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学导课堂教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本课,必须使学生有史料作为学习的依托,能依据史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和探讨,才能彰显这节课的意义,力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和历史认同感,培养历史意识。在学教方式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习资料和问题作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为学生提供史料,联系书本提供的资料,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出有价值的生成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体会乾隆盛世的表现以及盛世中隐藏的危机,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惨痛的教训,未尽的自省(中国错失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机遇留下的历史遗憾)
学习任务:
1、根据教师提供的鸦片战争下的晚清(PPT: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1860年,火烧圆明园;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家主权、领土、经济、外交上全面受挫。),独立思考: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通过学生课前研磨史料,根据史实设计历史小品剧,在课堂中角色扮演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体会马戛尔尼访华时双方的目的、对策、处境、感受,理解中华文明在清朝面临与世界文明冲击的遭遇。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了解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的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察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重难点:
1.重点: 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归纳概括 “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分析“乾隆盛世”背后的各种危机。
2.难点: 通过马戛尔尼的视角,利用史料,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步落伍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充分研读教材,相应权威史料,研究学情,设计教案。
2.学生预习书本,根据教师指导阅读史料,提出自己的问题。部分学生根据史料排练历史小品《马戛尔尼访华录》。
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
3.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相应的问题。
4.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总结。推动课堂生生互动,鼓励小组间相互补充和质疑。并用板书的方式书写和记录部分学生精彩的回答。
二、傲视世界的老大哥和虎视中国的小老弟(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对比)
学习任务:
1.阅读书本资料独立思考并发言回答:乾隆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他为何如此傲慢?他的拒绝有道理吗?(联系书本P28页观点1和观点2)
①马戛尔尼使团为什么要来中国?
②马戛尔尼带了哪些礼物?为什么带这些礼物?乾隆是怎样对待的?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总结。
要点:学生表演的历史小品以史实为依据。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时都能做到有理有据,有充分的史料为依据,树立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学习方式上以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为主要的方式。
附录:(PPT字幕:时间:公元1793年(大清乾隆58年)圆明园内:第一幕(觐见清帝):乾隆正坐,其余清朝臣子向乾隆行三拜九叩之礼。而马戛尔尼和其他使者皆单膝下跪,之后双手恭捧装在镶着珠宝的金盒子里面的英王书信于头顶,至宝座拾阶而上,呈书信于皇帝手中。皇帝亲手接过,并不启阅,随手放在旁边。皇帝很仁慈地对特吏(指马戛尔尼)说:“贵国君主派遗使臣携带书信和宝贵礼物前来作致敬和友好访问,我非常高兴。我愿意向贵国君主表示同样的心意,愿两国臣民永远和好。”
PPT字幕:时间:公元1793年(大清乾隆58年)承德避暑山庄内:乾隆就坐于避暑山庄某处。马戛尔尼等人被引领至避署山庄的澹泊敬诚殿內。
第二幕:各王公大臣及其他藩王们一一起,在礼赞官的费导下向着代表皇帝的地方(乾隆帝并未公开露面)行祝寿礼。其他人都是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而马戛尔尼等人“行深鞠躬礼”。
第三幕:马戛尔尼使团呈上礼品单。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学与导设计
课 题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执教时间
2018.03
设计者
学校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本课以马戛尔尼使华作为案例,让学生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回望‘盛世余晖’”和“透视‘盛世阴影’”。以课本提供的资料和设计的问题为学习支架认识乾隆盛世的在人口、疆域、经济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同时通过探讨课本提供的资料来认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然后以此作为铺垫和背景,通过学习第三部分“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以马戛尔尼访华时双方的表现和思考为依据推测出盛世之下隐藏的国内外危机,从而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2、有理有据地发言总结观点,与全班分享,并相互补充。
要点:学生要能根据资料,包括教师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自己在课外预习过程中搜集和积累的资料,有理有据地得出具体观点或结论。
1.出示鸦片战争下晚清的图片和文字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教训是什么?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
3.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地多角度(多元)分享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思考和说话的时间与机会,不着急引导学生朝教师预设的角度出发。待学生回答完毕再进行细致地引导、纠正或赞同和总结。
一、中英火花的碰撞(马戛尔尼访华的时间、原因、遭遇,清统治者对马戛尔尼访华的态度)
学习务:
1.提问: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马戛尔尼使团怎么来中国的?马戛尔尼使团除了书上所讲的礼物外,还带了什么?马戛尔尼是一个人来主持这次外交的吗?马戛尔尼他们为什么选择乾隆祝寿的时间来?)
2.观看并思考:先观看个别学生准备的历史小品《马戛尔尼访华》片断(见下面附录),并注意观察小品中各个人物的言行。然后思考:
2.要求学生结合书本资料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当时英国的大致的国情和大清帝国当时的现状,要求学生思考马戛尔尼“清朝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为何对大清帝国有如此的偏见”。
3.对学生的探讨和回答的结论进行点拨、总结,推动生生互动,生生间的相互补充和质疑。
4、要求学生总结表述:乾隆时期清朝的中外时局。教师进行板书表格进行横向比较同时期中英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政策、综合国力方面的不同。
PPT字幕: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天体运行仪;地球仪......)
1.组织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推动生生互动解决部分问题,打开学生思维,开启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评判的自觉性。
2.安排学生表演《马戛尔尼访华》,组织学生观察该小品中各人物的言行。并PPT中呈现思考的问题。
3、发言总结同时期中英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政策、综合国力方面的不同。
要点:对乾隆帝和马戛尔尼两句话的思考与探讨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作为论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辩证地看待盛世及危机。
1.承接上一环节乾隆帝对待马戛尔尼的礼物的态度引出学生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思考。
2.根据书本资料独立思考并发言回答:马戛尔尼“清朝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他为何对大清帝国有如此的偏见?教师出示PPT中英对比(画面1,2,3,4)附:(画面1: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画面2:当雍正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的查理一世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画面3:当乾隆傲慢地拒绝英国通商要求,正在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时;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在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画面4: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