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池的作用及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池的作⽤及设计探讨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11年第21卷第12期在给排⽔系统中,调节池应⽤⾮常⼴泛。

⼴义来讲,给⽔系
统中⽤到的⽔塔、清⽔池,建筑给⽔系统中⽤到的贮⽔池都属于
调节池的范畴。

⽔处理系统中,调节池⼜分为⽔质调节池和⽔量
调节池。

调节池虽不具⽔处理的功能,但其对给排⽔系统的正常运
⾏具有⾮常重要的作⽤。

给⽔系统中⽤到的⽔塔、清⽔池,其作
⽤之⼀在于调节泵站供⽔量和⽤⽔量之间的流量差值。

建筑给
⽔系统中⽤到的贮⽔池,其作⽤之⼀在于调节市政给⽔管⽹供
⽔量与建筑升压⽔泵之间的流量差。

污⽔处理系统中,⽔量调节
池主要⽤于处理系统进⽔量不均匀时,调节进⽔量与处理⽔量
之间的差值;⽔质调节池主要⽤于系统进⽔⽔质指标波动⽐较
⼤的情况,以均和⽔质,存盈补缺,保证系统稳定运⾏。

1给⽔系统中调节池的设计
给⽔系统中⽤到的调节池,即⽔塔和清⽔池。

给⽔⼀级泵站
通常全天均匀供⽔,⽽⼆级泵站为分级供⽔,故⼀、⼆级泵站的
每⼩时供⽔量并不相等,为调节两级泵站供⽔量的差额,在两级
泵站之间建造清⽔池。

⼆级泵站每⼩时供⽔量与居民⽤⽔量之
间⼜存在⼀定的差额,因此需要在供⽔管⽹内设置⽔塔;⽔塔在
管⽹内的设置位置根据各城市具体条件定,可置于管⽹起端、中
间或末端,但其调节容积不会因此⽽改变。

1.1清⽔池设计计算
[1]
清⽔池中除了储存调节⽤⽔外,还存放消防⽤⽔和⽔⼚⽣
产⽤⽔,因此,清⽔池有效容积V计算公式如下:
V=V
1
+V
4
(m
3

式中:V
1
为调节容积,m
3
;V
2
为消防贮⽔量,m
3
,按2h⽕灾
延续时间计算;V
3
为净⽔⼚冲洗滤池等⽣产⽤⽔,m
3
,等于最⾼
⽇⽤⽔量的5%~10%;V
4
为安全贮量,m
3。

1.2⽔塔设计计算
[1]
⽔塔除储存调节⽤⽔外,仅存放消防⽤⽔,⽔塔有效容积V 计算公式如下:
(m
3

式中:V
1
为调节容积,m
3
;V
2
为消防贮⽔量,m
3
,按10min室
内消防⽤⽔量计算。

1.3调节容积计算
清⽔池和⽔塔的调节容积均有两种计算⽅法:⼀种是根据
24h供⽔量和⽤⽔量变化曲线推算,另⼀种是缺乏⽤⽔量变化
规律的资料时,凭经验估算。

具体讲,清⽔池根据⼀级泵站供⽔线和⼆级泵站输⽔曲线
来确定调节容积;⽔塔调节容积根据⼆级泵站供⽔线和⽤户⽤
⽔量曲线确定。

当资料缺乏时
[2]
,清⽔池调节容积,可按最⾼⽇⽤⽔量的10%~
20%估算;⽔塔调节容积,可按最⾼⽇⽤⽔量的2.5%~3%或5%~6%估算。

计算⽰例1:某⼤城市最⾼⽇⽤⽔量为20000m
3
量的百分数计,0:00—24:00的⽤⽔百分数列表见表1。

根据以上⽤⽔量变化情况,分别计算清⽔池和⽔塔的调节
容积。

解:
(1)⽔塔调节容积计算。

分析表1,可见该城市的⽤⽔⾼峰主
⽂章编号:1005-6033(2011)12-0173-04收稿⽇期:2011-3-17
调节池的作⽤及设计探讨
孟建丽
1
,张润斌
2
,孟建雄
3
(1.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2.中铁电⽓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250;3.东北电⼒⼤学应化091班,吉林吉林,132012)
摘要:对给⽔、建筑供⽔、⽔处理系统中⽤到的各类调节池的作⽤及设计⽅法进⾏了汇总,强调了调节池在给排⽔系统中的重要作⽤,对典型的计算⽅法进⾏了例证,总结的设计⽅法可供相关⼈员参考。

