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历经对比、揣摩、涵泳等体悟学习过程,学生能说出起句十二字所概括的深广内容,能以恰当的声音形式表现“起势雄健”的格调。(难点)
2. 借助历代评注,能对关键字词的描写角度、句式表达效果、叙事中寓褒贬等特点进行深度体味、领悟,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难点)
3. 结合学者观点,理解并思考文学意义的“阿房宫”的内涵,能说出作者构建“文学阿房宫”的深意;课后长作业中,将深化的理解表达为阅读笔记。(重点)
【课前准备】
学生已经历《阿房宫赋》文本字词学习,初通文意。能熟读全文,可在提示下接续背诵相关文句。已阅读了教师提供的“杜牧《阿房宫赋》集评”材料。
【教学过程】
以苏东坡“寒宵百读”的故事.引出百读深味以至读彻悟透之必要。
【材料】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元怀《拊掌录》)
古人谓笔所未到气已吞,无怪苏长公寒宵百读也。(徐国英《国文读本评注》)
(一)当代文艺批评家霍松林先生评《阿房宫赋》前十二字时说:“起势雄健,于叙事中寓褒贬,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下根子……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
1. 请说出“蜀山兀,阿房出”六字概括了哪些内容,至少说两点。
点拨:此处稍难,拟以“蜀道难”诗句和卫星云图来辅助理解。秦岭近处砍伐殆尽,而远逾“不与秦塞通人烟”“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至蜀山取材,可见多、广、难、重。
明确:用材之多,取材之广,运输之难,劳民之重。
2. 请结合下面评点文字,揣摩起势十二字之雄健气势。尝试朗读,以恰当的声音传达。【材料】燕、赵、韩、魏、齐、楚尽灭而海内一统,蜀山木尽,而阿房始成。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已后,纵心溢志写尽,突兀可喜。(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谓视鼎如铛,玉如石,金如块,珠如砾也。(同上)
《阿房宫赋》一开头,就很不平凡……突兀有力,如泰山压顶。(《臧克家散文(二)》)
(1)以“四海一”的“一”字为朗读突破,拟引贾谊《过秦论》文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将“一”字的气势坐实。声音稳而长,突出扫平感,突出帝王霸气。时间允许,拟介绍朗读时的旁注法。
明确:“六王毕”是沉重的感慨,哗啦啦大厦倾坍;“四海一”可见帝王的霸气,“一”要读出扫平天下归一统的气势;“蜀山兀”有对不恤民情的愤怒;而“阿房出”要读出一座宫殿出现在地平线上、覆压三百余里的巍峨气势。
诵读文首十二字表达其雄健起势,重在理解,朗读只是基于理解的声音表现。
(2)巩固练习,引古人点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材料,明确以停顿处理的方式表达视鼎如铛、视玉如石、视金如土块、视珠如瓦砾的文意,一字一顿,声腔贯通,以示巨大反差。
3.读书常以评点的方式把自己独到的见解写下来,请在下面空格处各填一字。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句“紧承□字,总写阿房宫的□□,上句言其□,下句言其□”。(霍松林《文艺散论》)。
明确:空格依次为“出”“规模” “广” “高”。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写珍宝之多。“收藏、经营、精英指下文金玉等言。□写六国珍奇。六国历久掠取于人,故过积如山。□写六国珍奇”。(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明确:空格处分别填“横”“纵”。前者从地域的角度,“横”写珍宝之多;后者从时间的角度,“纵”写珍宝之多。
(3)巩固练习,一字评点“蜂房水涡”。
明确:“蜂房”指覆压三百余里的宫殿远望如蜂房一般,写其密。“水涡”指建筑的走势如水的漩涡一般,写其曲。
(二)古人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是“今无云,何来龙,盖故设疑辞,极言长桥之似龙也”(《高中国文》)。说说这种用故设疑词、以疑作比句的表达效果。
【材料】今无云,何来龙,盖故设疑辞,极言长桥之似龙也。今非霁,何来虹?
