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相关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辽宁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相关思考

关于辽宁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相关思考

关于辽宁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相关思考。

汽车产业作为辽宁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地区经济

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自从201X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各项方针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速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措施,使得辽宁汽车产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目前,辽宁汽车工业拥有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330 余家,整车生产能力近50 万辆,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20%,成为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

1 辽宁汽车产业政策及其效应

1. 1 辽宁汽车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自201X 年,辽宁省委、省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不断加大对汽

车产业的保护和扶植力度。从内容上看,辽宁汽车产业政策主要体现为促进节能和低污染汽车发展、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以及促进汽车消费等三个方面。具体来说,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 加快促进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政策

包括:辽宁省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辽宁省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定》等; 而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促进汽车消费、拉动内需的产业政策中,则以《辽宁省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为典型代表。

1. 2 辽宁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效应

1.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辽宁汽车产业发展来看,目前辽宁已经建成沈阳和丹东两大整车制造基地; 沈阳华晨金杯、丹东曙光黄海和沈阳中顺三大核心汽车生产企业得到重点扶持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与此同时,还积极采取措施完善产业链,致力于把大连、锦州、营口、朝阳打造成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从而形成辽宁省自身的产业集群。

1.

2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

近年来,随着辽宁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企业通过整车项目、零部件项目以及汽车企业与高校、银行等相关领域的联合重组,不断对分散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完善生产格局,产业结构呈现出积极的变化。

1.

3 自主品牌逐渐打开市场

近年来,辽宁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已逐渐打开市场。据J. D. Poer 亚太公司发布的201X 年中国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研究的报告显示,中华品牌作为唯一一家高于行业APEAL 平均水平的品牌,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优秀代表。从轻客市场来看,辽宁自主品牌也都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

1.

4 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辽宁省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发展,已经形成大连、营口、锦州、朝阳等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凸显。

1.

5 新能源汽车开始起步

201X 年2 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交车全部采用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汽车,出租车全部采用双燃料。政府不仅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大力推行新能源化,而且倡导政府公务车、国企用车率先采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销取得较快增长,出现了沈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华晨、曙光、锦州万得等在新能源研发、生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

2 制约辽宁汽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作为辽宁省政府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汽车产业政策虽然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从实际的政策运行效果上看,还存在制约辽宁汽车产业发展的障碍。

1 政策目标和手段不相匹配

综观辽宁汽车产业的发展实践,产业政策目标与消费、环保、融资、运输、研发等一系列相关措施、手段的不协调、不配套,已经成为制约辽宁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辽宁省《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为例,到目前为止,执行该政策的配套规定也只有《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可以想见,政策的配套措施不完备,出台的制度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2 汽车消费税费政策不合理

回顾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和扶持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汽车消费,尤其是私人汽车消费。但与此同时,汽车消费政策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拿同样致力于鼓励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国家节能惠民补贴这两大政策来说,二者对补贴标准的要求都趋于更加严格,产业政策调整也有过紧过快之嫌。

3 自主技术创新的制度支撑不充分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辽宁省通过合资生产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水平随之有了很大进步,新车型、新品牌不断涌现,整车生产和销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严格来说,辽宁汽车产业对国外的技术更多的是简单模仿,缺乏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关键的核心技术上还没有真正地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这种情况势必导致辽宁省汽车企业成本过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而缺乏技术创新的体制

机制则是其主要原因。

3 加快发展辽宁汽车产业的制度性建议

3. 1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配套和延续

任何一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不是孤立的,同样,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也都需要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支持。要想真正地落实辽宁汽车产业政策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间的配套和延续。以辽宁省政府201X 年5 月开始实施的汽车下乡政策为例,相关配套政策的跟进情况直接影响了该政策的执行效果,要想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亟待配套政策的跟进和扶持。此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延续性,这样才能保证效果的持续性。产业政策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应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相关产业的发育和成熟程度来决定。不管是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还是加大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政策,都需要政府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斟酌政策的延续性。

3. 2 充实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提升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

3.

1 增加政府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

汽车产业现实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或创新力; 而进行技术创新又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这既考验着企业的规模和财力,更呼唤着政府的财政投入支持。目前,就辽宁省而言,政府在科研经费投入上无论从投入总量看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