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_课件1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由题给A分子的球棍模型及B分子的比例模型可知,A 为CH3OH,B为CH3CH2OH,二者互为同系物,再结合所学乙醇的结 构与性质,分析相关问题。
答案:(1)同系物 (2)2CH3OH+O2― 催― 化△→剂2HCHO+2H2O (3)2CH3OH+3O2―点―燃→2CO2+4H2O (4)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5)CH3CH2OH+HBr―△ ―→CH3CH2Br+H2O
4.现象 Na2CO3溶液上面有油状物出现,具有芳香气味。 5.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 (1)浓硫酸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加热将生成的酯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一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二是溶解乙酸乙酯中的乙 醇;三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提高收集率。 7.反应的断键部位 有机酸与醇酯化,酸脱羟基,醇脱氢。
(3)上述物质中能发生水解的物质有 ②③④⑤ ,其中 ③ 可 水解产生甘油, ⑤ 可水解产生氨基酸。
(4)①、②两种物质的溶液可利用 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 碘水 来鉴别(填所用试剂或方法 ,下同);④、⑤可以通过 点燃闻气味的方法 或 浓硝酸 来鉴别。
2.重要应用 (1)糖类: ① 葡萄糖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 输液、合成药物等。 ② 淀粉 可做食物,用于生成葡萄糖和酒精。 ③ 纤维素 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酯、黏胶纤维等。 (2)油脂: ①提供人体所需要的 能量 。 ②用于生产 肥皂 和甘油。
解析:(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先加水再加浓硫酸),可知应 先加入乙醇,或者先加乙醇和乙酸然后再加浓硫酸。但必须保 证浓硫酸不能先加入。
(2)根据题表中数据,乙酸的沸点为117.9℃,乙醇的沸点 为78.5℃,都比较低,且跟乙酸乙酯的沸点比较接近,若用大 火加热,反应物也易随产物一起蒸发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 失。另一方面,温度过高易发生副反应。
(3)分离出来的粗产品中还会混有一定量的碳酸钠和乙醇杂 质,再用饱和食盐水与饱和氯化钙溶液来洗涤,可以除去。
(4)根据“小火加热”可得出反应最好应控制温度。加分液 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原料,有利于提高产量(不是产率)。增加 了冷凝装置有利于乙酸乙酯的收集。
答案:(1)在一个30 mL大试管中注入4 mL乙醇,再分别缓 缓加入1 mL浓硫酸、4 mL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 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B.将金属钠放入乙醇中,反应较缓和且钠在液面下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不饱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褪色 D.淀粉、脂肪、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因萃取而使溴水褪 色,并不是因发生取代反应而使其褪色;Na的密度比乙醇的密 度大,故Na沉在底部反应,且反应比较缓和;乙酸分子中虽然 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淀粉、纤维 素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脂肪属于油脂,不是高 分子化合物。
【迁移应用】1.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 置图,并采取了以下主要实验操作:
①在甲试管中依次加入适量浓硫酸、乙醇、冰醋酸; ②小心均匀加热3~5分钟。
(1)该学生所设计的装置图及所采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
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标号)。
A.乙试管中的导管插入溶液中
B.导气管太短,未起到冷凝回流作用
解析:油脂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含有碳碳双 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 取代反应,而乙烯与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项错;葡萄糖 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 确;乙醇、乙酸中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D项错。
答案:C
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三大营 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配 制 该 混 合 溶 液 的 主 要 操 作 步 骤 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步 骤 ② 中 需 要 小 火 均 匀 加 热 操 作 , 其 主 要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硫酸―→CH3COOH,特别 注意不能先加浓硫酸。
(2)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 (3)对反应物加热不能剧烈,以减少反应物的挥发。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 乙酯
浓硫 酸
熔点(℃) -117.3
16.6 -83.6
-
沸点(℃) 78.5 117.9 77.5
及重要应用。
(2)淀粉:遇单质碘变蓝。 (3)蛋白质:遇 HNO3 变黄、烧焦时有特殊气味。
一、乙醇与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1)能否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2)乙醇、水与钠反应,哪个更剧烈?等物质的量两者谁产 生的H2多? (3)浓H2SO4在酯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1)不能。因为乙醇与水互溶。 (2)水。一样多。(3)催化剂、吸水剂。
1.组成和结构
名
分
称
子式பைடு நூலகம்
乙 醇
C2 H6O
乙 酸
C2 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H2O H
官能 团
—OH
_____ _ (羟基)
CH3COOH
—
COOH (羧基)
2.物理性质
俗名 —— 颜色 —— 状态 —— 溶解性 —— 挥发性
乙醇 酒精 乙酸 醋酸
