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地图及区域地理)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试卷,其中1-30题为选择题,31、32、33、34题为综合题。

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沙丘地貌判读、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判读、等温线判读、中国地理、中国雨带推移规律、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判读、昆明准静止锋、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地形与降水量变化关系、洋流、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类型判断及成因分析、世界地理、等温线变化原因分析、降雪日数变化、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农业发展限制因素分析、地区环境问题等,考查知识点较多,自然地理比重较大,人文地理比重较小,选择题与综合题相对均衡,整体题量和难度适中,题目质量较好。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题文】A1 A2读下面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回答1-2 题.
1.图中无河流标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
A.40米
B.30米
C.20米
D.10米
2.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A.0.5°和1.5°
B.0.25°和0.5°
C.0.5°和0.25°
D.1.5°和0.5°【.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答案解析】1.C 2.B
解析:1题,结合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谷底和谷顶相隔三条等高线,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米,则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为20米。

C正确。

如图所示:
2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差为0.25°,经度差为0.5°。

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及正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A1 A2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4.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13.5℃,12.5℃
B.22.5℃,13.5℃
C.22.5℃,14.5℃
D.13.5℃,14.5℃
5.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答案解析】3.D 4.A 5.C
解析: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H坡西北高,东南低,为东南坡,是该地盛行东南风的
迎风坡,降水多。

D正确。

4题,在对流层,气温直减率为: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而B点海拔为400米,结合甲峰与乙峰的海拔高度可以求出其相对高度,进一步可知,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13.5℃和12.5℃,C正确。

5题,根据(n-1)d≤ΔH<(n+1),此图n为2,d为200,计算可知,298米符合条件,C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补充: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标高为“海拔”,单位为“米或m”;如果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米。

②同线等高
③等高距全图一致
④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⑤“现实中”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地形图中”在陡崖峭壁处因投影可能重合
⑥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总是指向海拔降低的方向
⑦特殊等高线:海岸线表示0米等高线
2.确定等高线数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即高程)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

相邻两条线的差值为一个等高距或0
3.确定某点的海拔
①在等高线上。

②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插入法读数,数值大小为“大于小数,小于大数”。

③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法则读数。

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如下图,A区域海拔高于200米,B区域海拔低于150米。

4.确定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分别读出两点的海拔,然后相减。

5.确定陡崖的相对高度
分别读出顶部的高度、底部的高度,然后相减。

陡崖的相对高度也可用(n-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上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与3不同之处是含有“等号”)
6.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地形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个山脊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交汇处——陡崖
7.根据数值大小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剖面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等高线边缘密集、底部稀疏,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地形
200米以下可能为平原;500米等高线可区分山地和丘陵
8.判断坡度陡缓、可否直视
①同一幅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若某坡面等高线间隔相等表示均匀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则为凹坡;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则为凸坡。

②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综合比较时,应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③进而用剖面图,判断两点可否直视
9.判断地势高低:
可根据海拔、示坡线、河流等判断。

10.判断山脉的走向和坡向(阴阳坡、迎风坡)
山脉的走向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常用两端的方位表示。

阴阳坡:正午阳光的照射情况
迎风坡:与风向的位置关系
11.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水系、水文特征
①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根据地形,河流只能分布于山谷(可互判);山脊(线)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②判断河流的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山谷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③地势与流向的互判。

④河流的落差及流速;等高线稀疏的河谷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河谷表示陡坡,水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
⑤判别内(外)流河。

如右图所示,此河为内流河。

⑥判别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⑦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区河流短小
⑧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
⑨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12.判断气候特征
①计算温度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南亚
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⑥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题文】A1 A2阅读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知识点】本题考查沙丘地貌判读。

【.答案解析】6.A 7.D
解析:6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①图中等高线形似新月,相对高度较小,凹坡等高线密,凸坡稀,因此为沙丘地貌;②图中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为山地地形;③图中等高线有重叠现象,为陡崖地貌;④图中等高线弯曲明显,且凸向高处,为谷地地貌。

A正确。

7题,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少,必然转化为地下水多。

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有:①气象条件:降水强度小,降水历时长;②地形条件:地面平坦、坡度小;③土壤条件: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大且多;④地表植被条件:地面植被覆盖率高,草木茂盛。