关键词:调节池;给⽔系统;清⽔池;⽔塔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1⽂献标识码:A
时间
⽤⽔量/%
时间
⽤⽔量/%
时间
⽤⽔量/%
时间
⽤⽔量/%
时间
⽤⽔量/%
0:00—1:00 1.7
4:00—5:00 2.56
8:00—9:00 6
12:00—13:00 5.15
16:00—17:00 5.75
20:00—21:00 3.19
1:00—2:00 1.67
5:00—6:00 4.35
9:00—10:00 5.84
13:00—14:00 5.15
17:00—18:00 5.83
21:00—22:00 2.69
2:00—3:00 1.63
6:00—7:00 5.14
14:00—15:00
5.27
18:00—19:00
5.62
22:00—23:00
2.58
3:00—4:00
1.63
7:00—8:00
5.64
11:00—12:00
5.15
15:00—16:00
5.52
19:00—20:00
5
23:00—24:00
1.87
表1⽤⽔量时段分布表
173
要在5:00—20:00之间,⽤⽔量为4.35%~6%,其余时段处于⽤⽔低峰期,⽤⽔量为1.63%~3.19%。

据此计算考虑⼆级泵站分级供⽔,⾼峰时段供⽔5%,低峰时段供⽔2.78%。

绘制逐时流量曲线求⽔塔的调节容积。

⽔塔的调节容积计算见图1。

从图1中,⽔塔所需调节容积V
1
即供⽔量⼤于⽤⽔量累计
的A部分⾯积6.55%,或等于B部分⾯积。

V
(2)清⽔池调节容积计算。

⼀级泵站均匀供⽔,1h供⽔
4.17%;⼆泵站分级供⽔:⾼峰5:00—20:00时段供⽔5%,低峰21:00—24:00,0:00—4:00时段供⽔2.78%。

绘制逐时流量曲线求清⽔池的调节容积。

清⽔池的调节容积计算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塔所需调节容积V
1
即供⽔量⼤于⽤
⽔量累计的C部分⾯积6.55%,或等于D部分⾯积。

V
1
=20000×11.67%=2333m
3。

2建筑给⽔系统中调节池的设计
贮⽔池主要是储存和调节⽔量的构筑物,市政管⽹的供⽔
量与加压泵站的提升⽔量不⼀致,需要设贮⽔池进⾏调节。

其⽣
活⽤⽔调节容积应根据流⼊量和供出量的变化曲线,并考虑消
防储备⽔量和⽣产事故备⽤⽔量,经计算确定。

可按下式计算:
V≥(Q
b
-Q
j
)T
b
+V
f
+Vs
b
为⽔泵出⽔量,m
3
/h;Q
j

⽔池进⽔量(即:市政管⽹的供⽔量),m 3
/h;T
b
为⽔泵最长连续运
⾏时间,h;V
f
为消防储备⽔量,m
3
;Vs为⽣产事故备⽤⽔量,m
3。

当资料不⾜时,⽣活⽤⽔调节容积(Q
b
-Q
j
)T
b
可以按经验估

[4]
25%确定。

3⽔处理系统中调节池的设计
⼯业废⽔与城市污⽔的⽔量、⽔质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
的,有⾼峰流量和低峰流量,也有⾼峰浓度和低峰浓度。

流量和浓度的不均匀往往给处理设备带来不少困难,或者使其⽆法保持在最优的⼯艺条件下运⾏,或者短时⽆法⼯作,甚⾄遭到破坏。

为了改善污⽔处理系统的⼯作条件,需对⽔量和⽔质进⾏调节,调节的主要⽅式是设置污⽔调节池。

按调节池的作⽤,将其分为⽔量调节池和⽔质调节池。

3.1⽔量调节池
⽔量调节池实际是⼀座变⽔位的调节池,进⽔为重⼒流,出
⽔由⽔泵提升。

调节池的容积可⽤图解法计算,可以绘制逐时流量曲线或者累计流量曲线来求解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计算⽰例2:某污⽔处理站处理规模为4000m
3
/d,全天24h
的进⽔量变化资料见表2。

解法⼀:
污⽔站⼀天(24h)进⽔量:
W
T
=
24
i=1
Σ
q
i
×t
i
/d)
式中:q
i
为在t
i
时段内污⽔流量,m
3
/h;t
i
为时段,h。

污⽔站⼀天(24h)平均流量Q,即调节池的⽔泵提升量:
Q=
W
T
24
=166.67(m
3
/h)
根据污⽔量的变化,可以绘制出⼀天逐时流量曲线,并根据
进⽔量与出⽔量求调节池的有效容积,⽅法同计算⽰例1,过程略,计算结果,调节池的调节容量=1152m
3。

解法⼆:
根据污⽔量的变化,可以绘制出⼀天的进⽔流量累计曲线
(见图3)。

⽤直线连接O、A两点,则OA为调节池均匀出⽔量的累计
曲线,其斜率为调节池的⽔泵提升量。

从图3可知,A点的累计⽔量为4000m
通过流量累计曲线的最⾼点和最低点作平⾏于OA的两条
切线,得切点B、C,分别⾃B、C点作平⾏于纵轴的直线,与OA 图1⽔塔的调节容积计算
6
5
4
3
2
1
0:004:008:0012:0016:0020:0024:00










