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范文
在小学学习中,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篇一:《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说话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往往不够。
而且习惯于用生活语言来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但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注重对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
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
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做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
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二、注重概念教学的数学语言训练
数学语言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
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
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
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
三、教学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
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
足。
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
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
四、教学过程的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谨
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小学数学是学好中学数、
理、化的基础,也是今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和严密的。
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这是不严密的,因为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
这样说才是正确的:“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五、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讲“一位数除三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题:428÷2,教师说:“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老师对我们真好,我可喜欢学数学了。
”“我非常愿意学数学。
” 有很多教师愿意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中等学生和差学生,这是从学习成绩来分的。
我们不妨这样分:对学习有兴趣的,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但比较听话,老师让我学,我就学,被动学习的学生;再就是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和被动学习的学生,有时会对学习采取冷漠的态度,教师就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温暖这些冷漠的心,让他们逐渐解冻,恢复活力。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只有从一年级起就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
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
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篇二:《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摘要: 目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
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为了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找出培养数学思维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手。
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
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
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
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
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
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
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
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
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
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
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
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
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
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
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
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2]胡廷欣,童其林.充分利用习题特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中学数学月刊,1999,(01).
[3]胡水荣.合理使用教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J].教学仪器与实验,1989,(S1).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篇三:《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小学生学习数学应契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与改变学生数学行为方面着手论述,旨在从以上三方面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进行优化策略研究,以促进小学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与态度改变行为
数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还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过去,我们在数学教育中往往比较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而忽视了对其人文精神的提升,没有很好地实现数学科学本身所固有的人文价值功能,这样的数学教育显然是不全面的,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小学数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明确规定了数学教育对象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发展方向。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学习情感是指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内心体验。
数学学习情感是指因学习数学而产生的种种内心体验。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他们常常会有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
例如:当回答问题后得到老师的赞扬、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问题、考试得到高分时会感到
高兴、快乐,并有一种成就感;而当回答不出问题、学习失败时,会产生害怕和厌倦情绪。
学习情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
愉快而积极的情感能活跃思维、激发智慧潜能,从而促进数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反之,痛苦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数学学习,并削弱和降低数学学习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神奇而美妙,尝到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愉快,从而逐步形成了学习的热情,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所以,学习热情来源于数学本身、来源于学习者通过刻苦学习的收获与内心感受。
一旦形成了学习热情,它就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巨大的推动力,鼓舞着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地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
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信念、情感与行为的倾向。
数学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情感与行为倾向。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其价值观紧密相连。
当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社会、对个人学习及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时,这种认识就会转变成一种态度倾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
态度与情感有着密切关系。
学习态度是一种无法直接观察的内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其语言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外部学习行为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例如:学习数学认真还是马虎、勤奋还是懒惰、自信还是自卑、有责任心还是无责任心等等。
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除了个体先天身心条件外,社会、家庭、集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一经形成,它就是相对稳定的。
要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应当从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价值观入手。
二、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
在新课改以来,其试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僵死”的应用题呈递减趋势。
尤其是低年级的试卷,长篇的算式换成了带有各种精美图片的计算,具体的情境计算代替了单纯的、无意义的计算。
可以说,在新课改后的试卷中不同程度的反映着新的评价理念,但要将全新的评价理念完全融入纸笔测验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努力,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紧抓四个步骤:牢固掌握基本数量关系;
学会分析方法;一题多解;顺利完成初学列方程过渡。
”这种教法称之为“四步教学法”。
论文一成稿就受到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四步教学法”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教学方法。
它概括了整个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全过程。
它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在教学中,“不但要弄懂加减法应用题之间及乘除法应用题之间各自的互逆关系,还要弄懂部总关系和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大数、小数和相差数之间的关系同比较数、标准数和倍数(分率)之间的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搞清在求总数时,两数不同是部总关系,几数相同是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的关系。
在两数相比时,得到倍数是比较数、标准数和倍数的关系;得到分率是比较量、标准量和分率的关系。
三、转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
(一)凸显正确教学示范过程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构成呈现出经验性、基础性的特征,学习者更多的是通过对自身或者他人经验的观察、理解、抽象来形成数学解题行为。
另一方面,基础性的知识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求更高,既要讲明知识,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通过有意模仿、记忆数学运算,小学生可表现出正确解题的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伴榜样的正确示范,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尤其重要,这是引导正确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提供必要的错误案例行为
替代性经验指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他人错误行为示范导致的不良后果会给学生避免重复发生此类行为的启示。
小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达到可以从别人的错误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再犯的水平。
新教材在编排上通俗易懂,但是提供的材料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内容中易错题型举例讲解。
将类似的先做类比显示区别避免学生犯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学数学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不是背诵的结果,而需要有针对性的
巩固练习。
给学生制定的练习任务要目标明确,使学生能有意识、主动、积极地对待练习。
练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慢后快。
每次的练习时间也不宜过长,不然只会变成机械的演算,磨掉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练习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这不仅可以保持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的稳定,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灵活多样运用技能的本领,形成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在规矩方圆中求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93一398.
[2]刘必红.改革数学测评方法促进小学素质教育[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6:67一68.
[3]唐文艳,吕传汉.一种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尝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41一43.
[4]刘久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M].教育探索,2004,1:269一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