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说课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通过图象,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变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在教材中,这一节内容通过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形式,介绍了如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图象,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通过图象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二.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一节内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对学生前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并且对数据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象的概念和制作方法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图象的制作和解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图象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理解图象的概念和作用,知道图象可以用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能够通过图象来表示和分析
数据。
3.能够通过图象来解读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图象进行数
据的预测和分析。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图象的制作和解读。
对于学生来说,制作图象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解读图象需要对数据和图象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和思维训练,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图象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图象的解读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象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2.操作实践: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图象的制作方法。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图象的解读方
法。
4.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图象的
制作和解读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图象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讲解:讲解图象的制作和解读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象的制作和解
读技巧。
3.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和掌握图象的制作方法。
4.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深入理解和掌握图象的解读方
法。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该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设计一些图象,让学
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图象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八.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练习,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图象制作和解读来进行评价。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
和回答来进行评价。
九.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来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1.图象的概念和作用:图象是一种用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可以
直观地展示变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条形图的制作方法: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然后根据数据的大
小画出相应的条形,最后标明每个条形的数值。
3.折线图的制作方法: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然后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相应的点,最后用线段连接这些点,形成折线图。
4.饼图的制作方法: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然后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相应的扇形,最后标明每个扇形的数值。
5.图象的解读方法:通过观察图象的形状、位置、趋势等特征,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6.图象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象形式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7.图象的制作工具:可以使用纸和笔、计算器、电脑软件等工具来制作图象。
8.图象的注意事项:在制作和解读图象时,需要注意图象的标题、坐标轴的标签、刻度的设置、图例的标注等,以确保图象的清晰和准确。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进行图象的制作和分析之前,需要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包括变量的名称、数值和单位等。
10.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通过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变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1.数据的解释和推理:通过图象可以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推理,例如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12.数据的交流和展示:通过图象可以方便地交流和展示数据的结果,使他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3.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制作和解读图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4.逻辑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制作和解读图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解释和推理能力。
15.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制作图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图象的制作和解读能力。
16.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图象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17.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图象的制作和解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8.教学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课堂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19.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步作业练习题:
1.制作一个条形图,表示以下数据:
温度(摄氏度): 5, 10, 15, 20
降水量(毫米): 20, 30, 40, 50
根据数据,制作一个条形图,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降水量。
在图中标明每个温度对应的降水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2.制作一个折线图,表示以下数据:
时间(分钟): 1, 3, 5, 7, 9
速度(千米/小时): 60, 70, 80, 90, 100
根据数据,制作一个折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在图中标明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用连续的线段连接。
3.制作一个饼图,表示以下数据:
学生人数(人): 20, 30, 40, 10
班级总人数(人): 100
根据数据,制作一个饼图,横轴表示学生人数,纵轴表示占比。
在图中画出四个扇形,分别表示每个学生群体的占比,并标明每个扇形的数值。
4.根据以下图象,回答问题:
图象是一个折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摄氏度)。
折线从左上角开始,逐渐下降,然后逐渐上升。
a.前10分钟内,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b.从10分钟到20分钟,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c.从20分钟到30分钟,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d.前10分钟内,温度逐渐下降。
e.从10分钟到20分钟,温度保持不变。
f.从20分钟到30分钟,温度逐渐上升。
5.根据以下图象,回答问题:
图象是一个饼图,横轴表示学生人数,纵轴表示占比。
饼图中有四个扇形,分别表示20人、30人、40人和10人。
a.这个班级总共有多少人?
b.哪个学生群体的人数最多?
c.哪个学生群体的人数最少?
d.这个班级总共有100人。
e.人数最多的学生群体是40人。
f.人数最少的的学生群体是10人。
6.制作一个条形图,表示以下数据:
产品A的销售量(个): 100, 150, 200
产品B的销售量(个): 50, 100, 150
根据数据,制作一个条形图,横轴表示产品,纵轴表示销售量。
在图中标明每个产品对应的销售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7.制作一个折线图,表示以下数据:
年份:2015, 2016, 2017, 2018
经济增长率(%): 5.2, 5.5, 5.8, 6.0
根据数据,制作一个折线图,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经济增长率。
在图中标明每个年份对应的经济增长率,用连续的线段连接。
8.制作一个饼图,表示以下数据:
男生人数(人): 25, 35, 45
女生人数(人): 30, 40, 50
根据数据,制作一个饼图,横轴表示性别,纵轴表示人数。
在图中画出四个扇形,分别表示每个性别对应的人数,并标明每个扇形的数值。
9.根据以下图象,回答问题:
图象是一个条形图,横轴表示城市,纵轴表示人口数量(万人)。
条形图中有三个条形,分别表示A城市、B城市和C城市的人口数量。
a.A城市的人口数量是多少?
b.B城市和C城市的人口数量哪个更多?
c.A城市和B城市的人口数量相差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