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第一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A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第一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卷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候)";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阀
B.贵族社会逐步解体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兼并战争日益频繁
2.汉末魏晋时期疫流行,充满原始道教色彩的起义"太平道"和"天师道"开始频发,得到大批民众支持。

明末也爆发了大瘟疫,但并未出现东汉末年的情况。

东汉末年道教起义频繁的原因是
A.儒家伦理支撑起道教思想体系
B.道教疾病施治的措施科学严谨
C.中医防疫学理论尚未发展健全
D.道教消极处世观逐渐走向消亡
3.下图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个市镇桥梁建造情况统计。

(单位∶座)对该图反映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直接体现民间建桥技术更高
B.可以说明政府主导民生工程
C.能够反映政府财税收入下降
D.侧面反映商贸贩运发展状况
4.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北宋编纂《新唐书》为∶"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

"但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中记载的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害太宗,太宗反击获胜。

这说明
A."玄武门之变"的历史必然性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的真相
C.还原真实历史依赖新史料发现
D.历史记述受时代影响而呈现主观性
5.清朝中期以前对颁授历法书时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颁朔典礼是国家级典礼,王公贵族以及文武百官都要参加,各省则逐级颁发,原来被忽略的边疆区域的节气也被要求标注在时宪书中,清朝对颁授历法的重视。

这主要是为了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B.凸显大一统帝国的权力象征
C.加大开发边疆进行前期准备
D.表现政府对农业的特殊重视
6.如表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姓名国籍职务服务军舰
汉纳根德国北洋舰队总查定远舰(舰队指挥舰)马吉芬美国帮办管带镇远舰(主力战舰)余锡尔英国总管轮致远舰(主力战舰)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7.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中国南方五省"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

不久浙江、福建、两广、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相继参加,互保区域扩大到13省。

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

由此可知
A.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
B.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
C.南方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清政府中央权威已下降
8.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孙中山在《民国日报》发表文章"吾人对此近邻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并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

这表明
A.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为己任
C.民主革命群众基础深厚
D.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根本转变
9.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

这反映了
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0.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上海规定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投资项目(大连1500万美元以下、其他地方500万美元以下)自行审批。

这个政策
A.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扩大城市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C.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D.勾画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1.1950年2月的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的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甚至质问他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
A.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12.古代雅典海外殖民贸易把城市、土地与海洋相联系,国内普通百姓的经济实力普遍强大,壮大了对抗贵族的胆量,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对政事的参与能力更为明显。

这表明古代雅典
A.海洋文明决定民主政治产生
B.人的地位在社会中日益凸显
C.地缘环境激化公民与贵族的矛盾
D.商业发展有利于参政意识的增强
13.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学阐扬新型人本观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14.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二战后),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毋庸置疑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一"变化"和"危机"
A.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B.被区域集团化所左右
C.与意识形态趋同相关D.深受现代科技的影响
15.苏联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苏冷战中处于攻势地位,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投入到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中。

这一状况
A.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转型升级
B.有力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C.强化了固有体制存在的弊端
D.体现出苏联改革的辉煌成果
16.下表为1965年一1992年高收入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

这一变化能够用来说明
国家类别1965年GDP占全球
比重1970年GDP占全球
比重
1992年GDP占全球
比重
高收入国家70.53%74.99%79.41%
不发达国家8.14%8.08% 4.25%
A.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全球经济重心转移
D.经济区域化倾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6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涉及节俭内容的家训有17种之多。

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之中都可以见到节俭的内容;就形式而言,蕴含在散文、诗歌、四书五经和条规之中,往往以经典中的思想理念为准绳,以古训、警言格语,历史人物和故事为楷模和榜样,
以自身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来说事,进行训谕。

—摘编自部龙宝《宋代家训节俭廉政美德与当下节俭廉政风气研究》
材料二1932年2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要求各级政府"立即实行节俭运动",在以后的两年里,临时中央政府通过颁布法令等措施指导苏区各地开展节俭运动。

苏区党中央局为减少办公费开支,规定了节约措施,许多领导同志发表公开信,倡偶议响应节俭号召.1933年12月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等人联名签署《关于惩处贪污浪费行为》,对因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者,处以不同程度处罚。