/
%
时间
⽤⽔量曲线
⼆级泵站
供⽔曲线
A
4
3
2
1
0:004:008:0012:0016:0020:0024:00占









/
%⼀级泵站
供⽔曲线
⼆级泵站
供⽔曲线
C
D
时间
C
图2清⽔池的调节容积计算
时间
进⽔量/(m
3
/h)
时间
进⽔量/(m
3
/h)
时间
进⽔量/(m
3
/h)
时间
进⽔量/(m
3
/h)
时间
进⽔量/(m
3
/h)
0:00—1:00 44
4:00—5:00 52
8:00—9:00 321.6
12:00—13:00 284.8
16:00—17:00
28
5:00—6:00 116.4
9:00—10:00 287.6
13:00—14:00 209.2
17:00—18:00 219.6
21:00—22:00 80.4
2:00—3:00 36
6:00—7:00 264.4
10:00—11:00 306.8
14:00—15:00 143.6
18:00—19:00 278.8
22:00—23:00 56.8
3:00—4:00 44
7:00—8:00 273.6
15:00—16:00
150.4
19:00—20:00
226.4
23:00—24:00
31.6
表2进⽔量时段分布表
孟建丽,张润斌,孟建雄调节池的作⽤及设计探讨本刊E-mail:bjb@sxinfo.net科技论坛174
分别相交于D、E点。

线段BD所代表的⽔量为600m
3
,CE所代表的⽔量为420
m
3
,BD+CE=600+420=1020m
3
,即为调节池的理论调节容积。

考虑增加理论调节容积的10%~20%来作为设计调节池容
积,故设计调节池有效容积为V=1020×1.15=1173m
3。

与解法⼀
所得结果相似。

3.2⽔质调节池
(1)调节池的混合⽅法。

⽔质调节分两种情况:⼀种是进⽔
的⽔量均匀,⽔质不均匀;另⼀种是⽔量、⽔质都不均匀。

前⼀种
情况的⽔质调节⽐较容易实施,后⼀种情况的⽔质均和较为困
难。

但⽆论哪种情况,⽔质调节池均必须将进⽔进⾏充分混合。

可以利⽤外动⼒(如机械搅拌、空⽓搅拌等)使污⽔强制混合,或
同,从⽽导致时间的差异,使得前后进⼊调节池的废⽔相混合。

实践证明,利⽤调节池的特殊构造来达到均匀⽔质的效果还是
很明显的。

调节池的形式,除了上述矩形调节池外,还可以采⽤
圆形、正⽅形等形式;除了采⽤穿孔导流槽的形式外,还可以利
⽤折流墙来实现均化⽔质。

(2)调节池的容积计算。

对调节池可写出物料平衡⽅程
[5]

C
1
QT+C
V=C
2
QT+C
2
V
式中:Q为取样间隔时间内的平均流量,m
3
/h;C
1
为取样间隔
时间内进⼊调节池污物的质量浓度,mg/L;T为取样间隔时间,h;C
为取样间隔时间开始时调节池内污物的质量浓度,mg/L;V为
调节池容积,V=QT,m
3
;C
的质量浓度,mg/L。

假设在⼀个取样间隔时间内出⽔质量浓度不变,将上式变
化后,每⼀个取样间隔后的出⽔质量浓度为:
C
2
=
C
1
T+C
V/Q
T+V/Q
不同的取样间隔时间T,对应不同的调节池容积V,则会有不
同的出⽔污物质量浓度C
2。

V与T成正⽐关系,C
2
与V、T成反⽐
关系;即调节时间越长,所需调节池容积越⼤,出⽔污物质量浓度越均匀,处理效果越好,但调节池容积的增⼤则带来⼯程投资的增加。

实际应⽤中,可以采取试算的⽅法,⽐较不同调节时间对出⽔污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程度,结合⼯程投资综合确定调节池容积。

4结语
调节池在给排⽔系统中应⽤⾮常⼴泛,只是在不同的领域
其称谓不同,但作⽤均是相同的,起到调节⽔量或者均化⽔质的作⽤。

调节池在不同领域中除起到调节作⽤外,有时还兼顾其他作⽤,如在给⽔系统中起还起到储存消防、事故、⽣产⽤⽔等作⽤,设计时应考虑周全。

⽔量调节池调节容积的计算均可以采⽤图解法求解,通过
⽔质调节池调节容积的计算可以通过试算法,⽐较不同调节
时间对出⽔污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程度,结合⼯程投资综合确定;其混合⽅式的设计也⾄关重要,保证进⽔⽤最短的时间混合均匀。

