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阶段测试(培优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
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
2.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洁净的空气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
5.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C.乙表示阴离子D.丁中x=8
6.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7.A原于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碳12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A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ad/bc
B.bc/12ad
C.12ac/bd
D.ad/12ac
8.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粒在不断运动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9.如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镁、铝三种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
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
C.铍、镁两种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
D.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里柳絮飘扬,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气分子体积变大
C.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D.水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11.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水比冰更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
二、填空题
12.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由图可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钠元素和氯元素都位于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_____周期;
(3)A粒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A 和 B 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同”);
(4)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填字母)。

A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B各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3.(1)如图1所示为生活中的常见的食用盐。

①食用盐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图中的“碘”和“钠”是指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③食用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2)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两点。

①_______,②_______。

14.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所示。

(1)图1树上的“果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①从组成上分析,它们都含有____元素。

②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它们都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图1树上有种“果子”为黑色固体,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该“果子”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

(3)图2装置的A瓶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证明B瓶中的燃烧产物所用的试剂是__;进行C瓶实验需要在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__,小明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想象,请帮助他分析下其中的原因___。

(4)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其反应过程中各阶段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从中我们可得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

15.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D的粒子符号为_____;
(4)B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构成的(填“分子”“原子”“离子”)。

(5)A、B、C、D、E中包含_____种元素。

16.(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如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

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的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有_______(填符号);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填序号);
A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3)从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4)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有_______;
(5)第14号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6)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_______(填序号);
A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7)元素周期表中,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关系密切。

18.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都为6)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请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都为6)的质量为akg,则一个硫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19.请用化学用语答题。

(1)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是_____;
(2)相对应的元素处于第一周期的粒子是_____;
(3)除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外,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

三、解答题
20.根据钙、镁、铁、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比较相同质量的钙、镁、铁、钾四种金属,哪一种所含的原子最多?其中镁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几周期?
21.已知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
②;
③。

2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求这种原子的中子数。

23.根据如下2014年十大科技进展的报道,回答问题:
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

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出分子机器人。

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

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__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是几种原子的基本结构,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出两条即可)
名称符号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H101
氧O888
钠Na111211
氯Cl171817 25.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试回答:
(1)高氯酸钾(KC1O4)可用作火箭燃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高分五号”用钛镍合金制作卫星天线。

图1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①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g;②镍属于金属元素
③镍原子的中子数为28;④“Ni”表示镍这种物质、镍元素、1个镍原子
(3)“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对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臭氧(O3)
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卫星。

①甲烷化学式为CH4,从其化学式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有,宏观:_____、微观:_____。

(各写一点即可)
②以上气体中含氧量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近年我市空气质量状况基本达
到优或良。

优、良是指空气质量级别_____(填“≤或≥”)Ⅱ级。

(4)消除大气中二氧化氮污染物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②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的种类不变;
③反应前后N元素化合价降低;④反应后的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以上反应的实质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A
6.D
7.A
8.A
9.C
10.D
11.B
二、填空题
12.45三Na+不同A【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B表示钠原子C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为钠离子D为氯
13.混合物元素Na+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14.氧或O纯净物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硫+氧气二氧化硫澄清石灰水引燃铁丝氧气的量不足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5.ENaBr离子3
16.得到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7.HeNeArB2698硫元素原子AB失去阳最外层电子数
18.
19.ABCEGAHDF
三、解答题
20.
21. 22. 23. 24. 25.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
10-26kg 。

设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x ,-261.99312=
27×10kg
x
,27g 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为:-323
-262710kg 6.0210
27 1.99310kg
12
⨯≈⨯⨯⨯ ,故选B 。

2.D
解析:D
①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硫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说法正确; ②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而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即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氧原子质量的2倍,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说法正确;
③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电子数也等于核内中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说法正确;
④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故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故二氧化硫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C
解析:C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故A错误;
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只有一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C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误;
B、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粒子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C正确;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D错误;
故选:C。

5.A
解析:A
A、乙、丁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但在化学反应中甲能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原子,丁是稀有气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几乎不可能得失电子,乙、丁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乙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乙中,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该微粒中第三层已排布了电子,说明第二层排已满了,应排布8个电子,所以x=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D
解析:D
A、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①中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所以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此选项错误;
B、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已达到稳定结构,①中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是①③④;此选项错误;
C、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此选项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解析:A
根据题给信息,碳−12原子质量为:B原子的质量×c
d
,由于A原于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
a:b,所以A原于质量为:B原子的质量×a
b
,相对原子质量=1
×
12
原子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

