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
1.选择题
第1题.
杆秤是历史悠久的一种衡器,其制作轻巧、使用便利。
我国早在公元一世纪已使用杆秤。
因手工制秤是一项技术活,包括选料、包铜皮、定位、钻秤星、安装秤基等几十道工序。
其中安装秤基是最难的一道工序,直接决定杆秤的精确度。
20世纪80年代以前,杆秤一度兴盛,20世纪80年代后,手工制秤逐渐没落。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开发,安徽铜陵古镇百年老字号秤店精致的小杆秤又焕发了生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较于天平,杆秤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 天平尚未普及
B: 杆秤称量精准
C: 杆秤使用便利
D: 制秤作坊增多
(2)导致20世纪80年代后手工制秤逐渐没落的原因是()
A: 制秤工艺流失
B: 电子秤广泛使用
C: 制秤原料不足
D: 商品交易量减少
(3)精致小杆秤重新焕发生机主要得益于()
A: 占用空间小,携带便利
B: 制作精细,称量更加准确
C: 原料消耗少,绿色环保
D: 文化底蕴深厚,寓意美好
【答案】CBD
【解答】
(1)20世纪80年代以前,天平已经使用;杆秤比天平制作轻巧,使用便利,市场
对杆秤需求量大,所以杆秤一度兴盛。
故选C。
(2)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秤逐渐普及,对手工制秤行业产生强大的冲击,且电子秤使用更方便,称重更精准,导致手工制秤行业逐渐没落。
故选B。
(3)杆秤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衡器,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许多顾客买杆秤已经不把它当作一个度量器具,而是当作具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来收藏。
故选D。
第2题.
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题。
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A: B时段
B: D时段
C: E时段
D: F时段
【答案】C
【解答】读图可知,乙农业就业的比重约为58%,在工业就业的比重约为18%,服务业就业的比重约为24%;该地产业结构明显的以农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接近50%.读图1,C城市化水平接近50%;故乙最可能处在C时段。
第3题.
2020年6月11日,西电东送国家重点工程、世界首个±500千伏三端直流工程云贵互联通道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云南与贵州两省形成电力互联互济综合体,每年可输送云南清洁水电约60亿千瓦时至粤港澳大湾区。
据此完成
(1)~
(3)题。
我国建设西电东送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A: 电力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B: 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C: 电力消费量的持续增加
D: 电力供需地区差异大
【答案】D
【解答】
第4题.
近30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趋于萎缩。
研究表明,不同面积湖泊萎缩的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
下表示意部分因子对该地区不同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的因子是()
A: 气温
B: 潜在蒸散量
C: 有效灌溉面积
D: 放牧强度
(2)从水循环角度,原煤开采导致该地区湖泊萎缩的关键环节是()
A: 地表径流
B: 降水
C: 蒸发
D: 地下径流
(3)降水量对大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较低,主要因为大面积湖泊()
A: 补给方式少
B: 调蓄能力强
C: 集水面积大
D: 受人类干扰小
【答案】BDC
【解答】
(1)由表可知,气温、潜在蒸散量、放牧强度的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但气温、放牧强度与湖泊面积无直接因果关联。
湖泊面积越大,蒸发面的面积越大,潜在蒸发量就越大,反过来也会加速湖泊的萎缩,因此潜在蒸散量的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不仅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
故选B。
(2)采煤导致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地下径流对湖泊的补给减少甚至缺失。
故选D。
(3)大湖泊往往流域面积也大,不仅依靠湖盆附近的降水,更多依靠的是全流域不同区域的降水及其他水源补给,因此降水量对其面积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故选C。
第5题.
图一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二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
点。
完成
(1)~
(2)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 持续变大
B: 先变大,后变小
C: 持续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A: 5点
B: 6点
C: 7点
D: 8点
【答案】DC
【解答】读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
(最短航线)飞行时,再向正东飞。
在由甲飞向乙时,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则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D正确。
结合题意可知,甲乙丙为绕地球的大圆的两个点,可知甲丙位于晨昏圈上,昼夜长短相同,可知该纬度的日出时间为7点。
第6题.
土壤容重是指一定容积的土壤
(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
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
题。
(1)一般来说,土壤容重越小()
A: 有机质含量越低
B: 土壤孔隙度越高
C: 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
D: 作物生长越不利
(2)下列地区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 东北地区的黑土
B: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土
C: 东南地区的红壤
D: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答案】BA
【解答】
(1)由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小,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土壤的孔隙度越高,透气性越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植物扎根生长,作物的生长越有利。
故选B。
(2)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据此可知,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
故选A。
第7题.
