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考试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预期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3,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的限制,分为必达目标和争取目标。
4,根据目标性质,分为任务目标和班级建设目标。
5,根据目标内容,分为一般管理、具体管理和领导工作的目标。
6,根据目标主体指向,分为组织系统目标和组织成员目标。
7,根据目标范围,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②创造班级的健康心理氛围。
个别教育
准备工作:
1,要把握学生的问题所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2,明确个别教育的目的。
3,围绕个别教育准备相关的资料、数据、事例。
个别教育的方式:直接式、接近式、提问式、启发式、鼓励式、参照式、商谈式、触动式。
先进生工作
1,心理特征:①自尊心强,充满自信。②强烈的荣誉感。③较强的超群愿望和竞争意识。
第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言论,要能够支持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
第二,班主任在与小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引导小学生提高道德认识。
第三,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情境。
2,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的任务:
①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
班级管理
2.3.1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能开展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2.3.2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3.3了解人际沟通的方法,能主动与同事、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交流。
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
概念: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文艺复兴时的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班级”。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记笔记。
第七,指导学生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3,安全与法规指导任务
①以自己的安全与法规意识影响学生。
②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安全与法规教育。
4,健康指导
应从两方面进行:
①帮助小学生逐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环境、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使小学生能逐步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心理健康。
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即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
制定程序:①研究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②了解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意见。③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④明确目标和任务。⑤初步创建文本、讨论研究。⑥修订、通过文本。⑦宣传班级管理计划。
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
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知自理-重要功能。
目的:
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班级管理的过程
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管理者围绕班级建设和发展目标,遵循学校管理原则,运用管理职能和方法推动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也是班级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制定计划、落实目标、检查和总结工作的过程。
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班级组织建设。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包括环境管理、教育性管理和学生评价。
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管理。
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1,教室环境布置。
2,教室座位的编排。
偶发事件管理
特点:突发性、紧迫性、多样性。
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
处理办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教室环境布置的指导方针
1,教教室的布置应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特点协调一致,布置教室既要体现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受教育,又要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
2,班主任要注意: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工作。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
1,心理特征: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
课堂秩序管理须规范
①课前准备。
②教学活动要求。
③教师内师生之间的交往礼仪规范。
④教师的环境安全。
⑤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考试管理,班主任要做到
①重视思想教育,强调考试的目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考风。
②科学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开发自己的潜力。
①管理者要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其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②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及时总结,进行评比。
5,全员激励原则。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应注意:
3,班级管理的总结。要注意:
①所选择的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②要尊重客观事实,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③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④要注重已有的经验,善于筛选,由敢于大胆创新。
即是班级管理的起点,又是评价班级管理绩效的依据和标准。
班级管理的目标
分类:
1,根据主次程度,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3,层次性原则。指班级管理目标应具有层次性。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
步骤:
1,分析现状。2,研究信息。3,把握理论。4,体察民心。5,确立目标。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的任务主要有:
1,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并保证顺利实施。
2,建设良好班集体。
3,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具体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一,生活指导。
1,品德指导。
2,学习指导。
3,安全与法规指导。
4,健康指导。
二,个别教育。
1,品德指导
班主任的品德指导是学校德育的要求。
①品德指导的任务:
第一,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
第二,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第三,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道德习惯。
②要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品德课和其他学科课程中获得的道德认识,班主任要做到:
①管理者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
②必须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
③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等组织的权限。
④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4,教管结合原则。是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统一起来。要注意:
1,班级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3,班级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根据目标形式,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
此外,还有常规管理目标和非常规管理目标,学生质量目标,学生个人目标,学生群体目标,班级集体目标。
内容:包括目标方针、目标项目和目标值。目标方针是班级管理目标贯穿始终的中心和主题。
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定依据
1,基本依据。①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的总体要求。②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9,心理暗示法。具体类型和运用方法:①环境暗示。②班风暗示。③言语暗示。④形体语言暗示(表情、目光和动作)。
10,自我管理法。需做到:①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③引导学生参与决策。④建立以要求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
②要善于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
③要经常运用各种激励的教育方法。
6,平行管理原则。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堆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应注意:
①要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
概念: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里共同体。
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班级日常管理。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2,全面管理原则。它要实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学生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从整体着眼。
3,自主参与原则。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贯彻该原则时主要注意:
特点: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社会性。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这是班级的一个重点特点。
功能:
1,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个体化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功能。③诊断功能。④矫正功能。
②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要加强个别教育。
7,班级管理还要坚持民主性原则和高效性原则。
班级管理的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说理法。要求:①利用威信,教育学生。②说理既要入题、入理,又要入情、入心。③因材说理。
3,目标管理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注意:①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规,从而使班规得到更好的认同。②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规范软化现象。③适当运用奖惩手段,优化规范的运用效果。④教师要起榜样作用。
2,教室的布置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自主的进行。
3,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4,整体设计教室的环境,体现时效性。
教室座位的编排应考虑
1,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考虑。生理方面、个性因素、智力因素。
2,从有利于不同类型上课需要的角度考虑。
①秧田式排列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②小组式排列法。
③圆形排列和U型排列法。
4,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有美国德鲁克提出。
当前/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第三,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五,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②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第一,班主任要帮助小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自我规划,正确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
第二,指导小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思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理论依据。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
3,实践依据。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又要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设立目标。
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定原则
1,发展性原则。指班级管理目标应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指班级管理目标应符合班级管理对象的实际。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是班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
2,形核阶段。即形成核心的阶段。
3,发展阶段。
4,成熟阶段。
班级管理
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