调节时间越长,均化作⽤越明显,但⼯程投资越⼤;设计中
应通过技术、经济⽐较,优选出最合理的调节池容积。

参考⽂献
[1]严煦世.给⽔⼯程[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9.[2]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局
检验检疫总局.GB50013—2006室外给⽔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王增长.建筑给⽔排⽔⼯程[M].5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5.
[4]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局
检验检疫总局.GB50015—2003建筑给⽔排⽔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5]张⾃杰.排⽔⼯程: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王永胜)
────────────────
第⼀作者简介:孟建丽,⼥,1980年6⽉⽣,2005年毕业于
太原理⼯⼤学,⼯程师,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7号,300191.
图3累计流量曲线(求调节池容积)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0:004:008:0012:0016:0020:0024:00时间
D
B
600m
3
A
C
E
420m
3




/
m
3
AB
节点A
节点B
1-1剖⾯图
进⽔
出⽔
出⽔集⽔槽
斜向隔墙
横向隔墙
进⽔配⽔槽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11年第21卷第12期ProbeintotheFunctionandDesignoftheAdjustingTank
MENGJian-li,ZHANGRun-bin,MENGJian-xiong
ABSTRACT:Thispapersumsupthefunctionsanddesignmethodsofdifferentkindsofadjustingtanksusedinwater feedingsystem,building’swatersupplysystemandwatertreatmentsystem,emphasizestheimportantfunctionsofthe adjustingtankinwatersupplyanddrainagesystem,andmakesexampleillustrationoftypicalcalculationmethods. KEYWORDS:adjustingtank;waterfeedingsystem;designmethod;calculationmethod
蒲公英为多年⽣草本植物,学名Taraxacumofficinale,英⽂
名Dandelion,拼⾳Púgōngyīng,拉丁名HerbaTaraxaci,别名蒲
公草、尿床草、婆婆丁、尿床草、黄花地丁、真痰草、狗乳草等。


公英为药⾷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
中、西北、西南各地。

蒲公英主要含有甾醇类、黄酮类、胡萝⼘素
类、咖啡酸、绿原酸、胆碱、维⽣素等多种成分
[1]
,对⾦黄⾊葡萄
球菌耐药菌株、溶⾎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对肺炎双球
菌、脑膜炎球菌、⽩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
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定的杀菌作⽤。

⼭西作为蒲公英主产
区之⼀,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极具药⾷两⽤开发价值。

本⽂主要
对⼭西产蒲公英中咖啡酸和绿原酸利⽤⾼效液相⾊谱进⾏含量
测定,评价其品质,供开发利⽤本地药⽤植物资源参考。

1试验部分
1.1仪器与设备
⾼效液相⾊谱(Waters6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分
析天平(1/100000),恒温⼲燥箱,粉碎机等。

1.2材料与试剂
蒲公英由⼭西药物培植场提供,咖啡酸标准品(批号:
析纯,⼄腈为⾊谱纯,⽔为超纯⽔。

2⽅法与结果
2.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咖啡酸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100µg/mL
的咖啡酸标准液。

精密称取绿原酸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
50µg/mL的绿原酸标准液。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标准溶液10
mL,置同⼀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制成1mL含咖啡酸40µg、绿
原酸20µg溶液,作为混合标准液。

2.2检测波长的确定
取咖啡酸标准溶液少量,加甲醇稀释,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上
扫描,结果在318nm处有最⼤吸收。

取绿原酸标准溶液少量,加
甲醇稀释,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结果在325nm处有最⼤
吸收。

取咖啡酸与绿原酸混合标准溶液少量,加甲醇稀释,置紫
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结果在322nm处有最⼤吸收。

因此,选择
322nm作为检测波长。

2.3⾊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章编号:1005-6033(2011)12-0176-02收稿⽇期:2011-02-15
⼭西产蒲公英药材品质研究
赵烨,王喜明,赵红⾰
(⼭西省医药与⽣命科学研究院,⼭西太原,030006)
摘要:⽬的:采⽤HPLC法测定⼭西产蒲公英中咖啡酸与绿原酸的含量。

⽅法:采⽤
⼗⼋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含0.1%磷酸的⽔溶液)与⼄腈的体积⽐(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2nm。

结果:咖啡酸的线性范围为0.8µg/mL~4.0µg/mL(r=0.9966),绿原酸的线性范围0.4µg/mL~2.0µg/mL(r=0.9997);平均回收率:咖啡酸98.73%,RSD为2.49%,绿原酸98.82%,RSD为2.71%。

结论:咖啡酸和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074%、0.028%,品质优良。

关键词:蒲公英;咖啡酸;绿原酸;药材品质
中图分类号:S567⽂献标识码:A
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