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4 刷子李 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4 刷子李课时练(含答案)
14 刷子李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语。
浆()缚()蘸()馅()诈()怔()
桨()傅()瞧()陷()作()证()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 )身上有白点, ( )白刷不要钱。
2.他( )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如同升天一般美。
3. ( )刷子李技艺高超, ( )曹小三很佩服他。
三、把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换成词语。
1.班长说我的作文获奖了,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
2.他的说法没有一点儿破绽,让人不得不信。
()
【答案】
一、浆(泥浆)缚(缚住)蘸()馅(露馅)诈(诈骗)怔(发怔)
桨(船桨)傅(师傅)瞧(瞧见)陷(陷阱)作(作业)证()
二、1. (只要)身上有白点, (就)白刷不要钱。
2.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3. (因为)刷子李技艺高超, (所以)曹小三很佩服他。
六、1.班长说我的作文获奖了,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半信半疑)
2.他的说法没有一点儿破绽,让人不得不信。
(天衣无缝)
第二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字音,标上“√”。
行(xíng háng)外的未见过的不信,行(xíng háng)内的生气愣
(léng lèng )说不信。
这个人行不行(xíng háng ),还得(de dé děi)眼见为实。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退路 D、死亡,消失 E、独一无二的
F、极、最
G、绝对
H、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刷子李有一手绝( )活。
2.最让人叫绝( )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 )没有一个白点。
3.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 )迹了。
三、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课文《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的职业是,他的绝活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四、阅读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判断后面阅读感受的正误,用“√”或“X”标出。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阅读感受:“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极。
()
2.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阅读感悟:师傅自古以来在徒弟心中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3.“好好学本事吧!”
阅读感悟:“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
【答案】
一、háng háng lèng xíng děi
二、E H G D
三、冯骥才俗世奇人粉刷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有志者,事竟成
四、1. (√) 2. (X) 3. (√)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威夷风光(节选)
从小就听说过美国的夏威夷风光旖旎,不曾想今天真的来到了梦中思念的“伊甸园”。
坐在中型面包旅行车上,车窗外可见一层一层清晰叠加的火山灰(岩)经年累月堆积起来的山峦,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想象着各种千万年从海底喷发出的火山怎样造就了夏威夷岛屿的形态。
来到了恐龙湾,令我惊异的是,这里的海水与渤海湾全然不同,渤海湾的海水是蓝色的,这里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实在令人神往。
这种青翠色和玉色交织的色彩是夏威夷的海所特有的,听导游说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我们来到了原始森林,面包车的两边树木丛生。
在火山喷泉口,下起了细雨,我们下车前往海岸边观赏。
岸边清晰可见的崖石是烧焦了的黑黑的岩石,顺着导游指向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深邃漆黑的火山黑洞。
然后我们顶着风雨又来到了神秘的大风口,越往前走,风越大,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驱使我们非要承受大风的袭击的乐趣,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我们顶着风雨,湿透了衣衫,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风口——享受着夏威夷的热带飓风的袭击,感到又冷又湿,躯体越来越难以忍受,但心中的惬意却难以言说。
(1)解释词语。
①风光旖旎:________。
②如愿以偿: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3)夏威夷的海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1)形容景色柔和美好;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①形容景色柔和美好;②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首都——莫斯科(节选)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
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
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
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
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
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
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
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
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绿色首都。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建立林立矗立
①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②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③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2)“举世闻名”的意思是________。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为什么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莫斯科过去被称为“________”是因为那里________;现在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________,莫斯科已经成了“________”。
(5)俄罗斯是怎样摘掉“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的?
(6)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请你写两句关于植树的宣传标语。
【答案】(1)建立;林立;矗立
(2)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闻名遐迩;驰名中外
(3)因为莫斯科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4)沙漠城市;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44平方米;绿色首都
(5)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6)①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②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建立:开始成立或产生。
林立:像树林一样矗立着。
矗立:高耸直立。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
(6)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1)①建立②林立③矗立(2)1、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
2、闻名遐迩
3、驰名中外
(3)因为莫斯科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4)沙漠城市;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44平方米;绿色首都
(5)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6)①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②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
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
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
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
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含笑不________(以已)(佩折)________服
(竟竞)________然倒(像向)________是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注意划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答案】(1)以;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
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1)以、折、竟、像(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安妮的一生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
1942年7月,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
(二)《安妮日记》一则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佛,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交谈、自由、朋友、独处。
我渴望……哭一场!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
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
我浮躁不安。
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
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星期六)
(1)辨字组词。
宠________ 期________ 孤________
庞________ 斯________ 狐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孤独——________期盼——________
祝愿——________渴望——________
(3)安妮渴望得到哪些东西?
(4)是什么使安妮无法得到她渴望的东西?
(5)读过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对安妮说些什么?
【答案】(1)宠爱
;期待
;孤独
;庞大
;斯文
;狐狸
(2)孤单
;期望
;祝福
;盼望
(3)她渴望着一切:交谈、自由、朋友、独处。
更渴望和平。
(4)战争,为争夺不正当利益而掀起的战争。
(5)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宠爱、庞大;期待、斯文;孤独、狐狸。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孤独:独自一个人。
所以“孤独”的近义词是“孤单”。
期盼:期待;盼望。
所以“期盼”的近义词是“期望”。
(3)、(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课外阅读
种植春天
这是一则日本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
他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
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
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来源: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
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
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
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
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
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
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做中介,把冰凌百丈变成繁花万朵。
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则童话后,对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看法,请给每个人写一句简短的评价。
国王:________
少女:________
农夫:________
(2)仔细读文章最后几个自然段,联系文题“种植春天”,想一想,从这则童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1)国王:待人冷酷,最终也得不到人间温暖。
;少女: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希望的代表。
;农夫:善待他人,得到回报。
(2)要乐于助人,善于分享,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使自己的周围被春天环绕。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国王:待人冷酷,最终也得不到人间温暖。
少女: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希望的代表。
农夫:善待他人,得到回报。
(2)通过国王与农夫对待少女的不同做法以及他们得到的不同结果,我们能够看出爱的力量,有爱就有春天。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读后感悟能力。
7.
拉亮了灯等你
①冬天的夜,来得早。
②电话铃声响了。
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
”我急忙应道。
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
“昨天一早,候婕要转学回老家。
大家商量明早六点在学校为她送行。
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③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
一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
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
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是六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厖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
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④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
冰冷的黑士、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
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⑤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
“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地发现了我。
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
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⑥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
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
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我所有的照明开关。
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
”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
“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
⑦站在土城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
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
“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
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⑧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
”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
“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
“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欢呼。
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
“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
”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⑨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
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
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
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⑩忽然,我想起秦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
11是的。
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1.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约定送行→→→
2.第④和第⑦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