B正确。

【.思路点拨】特殊地貌等高线是常考的热点内容,要注意总结和灵活分析应用,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A1 A2下图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8-9题。

8.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的四个村庄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A.①号村庄会被淹没
B.②号村庄会被淹没
C.③号村庄会被淹没
D.④号村庄会被淹没
9.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支流甲河画错了
B.乙河向西北流
C.①位于②有正南方向
D.③比④高100米
【.知识点】本题考查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判读。

【.答案解析】8.C 9.A
解析: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③村庄海拔低于200米,位于库区若大坝加高100米后,水库理论水位最高可达200米,所以③村庄可能被淹没。

C正确。

9题,河流总是出现在山区的山谷集水线上,而甲河所在地形为山脊,所以支流甲河画错了,A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题文】A1 A2分析下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A.800米——1000米 B.1333米——2000米
C.1333米——1667米 D.1000米——1333米
11.丙地的气温为
A. 20C B.<20C C.<00C D.<—20C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判读。

【.答案解析】10.B 11.C
解析:10题,甲乙两地的高差为是由气温差决定的,甲乙两地气温相差在8℃到12℃之间,按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计算,甲乙高差应在1333米——2000米。

B正确。

11题,根据等值线原理,丙地的气温有两种可能,一是大于2℃,一是小于0℃,结合选择项可知,C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等值线判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补充:
(一)等值线图的共性如下: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有其共性,其基本的读图步骤如下:
1.读数值——等值差;变化规律。

2.看疏密状况——了解变化趋势。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三)等值线图的值或值域判读
1.紧邻河流但分别位于河流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相同。

2.分别位于同一等值线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绝不相等。

3.海岸线高程为0米。

4.“大于大的,小于小的”——闭合等值线内部某点的值(值域)。

5.“凸低中高,凸高中低”——半闭合等值线内部的值(值域)。

【题文】M2读中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abcd B.adbc C.dbac D.dcba
13.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14.有关四大区域主要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水能 B.b——煤、石油
C.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 D.d——煤、石油、水能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

【.答案解析】12.D 13.B 14.C
解析:12题,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是青藏高原地区。

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排序是: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D正确。

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是正确;b——土壤肥力不是制约因素;c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乏灌溉水源;d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长积温缺乏。

B正确。

14题,本题主要审题,选择错误的选择项。

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是错误的,因为c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乏水源,没有水能的条件。

C正确。

【.思路点拨】熟练掌握中国地理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315.下列四幅图是我国雨带的位置图,能反映我国夏季7、8月份降水范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雨带推移规律。

【.答案解析】15.A
解析:15题,根据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可知:每年四、五月份在东南沿海登陆,此时我国珠江水系进入汛期;六月,夏季风西伸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梅雨季节);七、八月份,夏季风继续北上,我国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受西太平洋副高的高压脊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九月:北方冷高压南下,夏季风撤回长江以南,十月份在大陆上消失。

因此,我国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开始早,结束晚,因而雨季长,降水多;我国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开始晚,结束早,因而雨季短,降水少。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我国雨带推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贵阳平均海拔1 223米,昆明平均海拔1 892米),读图回答16-17题。

16.贵阳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
A.1 200小时 2 000小时
B.1 200小时 2 400小时
C.1 400小时 2 400小时
D.1 400小时 2 000小时
17.关于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贵阳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故日照时数少。

②昆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前弱作用小,故日照时数多。

③昆明与贵阳的气候类型不同,且降水比贵阳少,故日照时数多。

④贵阳冬季受锋面影响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判读、昆明准静止锋。

【.答案解析】16.C 17.C
解析:16题,根据等值线的分布可知,贵阳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1 400小时和2 400小时,C正确。

17题,关于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地形方面分析可知,昆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前弱作用小,故日照时数多;从气候方面分析可知,贵阳冬季受锋面影响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

【.思路点拨】昆明准静止锋对昆明和贵阳的影响是常考的知识点和热点,要注意总结和灵活分析应用,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A1 M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网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19.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应继续大面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

【.答案解析】18.C 19.A
解析:18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东北地区,其西部的大兴安岭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具体为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与400mm年等降水量重合,故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等。

