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课本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

二各大理论确立时间,入党章时间:1.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2.邓小平理论1997年十五大;3.“三个代表”2002年十六大;4.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及贯彻:1.内容: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四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总路线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途径、手段等内容的基本概括。

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

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2.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常用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为什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2.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3.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的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的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

九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十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十一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

十二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1987年邓小平的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指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十三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作为吃力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十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十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一般特征:1.经济关系社会化;2.企业形式自主化;3.经营管理法制化;
4.宏观调控健全化;
5.保障制度社会化。

特征表现: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归
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十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十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九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十公有制经济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二十一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经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二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二十三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不是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干,完全有自己来创新,而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独立自主的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集成创新(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二十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原则及其相互联系。

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

联系: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二十五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在最广大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中实行专政;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从概念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二十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二十七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十八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十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中: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4.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三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三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促进社会黑恶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三十二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三十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2.科学发展;3.改革开放;4.民主法治;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十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革民生。

1997.7.1香港回归。

1999.12.20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

三十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这会主义改造,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三十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精髓是国家主权平等。

三十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十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农民工是工人。

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企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