盖故设疑辞,极言复道之似虹也。(同上)
更其传神。不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而说“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不仅笔势跌宕,而且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对那些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霍松林《文艺散论》)
疑其星,言镜多也。疑其云,言聚之多也。(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水至腻,言脂之多也。香成烟雾,言香之多。(徐国英《国文读本评注》)
明确:“故设疑问作比”是故意设问,无疑而问,以疑设喻。
1.找出课文中另一组“故设疑问作比”的句子,通过诵读揣摩这组句子的表达效呆。
明确:“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和“明星荧荧”四句亦如是。通过意译方法,揣摩“故设疑问作比”的表达效果。先看“长桥卧坡”和“复道行空”两句:晴空无云,何来巨龙?原来横卧水波之上的桥梁腾空而起,竟似云中之龙;未经雨晴.何来彩虹?原来贯于长空的复道层层叠叠,竟似雨后之虹。再看“明星荧荧”四句:看哪,天边明星闪亮,那不是星星闪烁,是晾发高台上的宫女打开了梳妆镜;看哪,天边乌云纷纷扰扰,那不是乌云,是晨起的宫女在梳理她们凌乱的发髻。
诵读提示:把故设疑问的语气读出来,读出让人惊讶、赞叹的感觉,可以用先疑而惊、后恍然而悟得的语气去表现。
(三)《阿房宫赋》开头十二字是怎样“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下根子”的?
明确:总括以上品咂体味的字句,收束概括
如下图:
这是秦始皇为自己建造的一个功碑。没有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的规模,不足以显示他灭六国、一天下的伟绩;没有让“妃嫔媵媛,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壮举,就不足以在此纪念碑中装填上人的战利品;没有广泛地把六国的珍玩奇宝收藏在一起,就没有办法显示秦始皇对天下珍宝的聚拢和占有。帝王的梦想与业绩,帝王的贪婪与骄奢,都建筑在这一座巍峨的功业纪念碑式的宫殿里。在帝王的心中,这样的阿房宫这样的排场,才配得上他的伟业与功绩:这是秦始皇心理意义上的“阿房宫”。
三、建构文学意义的“阿房宫"
史学上的阿房宫是“未成而亡”的,考古中的阿房宫是未有烧灼痕迹的,而文学上的阿房宫是杜牧极尽铺张之能事而绘制出的无比壮丽的宫殿,但这并不是杜牧所构建的文学阿房宫的全部。
【材料】文化学者郑岩,从秦代的、历史学的、文学的、图像的和作为废墟的五个层次去研究阿房宫。他指出它们不止停留在秦代,而是栖落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彼此并不完全重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历史形象如何在人与物跨时空的对话中逐步建构起来,可以看到记忆与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交织,可以看到文学、艺术巨大的繁衍滋生能力。(郑岩《阿房宫:记忆与想象》)
杜牧笔下文学的阿房宫,除了我们所读到的那些繁华,还包括以下内容。
【材料】前形容阿房,直是壮丽无比,后以“可怜焦土”四字了局,令人心灰意冷。结处发出本旨,乃知前之铺陈,俱为垂戒设也。至处处带定六国,亦见阿房所由来;憾始皇,并憾六国也。(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1. 《古文观止》里说:“一篇无数壮丽,只以四字了之。”请说出这四个字。
明确:可怜焦土。
2. 杜牧构建的文学意义上的阿房宫,其全部内涵是什么?请以八字概括。
点拨:“起势雄健,于叙事中寓褒贬,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下根子”,到此便一目了然。“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磷磷”和“瓦缝参差”,说的都是阿房宫的规模与形制,但用“南亩之农夫”“机上之工女”“在庾之粟粒”和“周身之帛缕”来作比,其实质是用男耕、女织、口中食、身上衣来比阿房宫。所以前半句说的是秦,后半句说的是人。秦爱的是“纷奢”,人念的是其家。明确:杜牧构建的文学意义上的阿房宫,可用“无数壮丽”“可怜焦土”八个字概括。
3. 为什么杜牧要构建一个“无数壮丽”“可怜焦土”的阿房宫呢?认真朗读最后一段,然后学习古人评点的方法,用一个字来说明作者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