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仿真模拟练(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仿真模拟练(三)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今年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B.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C.“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本文写到了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D.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
取的。

C.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D.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

吉普车是老朱的。

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

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

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

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

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

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

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

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

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

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

“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

没办法,乡长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

忙了一秋天。

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

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

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

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

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

”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

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

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

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

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

”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发动乡镇干部种树,非要逼老百姓富起来,可见乡长是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且每次“笑”的内涵都不同。

请结合作品探究其含意及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

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

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网易新闻)
材料二: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

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

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
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

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

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

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

(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

B.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

C.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相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D.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B.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

C.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

D.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9.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

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

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

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

未几,进尚书。

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

山东
..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

诸御史
..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

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

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

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

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

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

帝难之。

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

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

石亨谮贤曲护。

帝浸疏贤,寻悟,待之如初。

每独对,良久方出。

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

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

赖王翱救,乃免。

贤密疏请擒贼党。

得疏.,
帝大喜。

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

帝从之。

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

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

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

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
..事。

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

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

”帝从之,中外欣悦。

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

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

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成化二冬卒,年五十九。

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B.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C.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D.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东,指在山的东面。

古代的“山东”专指崤山以东地区。

B.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疏,作为一种文体,是上给皇帝的奏章。

如《谏太宗十思疏》。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贤很有学识。

乡试考了第一,又能考中进士,所写正本十策常伴皇帝身边,编写了《鉴古录》给皇帝作为参考。

B.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

曹钦谋反时,逼他起草奏章开释自己的罪行;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李贤几乎不免于难。

C.李贤很受皇帝信任。

无论是景泰年间,还是英宗复位以后,或者宪宗即位后,他都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和重用。

D.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

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

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唐·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

③秦城: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15.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内心崇尚美德不因加罪而后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成为千古名句。

(3)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

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盘踞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

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

但是,那种年深日久、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

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________________。

贺拉斯认为,后悔甚至会使一些人否认自己过去的美德:为什么孩提的思想与现在不一样了呢?为什么长大成人后便失去了面庞的丰润了呢?
一个人如果在独处的时候,生活都可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才是真正美妙的生活。

每一个人都可以当众演戏,( )、在什么也不会被别人看见的时候,却依然奉公守法、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道德的极致。

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原因是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向别人无须作出解释的。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原因是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向别人无须作出解释的。

B.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向别人无须作出解释的。

C.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原因是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无须向别人作出解释的。

D.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无须向别人作出解释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正人君子,但是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在私下里、在内心里
B.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正人君子,但是在私下里、在内心里、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
C.不只在人生的舞台上,在私下里、在内心里、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也扮演一个正人君子
D.不只在人生的舞台上,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在私下里、在内心里也扮演一个正人君子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根深蒂固无所适从有条不紊墨守成规
B.盘根错节不知所措有条不紊循规蹈矩
C.盘根错节不知所措井然有序墨守成规
D.根深蒂固无所适从井然有序循规蹈矩
20.下面一则请假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尊敬的教务主任:
我是高三(1)班的学生,我想当一名民航飞行员,家父家母也十分支持。

我现在要参加蓝天航空公司组织的“招飞”体检,由于路途较远,需请假五天(从3月20日-3月24日),请务必批准!
2018年3月16日
陈小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近期,《寻找手艺》这部纪录片意外走红。

这部片子历时3年,辗转23个省,用接近原始的镜头语言,记录下199位手艺人和144项传统手艺。

该片导演原本是个司机,为了拍这部纪录片自筹经费,卖了房子,历经千辛万苦。

或许正是因为主创们在拍摄作品时,不首先考虑拿它去换取市场、兑现名利,这部纪录片才保持了可贵的“初心”。

材料二:央视的《朗读者》节目利用“朗读亭”将朗读热从线上推延至线下,形成人际传播格局,在社会的非触网人群中也产生了强烈反响。

材料三:央视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将创作视野转向城市文化,采用“文化+旅游”双管齐下的模式,深入挖掘城市的厚重内涵和独特魅力。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