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则制定与以原则制定会计准则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规则制定与以原则制定会计准则的比较
由于市场失灵和不同利益集团对会计信息产生不同偏好,制定会计准则成为必要,目前,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即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和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前者的主要代表是国际会计准则和英国财务报告准则;后者的主要代表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可以说,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然而,美国自2001年11月发生的安然会计丑闻后,又相继发现世通、施乐等公司财务造假,迫于要求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基础的呼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将其列为议事日程,似乎原则为导向制定模式日渐占据上风。

究竟孰优孰劣?下面通过对比,阐明各自优势和劣势,这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大有由计会借鉴作用。

一、以规则为导向会计准则的利弊
FASB制订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是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典范。

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制订模式,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对原则的运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

所谓所有情况,既包括适用准则的情况,也包括不适用准则的有关例外。

为了对具体规则予以说明,准则中还包括大量的解释和执行指南。

可见,例外、解释和执行指南是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优势:这种力图为每一种可能情况都提供“唯一”答案的准则制定模式,其目的是希望在任何时侯都能为会计职业人员提供技术参照标准,以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相似交易、事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而硬性的操作标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人员的酌定行为。

由于每一种可能情况都有相应的规则,在诉讼纠纷中会计职业人员便可诉诸有关规则抗辩,这一点在诉讼爆炸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会计职业人员而言,详尽的规则还限制了监管机构对会计行为过程的事前介人,而将其权限限制在事后的职业判断评价,同时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督、制裁的依据。

(二)劣势:尽管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模式有上述优势,但在实际
运作过程中还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于详尽、复杂的会计准则带来了准则制订、实施的高成本。

力图考虑到所有可能情况的准则制订模式,必然带来百科全书式的会计准则,一些复杂经济业务的准则动辄上百页,由此造成准则制订程序过于繁琐、缓慢。

这其中固然有FASB所要求的应循程序或业务性质复杂之故,但力图对每种情况都给出唯一规则的指导思想无疑加大了准则的制订成本。

并且,再详尽的规则也是以已发生的事实、或发生事实的预期为考虑对象,当出现经验、预期之外的情况时,着眼具体规则的准则往往难以及时给出恰当的答案,难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规则导向准则可能无法发挥预期的规范作用。

对业务的处理规定得过于细致,使得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满足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固定模式,而不是如何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内在本质,致使本应反映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流于形式上的处理。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史蒂夫·泽夫指出,美国是世界上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最为苛刻的国家,然而苛刻的要求却未必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由于过分注重形式,公司的财务报告已经不太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关于仁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信息,在许多方面已演化成数字游戏。

安然公司正是把SPE作为其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导致1997年-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

其次,世界是不断发展和迅速变化着的,经济活动日新月异,新型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不断涌现,复杂程度也日益加深,这种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无法满足也不可能满足未来日趋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情况,而充其量只能适用于准则出台当时的外界条件。

此外,尽管现行会计准则如此详细,但仍不完整,并没有将所有行业和业务事无巨细均包含在内,它的适用范围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再次,规则导向准则中的详细规定易助长会计职业人员在财务报告过程中的“按章照搬”,
而忽视应有的职业判断。

由于有现成的技术参照标准,报表编制人员在提供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就可能机械套用准则,而不是借助职业判断确定有关会汁处理方法是否如实反映了经济实质。

审计人员在对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意见时,规则基础的准则易使其过于关注准则的
细节性规定,忽视报表的整体评价;或重形式轻实质,忽略会计处理方法是否与基本原则相一致。

二、以原则为基础的准则制订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英国的财务报告准则是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典范。

以原则为基础的准则制订模式,仅针对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提出应循原则,可能包括以原则为基础的一些规则,但并不力图回答所有问题或对每种可能情况均提供详细规则.较之规则,原则具有广泛适应性.现实中也就不存在对基本原则的例外,因此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将不可能出现规则导向下的大量例外。

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并不排除对解释和执行指南的需要,但指南将仅关注准则提及的重大问题,对准则没有提及的企业、行业的特有情况,将倚重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与规则导向准则相比,原则导向准则中的例外、解释和执行指南大为减少。

以原则为基础来制定会计准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的会计师和外部审计师运用更多的职业判断,从而可以
提高会计师在编制和审计会计报表中的职业水准。

职业判断是会计职业赖以生存的前提,也是会计职业的威望所在。

如果会计师能够根据特定的环境作出准确合理的职业判断,就有助于达到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2.应用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可使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得简洁。

以美国为例,由财务会
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会计准则至今已有147个,若加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准则执行委员会(ACSEC)的文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紧急事项处理小组(EITF)的意见及其他下属小组发布的执行指南,其数量之庞大,内容之繁杂当属世界第一,就连会计专业人士都很难跟上会计准则的变化,会计准则的应用也十分困难,且花费昂贵。

与之相反,国际会计准则至今已经公布的准则只有41个,解释公告33个。

两相比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前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丹尼.贝瑞伏特早在1999年曾发表题为《已到简化会计准则的时候了》的文章呼吁简化会计准则。

3.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可以大量减少准则的例外事项,并能减
少准则间的冲突,从而减少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和套利行为。

会计准则的例外事项经常是为了平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操作性而做出的妥协,这些例外常导致准则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

例如,某些例外允许某些交易和事项可以继续按照其他已有的准则来记录(范围的例外),又如,某些例外是为了达到预想的会计结果。

如为了限制盈利的变动性而不遵循准则中的原则,因为遵循准则中的原则反而会使盈利具有变动性(运用的例外)。

再如,某些例外是为了减轻向新的会计准则过渡的影响(过渡的例外)。

在以具体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因为缺少概念框架或因概念框架不完善甚至相互冲突以致不起作用,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众多的例外事项,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33号“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就提供了大量的例外事项,规定及相关的解释和执行指南。

而这些径渭分明的规定只注重交易的形式而不是实质。

安然公司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制度缺陷,并通过设计交易(利用SPE)达到了粉饰报表的目的。

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能在一个完整、一致和清晰的概念框架下提供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会计准则,从根本上避免了众多例外事项,同时也减少了准则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从而减少了利用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进行舞弊的机会。

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制定方式虽然具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1.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会计师及其审计师更多的运用职业判断,但是不恰当的判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公司产生财务丑闻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需求而不在于会计制度。

安然事件之后的世通事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在美国大公司财务丑闻频出的今天,投资
者对公司及其审计师能否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恰当地运用职业判断,缺乏足够的信心。

2.一贯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是否有用的关键特性,但是职业判断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即使同一专业人士对类似的案例也不可能保证每一次都能作出相同的判断。

而且对同一类经济业务,还可能存在不同
的职业判断。

这样就可能损害财务信息的一贯性和可比性,甚至还会出现滥用会计准则的情形。

3.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各个准则通常仅对有代表性的范例提供解释和指南,虽然起到了简化准则的作用,但是同时也留给公司管理层一定的操纵空间。

报表的编制者们虽然不会再通过设计交易试图去达到或达不到具体规定的要求,但是他们又会利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缺乏具体规定的特点,打着职业判断的幌子而行利润操纵之实。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或许又会怀念过去以具体规则为基础的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