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生插上愉快写作的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小学生插上愉快写作的翅膀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形式,它具有多种交际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轻视。
然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学生一上作文课,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害怕,几经搜肠刮肚,仍觉无话可说。
要么空洞无实际内容;要么七拼八凑、零零碎碎。
怎样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呢?我们都知道,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只有热爱多姿多彩的火热的生活,并且学会观察和思考,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鲜活的写作材料。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积累写作材料,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教二十几年,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积累写作材料。
生活犹如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每天都在向我们展示新的内容。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未雨绸缪”,原意是趁着天没有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现在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丰富的生活积淀和知识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日常接触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作文素材,但是,他们往往“身在宝山不识宝”。
那些感人的故事,动人的场面往往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了。
所以,要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积累写作材料。
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看,即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进行仔细的观察。
比如写《勤劳的妈妈》,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妈妈”,可文章的中心是“勤劳’。
.生活中,“妈妈”的衣着和打扮,工作时的忘我和专心,做家务时动作的娴熟和自然等等,都是观察的重点,都可以表现“妈妈”勤劳的优良品质,然后,让学生把观察所得写成一个个小片段,作为自己的习作材料。
2、指导学生听。
听“妈妈”家务劳动时,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卧室里“哒哒哒”的缝纫声。
查资料时“哗哗哗”的翻阅声;写作时“咔咔咔”的打字声……如果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写,作文内容就会形神兼备,声色共融。
二、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教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其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它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趣闻轶事搬进课堂,创设出良好的写作情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比如,学生在描写一处景物时,往往抓不住景物的特点,写不出景物的奇妙之处,原因何在呢?因为他们都没有真正地融入景物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没有通过观察进行丰富的联想,或者不能用恰当、贴切的语言进行记叙或描写。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他们积累语言,在作前指导时,我首先利用CAI课件,播放一些事先收集好的图片:有一望无垠、青绿色的麦田;有细流淙淙、清澈见底的小溪;有微波荡漾、银光闪闪的湖面;有春风轻拂、婀娜多姿的青青垂柳;有层次分明、连绵不断墨绿色的远山;有瓦蓝瓦蓝、白云飘荡的万里晴空……这些图片,组成了一幅美妙的自然风景画,学生看过之后心旷神怡,对无际春色充满无限地憧憬和向往,唤醒了他们沉睡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急于倾诉的欲望,于是,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春色你让我陶醉》诞生了。
三、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写作。
1、以说促写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这一目标对小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写”和“说”都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相对而言,“写”比较困难,“说”比较容易。
在作文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做”再“说”后“写”,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以做促写,以说促写,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活动尽情玩耍,而后回到教室,把游戏规则、活动过程以及自己的心理变化等相关内容说给大家听,接着,师生共评,针对“说”的不足给以纠正,最后,把“说”
的内容写下来。
如此,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且体会到了不同时刻的不同的心情,就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部诉诸笔端,这样的作文就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以读促写提高作文质量
在作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
在这里读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a、读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的名作。
人所共知,出自一些著名作家之手的优秀作品,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写作技巧等等各个方面,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欣赏,在阅读中领悟。
久而久之,这些好作品会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b、读学生的优秀习作。
因为这些作品的产生是建立在同一认知水平上,而其中的语言更贴近当地的儿童生活,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每次作文批改完毕,我就按质量分类。
讲评课上,分类朗读。
在朗读中总结成绩,在朗读中查找问题,在比较中确定今后的写作方向。
他们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长此以往,作文质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以忆促写丰富写作内容
忆,即把一天之内生活的点点滴滴重新回顾。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常常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说说当天发生的人和事,有“今天故事汇”“师生交流平台”“学生辩论会”等等,看谁忆得事情多、有情趣。
获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比赛时,我身先士卒,和学生一起参赛。
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语言风格,各具特色,所忆内容,丰富多彩。
有校内的、校外的、家庭的、社会的,有师生之间、父母之间、邻里之间、亲朋之间……内容之多,范围之广,超出想象。
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写作内容,让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以评促写收获成功的喜悦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习作中突出的优点和成绩,值得学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应克服的缺点等等都应明确地指出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作文本发给学生时,他们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作文本,看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
可想而知,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根据这种心理需求,我积极尝试以生为主,师生共评,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讲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比如,讲评课上,我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两篇(较好的较差的),用CAI课件展示出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然后说说哪一篇好,好在哪儿?哪一篇差,差在哪儿?启发他们自评。
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个个争相发言。
他们各有各的理解,有的还评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我及时给予表扬。
最后我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面对全体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作文质量较差的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他们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习作的问题所在,就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写作热情迅速高涨。
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教有良法。
我坚信:如果每位教师都能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改的滚滚洪流中去,加强学习和总结,就一定能够破解教学难题,为小学生插上愉快写作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无边的知识天空中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