增加
票据转贴现--卖出回购
买入返售--对交易客户能证明其合法取得、具备真实贸易背景、尚未到期的票据实施限时购买,由卖出方按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将票据买回的业务行为。
不占用买入返售银行信贷规模,为非信贷资产。
会计分录:买入返售(买入):
资产方:借:买入返售金融机构票据--面值
贷:买入返售票据利息收入(应收)--利息收入
贷:存放同业 --实付金额
非信贷资产增加
票据转贴现的主要风险
违规风险
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
票据转贴现—违规风险
检查要点:
是否存在将票据业务异化为规避监管、腾挪规模的情况:
是否存在借助相关“通道”,通过转贴现将资产腾挪至“同业往来”科目的情况(如“卖断+买入返售+买断”模式、“卖断+卖出回购+买断”模式等从他行搭桥融入资金模式)。
是否存在发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将已经卖断的票据资产进行回购,达到票据资产“表外化”的情况
票据转让业务是否转让双方账务处理能够衔接一致(如买入返售票据资产,买入方银行记账非信贷资产,而卖出回购方记账为卖断,卖出回购信贷资产出表,消减贷款规模)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河南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票据业务违规
情况的通报》河南省农合机构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核算规定,违规核算票据贴现,逃避监管;隐藏巨额票据交易,报表失真。
会计分录卖出回购:
资产方:借:存放同业--实付金额
违规风险-串用乱用会计科目、隐瞒真实交易、规避宏观调控政策(by 票友)
举例:银行借道通过农信社削减本行信贷规模的做法:
第一种模式:“卖断+买入返售+买断”(至少2家机构参与)
具体交易模式是:先将已在A行贴现的票据打包“卖断”给农村金融机构,交易同时再从农村金融机构以票据“买入返售”形式重新获得同批票据,A行由信贷资产转为非信贷资产,而票据以代保管形式留存于A行,未与票据参与买卖的农村机构同步流转。
卖断和买入返售同一天完成。
到期前A行再进行票据“买断”交易进行托收。
同时农信社贴现科目下:增加一笔买断贴现,同时削减一笔卖出回购,贴现科目余额为零。
3、4家银行参与。
第二种模式:“卖断+卖出回购+买断”(至少三家机构参与)
具体交易模式是:B银行先将已在本行贴现的票据打包“卖断”给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以“卖出回购”交易与C银行达成交易(C行有资金),并从C行搭桥融入资金。
卖断和卖出回购为同一天完成。
到期前,A行再“买断”收回同批票据,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向C银行回购票据。
“卖断”后隐含到期“买断”(年底12月末卖断贴现,腾出贷款
规模,约定次年月初买断。
)
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连做(所有权暂时让渡。
虚增资产负债规模,影响总资产收益率)
票据转贴现业务监管套利
新资本协议对票据风险资产计提规定
贴现的风险资产权重规定之前为计提20%,实行新资本协议后变更为25%。
转贴现的风险资产计提方为买断方银行或买入返售方银行,之前为4个月以下计提0%,4个月以上计提20%,实行新资本协议后变更为3个月以下计提20%,3个月以上计提25%。
部分银行为了规避新资本管理办法中的风险资产计提规定,将期限为6个月转贴现交易拆分为3+3个月,如在交易的第3个月末时点做买断后再卖断同宗票据给原来的交易对手,以规避“3个月以上计提风险资产25% ,比3个月以下多计提5%的规定”。
票据转贴现-操作风险
转贴现从验票、审查、审批、放款、票据保管、托收等诸环节,风险的控制都依赖于贴现业务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和办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具体操作人员对制度的遵守和程序的执行程度。
如果具体岗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程序和规定操作和管理,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钻漏洞。
同时还存在票据自身的风险。
转贴现业务大多是异地业务,工作人员经常要携带巨额的票据出差在外,存在票据丢失、被盗抢等各方面不安全因素。
检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