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G时代网络虚假新闻的基本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
14
浅谈5G时代网络虚假新闻的基本判断
陈祖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摘要:5G时代是一个“一切皆媒体”的时代,信息传播在5G技术的支持下,必将得以更大发展,虚假新闻随之必将会大量增
加。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判断其真实性,不仅是媒体监管的问题,也是广大读者提高自身判断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5G时代;虚假新闻;判断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方式可谓一日千里。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了5G商用牌照,宣布了5G时代已经全面来临。5G技术的高速度、低延迟和大容量的特点将使信息传播得以“一切皆媒体,一切皆平台”的爆发性发展。可以肯定的是,虚假新闻必定也会鱼目混珠,充斥其间,如果不能正确判断虚假新闻,必将给社会、给读者带来较大危害。
一、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从新闻诞生的那一刻起,虚假新闻就如影随行。其产生的原因理由众多,可分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无意识的虚假新闻基本上是新闻从业人员在采写和编辑新闻的过程中产生了程序性错误而造成的。但有意识的传播和生产虚假新闻必定目的不纯。在现在的移动网络和5G时代下,特别是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和众多的情况下,为了增加点击量,增加关注度,包括从业人员的操守或者商业利益的因素,都是有意识产生虚假新闻的诱因。
另外,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虚假新闻机构的创建门槛过低也是产生众多虚假新闻的原因。特别是许多个人运营的自媒体账号或个人注册的虚假新闻机构,监管手段有限和处罚力度不够,就算查封了换个身份又可以注册和运营,不法人员利用这些便利条件,为了各自目的通过网络大量发布虚假新闻信息。
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危害
简单来说,虚假新闻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当事人权利,影响媒体公信力。特别在一些特殊时期,虚假新闻会让民众产生恐慌心理,不仅影响到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还影响到民众的正常生活。[1]
更有甚者,许多虚假新闻打着金融理财、金融创新等幌子,骗取人民群众钱财,使许多人民群众遭受到极大财物损失。
三、虚假新闻的基本判断
国家虽然有一系列打击虚假新闻的规章制度,甚至还有法律法规希望能净化网络环境,减少虚假新闻的传播和危害,然而总因利益关系有大量虚假新闻产生。从监管层面来说,要从众多的媒体号、公众号、新闻网、APP等网络平台的海量信息中及时发现虚假新闻明显不太现实,加强虚假新闻判断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反而是人民群众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一则新闻的真实性作一个基本的判断。
(一)新闻机构的真假
在我国,向群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各类新闻机构,都需要主管部门的批准和许可,未经批准和许可的新闻机构属于假的新闻机构。然而在金钱等利益的诱惑下,总有人铤而走险。
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都通报了一些假新闻机构的处理案例。这些假的非法网站,大都宣称是某某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的网站或媒体,从事着敲诈勒索、有偿发帖、有偿删帖等活动,以报道环境污染、非法用地等相要挟,多次实施敲诈,涉案金额巨大。
类似这些假的新闻机构为了金钱收益发布的新闻显然多是假新闻,群众或单位在看到与自身有利益关系的新闻时不妨冷静一下,先到国家监管机关查实一下新闻机构的真实性,可最大限度防止受骗上当。
(二)自媒体新闻
由于移动网络特别是如今5G技术的突飞猛进,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新闻信息的传播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自媒体新闻信息正越来越多的占用了读者的时间。但大家必须清楚的是,自媒体选择推送的新闻信息一定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只要对自身有利,自媒体也会制造和发布一些虚假新闻。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自媒体快速发展,很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都不是新闻专业人员,在对事实的求证上缺乏专业性,容易与事实产生偏差。[2]
而与金融相关的众多自媒体上,虚假新闻更多,主要是诱惑那些想“一夜暴富”的读者进行所谓的投资,从而诈骗钱财的。从近年警方通报的许多诈骗案的手法来看,越来越多的是先通过网络自媒体大肆宣传,以金融创新等为名吸引客户投资,曾有
一个震惊全国的案例吸纳资金额近500亿,牵涉投资人近80万人,上当受骗的群众遍布全国。
因此,群众在观看类似的自媒体新闻时,首先就要打个问号,特别在涉及金钱财物时更要小心上当。
(三)从新闻本身进行判断
而众多的虚假新闻还是主要集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它不一定骗取大家的财物,但会对我们的思想、生活、情感或者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困惑。判断其是不是虚假新闻的办法可以从新闻本身入手。
1、来源不详
网络新闻同样需要注明来源,常见的如“据某某网消息”“据某某媒体报道”等。这些来源如果是传统的有公信力的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一般可信度较高。但如果来源表述不清楚,比如“据外媒报道”或者干脆没有消息来源的,一般可信度就很小了。当然也不排除有的网络新闻乱写消息来源,但必要时只要到来源的媒体上查找一下相关新闻,虚假新闻就显现无形。
2、外部媒体
网络新闻中有许多来自外部媒体的报道,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区分。多数外媒还是比较客观,但也有不少外媒在报道我国的新闻时喜欢从负面入手,更有甚者专门制造虚假新闻来扰乱我国社会秩序。当有类似新闻出现时不妨等一等我们外交部或者相关部门的发言,找到真相。
3、关键人物没有具体名字
网络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什么“据专家介绍”“权威人士表示”等,然而这些没有具体名字的专家或权威人士极有可能是自媒体杜撰或者虚构的,为的只是增加虚假新闻的可信度,所以他本身就写不出具体姓名。还有的是新闻中的人物虽有名字,但其身份等交待不清,也是虚假新闻的常用表现手法。
4、与常识不合
为了吸引读者或者增加点击量、增加关注度等,许多自媒体发的新闻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由于读者对奇异之事常有猎奇之心,喜欢观看此类新闻,自媒体为了关注度也喜欢发布一些与常识不合的新闻,但总体说来这类新闻都是虚假新闻。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利益相关,网络虚假新闻将还会长期存在。我国虽然出台了《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了虚假新闻的发布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但处罚力度并不大。如《刑法》第221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样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小。
其实,判断网络新闻真假最好的方法是看这篇新闻的基本要素是否完整,就是新闻从业者常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和结果是否准确合理。许多网络虚假新闻要么是把原来的旧闻重新换个时间进行重新加工发表,要么干脆不交待时间地点,或者把其它地方发生的甚至国外发生的事情搬到国内,目的都是吸引眼球,增加自身关注度。但广大读者不是新闻从业者,不必这么专业。只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之心,对不合常理的新闻多打几个问号,以上述方法进行一些基本判断,还是可以发现大多数虚假新闻的。
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发现、检测并拦截虚假新闻将成为可能,阻止虚假新闻蔓延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理想的解决。[3]
参考文献:
[1]赵欢欢.全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法治治理研究[J].出版广角,2019,(11).67-69.
[2]冯子铭.自媒体如何避免虚假新闻[J].青年记者,2017,(8).67-68.
[3]王玉,葛思坤.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路径[J].东南传播,2019,(9).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