1933年,《红色中华》等报刊也在节俭运动中发挥了宣传作用。

1934年,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陈潭秋强调∶"节省运动的开展,要依靠于广大的群众积极性的发扬"
—摘编自石绍庆《厉行节俭的苏区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家训中节俭内容较多出现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厉行节俭的背景。

根据材料概括苏区厉行节俭运动的特点。

(10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产阶级统治在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

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实行过较为广泛的民主政治。

整个根据地,不只在政治生活中,在其他方面,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中也充满着民主精神。

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宫谢伟思评论∶共产党在根据地"以良好的政制来改进农民的经济状况。

农民有了民主的自治、政治意识和权利观念。

农民们得以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尊、自信和强烈的团体合作兴趣。

普通人民知道了他们是为了这些而战斗。

"
——滴编自王建民《根据地的宪政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产生的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

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主要观点。

(要求∶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共12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逐渐形成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

魏晋南北朝在尚书台设考公郎为专职的中央考核官员。

魏晋时,由于战争纷纷,正常的考核无法进行,于是改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考百司。

东晋南朝,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并与官员任用相结合,按年月暂定任用后,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魏晋南北朝还形成了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并制定考课法,改变了过去偏重地方考课的倾向。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作用(6分)
21.(共12分)【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对于美国出兵朝鲜的决定,民意调查的支持率达到了81%,美国民众认为有必要进行这场战争来对世界范围内的共产党的扩张遏制,捍卫美国的利益。

随着战争在三八线排徊,为安抚美国民众的情绪,杜鲁门还发表了广播演说,表示愿意和平解决朝鲜战争问题。

战争迟迟未结束,美国民众舆论不满的情绪大增,在共和党候选人竞争时,艾森豪成尔表示,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寻求体面的世界和平,是新政府第一位的目标。

——张君法《略论美国公众对朝鲜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确信与美国的较量不可避免",此后朝鲜战争的爆发与联合国军的全面介入,使中国民众产生了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恐惧。

美国宣布派遣第七规队进驻台湾海峡,越过三八线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蒋介石重返大陆"等谣言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广泛蔓延,严重威胁了中共政权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基础。

——金东吉《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众舆论对朝鲜战争进程产生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

(6分)
22.(共12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伯苓(1876-1951),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中国近代体育开拓者。

从1904年开办私立中学敬业学堂起,便将诸多西方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

他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改造国人的道德、知识、体魄。

"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主张"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为先"。

1908年,前往伦敦第四届奥运会的比赛现场,回国后,积极传播奥运精神和理念。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

随后,全国各地体育活动大量开展并开始形成规模,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推动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参奥资格。

—-摘编自《张伯本全集》(1)据材料概括张伯苓的体育思想。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伯苓。

(6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2345678
B C D D B B D A 910111213141516
C B B
D C D C A
17.(16分)(1)原因:宋朝冗官、冗费、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奢糜费风气盛行;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客观影响;科举制对于世家大族的打击。

(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背景:1931年至1934年,为打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封锁,克服根据地物质经费极度短缺的困难。

(2分)经验:将厉行节俭作为既定执政方针;中央机关和领导同志模范带头;严惩浪费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8分)(每点2分,任意四点8分)
18.(12分)(1)背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解决工业革命后暴露的社会问题的需要。

(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
(2)特点:民主精神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民为民主政治的主体。

(每点2分,共4分)影响: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地的民主尝试,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19.(12分)
示例观点一:“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

评析要点:“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的原因(成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传入,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

具体内容(时代特征):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内容)。

作用(结果、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用)。

示例观点二:传统的经世之学近代在内容上发生了变化。

评析要点: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有此变化,变化有何影响。

(具体同上)
20.(1)特点: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有专职考核官员;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制定考课法。

(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2)作用:为维护社会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世的相关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对国家行政效率、吏治清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每点2分,3点6分)21.(1)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和决策起到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朝鲜战争进程;影响到美国总统的选举。

(每点2分,3点6分)
(2)美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威胁;毛泽东认为跟美国的较量不可避免;美国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稳固政权的需要;保家卫国的需要。

(每点2分,任意3点6分)22.(1)思想:学习西方,重视体育;三育并进,体育为先;重视国民体育,走向世界。

(每点2分,3点6分)
(2)评价:张伯苓是中国近代体育开拓者。

他促使学校体育教育地位提高,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积极健康的国民精神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奥运的起步,使中国体育走向世界;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与世界体育的接轨与发展。

(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