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教材 必修四 第2单元 第五课 课时2 社会历史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标要求]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矛盾运动规律。

探究点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1)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试判断: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提示×。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试判断: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提示×。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议题:人类社会存在哪些基本矛盾?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调整、完善土地政策:从80年代起,中国开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国家通过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

2016年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开始依法推行“三权分置”,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

2019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更好地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人类社会存在哪两种基本矛盾?

(2)调整、完善土地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3)“三权分置”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解决的是哪一种矛盾?这一政策遵循了何种社会发展规律?

(4)为什么要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其哲学原因是什么?遵循了何种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调整、完善土地政策。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实行“三权分置”解决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政策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利于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法属于上层建

筑,适时修改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图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典例1近年来,我国在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科学、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诸多突破,这一切的背后,富有成效的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功不可没。这说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C.群众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答案 D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都起促进作用,B错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错误。富有成效的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促使基础科学领域取得诸多突破,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符合题意,排除A。

2.正确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典例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的出台就基于()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法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法,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探究点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试判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提示×。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

请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吗?

提示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议题: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以“惊人一跃”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