所以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d
bc
,故选A。

8.A
解析:A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不是微粒的大小改变,错误;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正确;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可以闻到梅花香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9.C
解析:C
A、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钠、镁、铝三种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所以三种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此选项正确;
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此选项正确;
C、铍、镁两种原子最外层都有2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此选项错误;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D
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在高空中变大了,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为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B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体分子的间隔比固体分子的间隔较大,所以液体比固体更容易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2.45三Na+不同A【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B表示钠原子C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为钠离子D为氯
解析:45三Na+不同A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B表示钠原子,C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为钠离子,D为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为氯离子;
(1)根据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钠原子和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钠元素和氯元素都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3)A粒子为钠离子,化学符号Na+;A、B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故选A。

13.混合物元素Na+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解析:混合物元素 Na+、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1)①食用盐是由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组成的,所以食用盐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图中的“碘”和“钠”是指元素;故填:元素;
③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符号分别为为:Na+、Cl-;故填:Na+、Cl-;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水分子,反应后生成的是氢分子、氧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由微观示意图可发现,在变化前后原子没有改变,变化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故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答案合理即可);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答案合理即可)。

14.氧或O 纯净物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硫+氧气二氧化硫澄清石灰水引燃铁丝氧气的量不足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氧或O 纯净物 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澄清石灰水 引燃铁丝 氧气的量不足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 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组成上分析,它们都含有氧或O 元素。

②它们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2)图1树上有种“果子”为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该“果
子”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3)图2装置的A 瓶中的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
→点燃二氧化硫;
B 瓶中的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所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进行C 瓶实验需要在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引燃铁丝,小明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想象,原因可能是氧气的量不足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5.ENaBr 离子3
解析:79.90 E Na + NaBr 离子 3
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90;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B 粒子是一种原子,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E 的最外层也是7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3)D 粒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是钠元素,核外有10个电子,是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 +;
(4)B 粒子是溴原子,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C 是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Br ,该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5)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 、B 、C 、D 、E 中共有三种不同的质子,所以表示3种元素。

16.得到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得到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6=8,故x =8,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氧原子容易得到电子,故填:8;得到。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故填: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7.HeNeArB2698硫元素原子AB 失去阳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He 、Ne 、Ar B 26.98 硫元素 原子 AB 失去 阳 最外层电子数
(1)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有He、Ne、Ar。

故填:He、Ne、Ar。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填:B。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故填:26.98。

(4)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有硫元素,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硫元素。

(5)第14号元素(硅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硅,硅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填:原子。

(6)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故填:AB。

(7)元素周期表中,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故填:失去;阳;最外层电子数。

18.
8a
kg
3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6+16=32,故填:32。

(2)硫原子实际质量=硫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
1
12
=32×
a
kg
12
=
8a
kg
3
,故
填:8a
kg
3。

19.ABCEGAHDF
解析:ABCEG AH DF
(1)粒子具有多电子层时,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粒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该层有两个电子的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结构,根据题中各粒子结构示意图,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是:ABCEG。

(2)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元素的周期数,根据题中各粒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是:AH,故相对应的元素处于第一周期的粒子是:AH。

(3)除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外,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必须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根据题中各粒子结构示意图,符合题意的粒子中只有D、F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化学性质相似。

故除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外,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有:DF。

三、解答题
(1)镁所含原子最多(2)镁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解析】
钙、镁、铁、钾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40、24、56、39;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镁<钾<钙<铁,所以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相同质量的钙、镁、铁、钾四种金属含原子数目的多少关系是:镁>钾>钙>铁,镁原子的核内含有12个质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镁元素应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答案为镁所含原子最多,镁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点睛:在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21.
①有些原子可以没有中子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其他合理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中同种原子和不同种原子之间的比较可得出①有些原子可以没有中子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其他合理也可)
考点:原子的构成
22.
72
【解析】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那么:这种原子的中子数=125-53=72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23.
分子原子和离子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可以在分子自由运动的同时,控制分子的定向运动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由“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可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可以在分子自由运动的同时,控制分子的定向运动。

考点:分子
24.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的了解以及表格数据提取能力。

由表格数据可知,氢、氧、钠、氯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并且只有氢原子没有中子;故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

【点睛】
氢原子不含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