C正确。

1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河流主要受夏季降水和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影响,形成夏汛和春汛。

A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中国地理重要地理分界线和我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题文】C4 M2读下列两幅图,回答20-21题。

20.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21.右图大致为左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1800米
B.700米
C.200米
D.500米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地形与降水量变化关系。

【.答案解析】20.C 21.B
解析:20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图示区为江南丘陵地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A错。

图示区为亚热带地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错。

图中地区降水多,河流众多,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这里因长期种植水稻,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D错。

21题,读右图可知,右侧纵轴表示雨量,先找雨量虚线的最高值点,向下做垂线,与剖面线相交于一点,再对应该点的海拔高度,左侧纵轴是海拔高度,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区海拔高度约500米左右,C正确。

如图所示: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 D2 M1读下图,回答22-24题。

22.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 .T B .Q C .R D .S
23.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 .T
B .Q
C .R
D .S
24.在上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 地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气候特征分析。

【.答案解析】22.C 23.B 24.A
解析:2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澳大利亚大陆,R 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C
正确。

23题,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图中Q 为
地中海气候,B 正确。

24题,图中P 地属于热带荒漠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读四地的气温和降水图,
①地为全年高温少雨。

A 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及分布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 C4 D2 M1读下图,回答 25-26 题。

25.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6.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判断及成因分析。

【.答案解析】25.B 26.C
解析:25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和轮廓图可知,该区域是赤道的非洲东部地区,为东非高原。

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

26题,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对流较弱,降水较少,使其虽然分布在赤道地区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C 正确。

【.思路点拨】几种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是常考的知识点,要注意总结和灵活分析,本题难度不大。

补充:
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题文】C4 M1读沿某纬度所作的海陆剖面示意图,当北半球夏至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判断27-28题。

27.该图属于
A.北美洲沿35°N所作
B.澳大利亚沿23°26’S所作
C.非洲沿23°26’S所作
D.亚洲沿30°N所作
28.甲点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知识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气候类型判断。

【.答案解析】27.C 28.B
解析:27题,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当北半球夏至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可以求得甲地的纬度为23°26′S或者70°18′N,根据选项排除70°18′N,根据图中经度排除南美地区,C正确。

28题,根据27题分析可知,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为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

【.思路点拨】正确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 M2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30.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

【.答案解析】29.D 30.A
解析:29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此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故气温日较差大;又因是较低纬度的高原,故年较差小。

D正确。

3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A正确;此处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B错;该地区地势高,冬季寒潮不易影响到此地,C错;该地冰川广布,D错。

【.思路点拨】准确的区域定位和熟悉青藏高原基本地理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二、综合题(共40分)
【题文】C4 D1 J1 M231.(10分)读我国某区域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简要分析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

(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___ ___。

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简析原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变化原因分析、降雪日数变化、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农业发展限制因素分析、地区环境问题。

【.答案解析】(1)位于宁夏平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解析: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其气温较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P地位于宁夏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所以气温较高。

(2)山地迎风坡,降雪多;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易形成降雪天气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Q位于于贺兰山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同时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多降雪。

(3)地形较封闭,四周略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解析:鄂尔多斯地区地形较封闭,四周略高,河流不容易外流,同时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所以形成内流区。

(4)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大,地表物质松散;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和开矿。

土壤盐碱化: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因缺水限制了农业发展,在土地利用中,最可能出现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现象,其形成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正确解读图中信息和熟练掌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
难度不大。

【题文】C4 A1 J1 M132.(10分)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世界某两个重要的国家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面积较大的是(国家名称),判断依据是。

(2)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影响G地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3)图上①、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
是、。

造成两地降水丰富的共同原因是。

(4)两国在人口方面面临的共同突出问题
是。

【.知识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答案解析】(1)巴西图幅大小相当,巴西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大于印度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与地图知识。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幅大小相当,巴西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大于印度,所以巴西面积较大。

(2)灌溉水源不足知识技术
解析: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所以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灌溉水源不足。

G地是班家罗尔,是印度的高技术工业中心,所以影响G地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知识技术。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解析:①、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均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4)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
解析:根据所学世界地理知识可知,巴西和印度在人口方面面临的共同突出问题是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