无色 液体 与水互溶 易 挥发 无色 液体,低于16.6℃易溶 易 挥发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鸡蛋白受热变性后在体内水解后生成氨基酸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解析:植物油中通常含有不饱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褪色,A项错;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但能够被 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棉 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糖类。
(3) 指 出 步 骤 ③ 所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饱和氯化钙溶 液洗涤,可通过洗涤除去______(填名称)杂质,再干燥。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 (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图1装置相比,图2 装 置 的 主 要 优 点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3.(2012·山东高考)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 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 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 相同
(2)2C2H5OH+O2C―u― △或→Ag2CH3CHO+2H2O
3.了解有机化合物 (3)C2H5OH+CH3COOH浓H 2SO4CH3COOC2H5+H2O
发生反应的类型。
4.了解常见高分子 材料的合成反应
3.三种营养物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银镜反应,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的反应。
3.蛋白质 (1)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2)蛋白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 作服装。 (3)酶是一种特殊的 蛋白质 , 是 生 物 体 内 重 要 的 催 化 剂。
1.酒精和醋酸是生活里的常用品,下列方法不能将二者鉴 别开的是( )
A.闻气味 B.分别用来浸泡水壶中的水垢看是否溶解 C.观察颜色 D.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解析:酒精和醋酸均无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别。 答案:C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
考纲展示
核心要点
1.了解乙醇、乙酸 1.三种官能团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的组成和主要性
质及重要应用。 碳碳双键:
;羟基:—OH;羧基:
。
2.了解糖类、油脂、2.几个重要反应:
蛋白质的组成和 (1)2C2H5OH+2Na―→2C2H5ONa+H2↑
主要性质及重要 应用。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
2.(1)葡萄糖中含有的官能团有什么? (2)葡萄糖、果糖是同分异构体吗?淀粉、纤维素呢? (3)含碘的物质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吗? [提示](1)羟基(—OH)、醛基(—CHO)。 (2)前者是,后者不是。 (3)只有碘单质可以使淀粉变蓝。
1.组成和主要性质 对下列物质:①葡萄糖 ②淀粉 ③大豆油 ④棉花 ⑤ 羊毛 (1)①的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4CHO , ④ 中 主 要 成 分的分子式为(C6H10O5)n。 (2)上述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②④⑤ 。
338.0
密度(g/cm3) 0.79 1.05 0.90
1.84
某学生实验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配制浓硫酸、乙 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1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 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 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答案:B
5.A分子的球棍模型和B分子的比例模型分别如下图所 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分子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B都可以做汽车的燃料,被称为“绿色燃料”,请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A 做 汽 车 燃 料 的 原 理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 应物随产物蒸发而大量损失原料,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 反应
(3)在浅红色碳酸钠溶液层上有无色液体,可闻到香味,振 荡后碳酸钠溶液层红色变浅、油层变薄 碳酸钠、乙醇
(4)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的温度;增加了分 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产量;增 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凝结成 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乙醇
(2)乙酸 ①酸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 CH3COOH CH3COO-+H+,具有酸的通性。
②酯化反应: a.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原理(以乙醇与乙酸反应为例)
CH3COOCH2CH3+H2O c.特点: Ⅰ.有机酸和醇酯化时,酸脱羟基,醇脱氢。 Ⅱ.该反应既属于 取代反应 ,又属于 可逆反应 。
(4)写出B分子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和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写 出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
1.原理
浓硫酸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其中浓
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2.反应特点
(1)属于取代反应。
(2)通常反应速率很慢。
(3)属于可逆反应。
3.装置(液—液加热反应)及操作 用烧瓶或试管。试管倾斜成45°(使试管受热面积大)。长导 管起冷凝回流和导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