调查发现,该剖面处大颗粒砾石磨圆度高于小颗粒砾石,说明该流域()A: 上游流程短、落差小,剖面附近落差大
B: 上游流程长、落差大,剖面附近落差小
C: 上游流程短、落差小,剖面附近落差小
D: 上游流程长、落差大,剖面附近落差大
【答案】B
【解答】大颗粒磨圆度高,说明上流流程长
(能有充分的时间磨圆大颗粒砾石),落差大
(保证流水可以携裹大颗粒砾石),剖面附近大颗粒砾石磨圆度大于小颗粒砾石,说明大颗粒砾石在此处沉积,水流流速慢,剖面附近落差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答题
第8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盆地内部,地质学者考察发现该处河谷地貌的形成与距今5000多年前的一次大型滑坡密切相关。
下图为滑坡体、黄河古河道和现代河道分布示意图。
(1)说明黄河在此次滑坡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2)推测滑坡发生后黄河河道在该河段的变化过程。
(3)说明在滑坡发生前后滑坡体以上附近河谷形态的变化。
(4)分析图示区域河漫滩的形成原因。
【答案】
(1)河流下切,导致沟谷变深;河谷北岸坡度增大,形成高陡坡面。
(2)大规模滑坡体迅速填充河道,并造成黄河短时间内堵塞;随着河水大量聚集,形成堰塞湖;随湖水水位抬升,滑坡体前缘较低处被河水切开形成新的黄河河道;黄河河道向东南方向推移;原河道被截断而废弃。
(3)河谷由又深又窄的谷地
(V型谷),逐渐变为宽浅河谷。
(4)由于滑坡体比较松软,洪水冲刷强烈,冲积物淤积形成河漫滩。
(或洪水期滑坡体阻挡黄河流向转变,在此处形成凹凸岸;河道凹岸侵蚀滑坡体;凸岸堆积
(枯水期出露)形成河漫滩。
)
【解答】
(1)上游下流下切,导致沟谷变深;河谷北岸坡度增大,形成高陡坡面,为滑坡提供了条件。
(2)滑坡发生后,使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湖水水位不断抬升,滑坡体前缘较低处被河水侵蚀形成新的黄河河道,新河道向东南方向推移,原河道被截断而废弃。
(3)滑坡前河流流速较快,河谷为又深又窄的谷地,滑坡后,河流流速减慢,逐渐变为宽浅河谷。
(4)滑坡体受洪水冲刷侵蚀,冲积物淤积形成河漫滩。
第9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摩洛哥王国位于非洲西北端,东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撒哈拉沙漠,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
海岸线1700多公里,沿海港口众多。
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港是著名的自由港,距亚欧大陆仅11~15公里,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港湾形势险要,港区水深5.8~9米,港外建有防波堤;丹吉尔港有多条国际航线与外界联系。
出口商品主要有皮革、软木、柑橘、蔬菜、鱼罐头等;输入商品主要是粮食和食糖。
下图为摩洛哥王国示意图。
(1)请你为摩洛哥设计如何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2)请从大气环流及下垫面角度简析摩洛哥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分析丹吉尔港发展成为摩洛哥著名港口的原因。
【答案】
(1)北有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可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旅游业;北部地处亚热带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且有河流灌溉,利于时鲜
业发展;西临大西洋且海岸线漫长,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及开发海洋资源;北临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隔海相望,利于与欧洲各国交往合作,发展经贸往来,发展加工制造业、劳务输出等。
(2)分布特点:年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或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成因:西北部冬季有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湿润气流,受山地阻挡形成地形雨。
东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干燥信风控制,且处在冬季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3)距亚欧大陆近,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重要;港区水深5.8~9米,是深水良港,方便大型船舶的进出;有多条国际航线与外界联系,有铁路、公路穿过,水陆交通便利;腹地较广,吞吐量大且商品众多;政策支持
(自由港政策)。
【解答】
(1)由材料可知,摩洛哥地理位置优越,可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加工制造业、劳务输出等;摩洛哥农业生态条件好,光照、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发展时鲜业。
(2)结合摩洛哥经纬度,可知当地为地中海气候,东南部纬度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且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而西北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有西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在山地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故年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3)港口一般选在水深避风、腹地广阔的地区,结合材料可知,丹吉尔港属于深水良港,且腹地广阔,再加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丹吉尔港发展成为摩洛哥著名港口。
第10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辐射松,耐贫瘠,适应性强,高度速生,不仅是水土保持的理想树种,还是用途广泛的优良用材树种。
辐射松原产于美国太平洋沿岸旧金山湾附近海岛上,19世纪随大量移民进入新西兰。
在新西兰,辐射松异乎寻常地比原产地生长良好且迅速,一度被认为是外来入侵物种,种植量和产量均列世界第一。
位于南美西岸的智利19世纪时也引种了辐射松,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工辐射松面积最大的国家。
新西兰北岛中部多为火山浮石土,缺少钴、铜、铯等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但该地却是著名的新西兰辐射松中心产区,通过现代遗传育种和集约经营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很强,近年来,我国已成为新西兰辐射松原木出口的最大市场。
下图为新西兰和智利简图。
(1)分析新西兰辐射松曾一度被认为是外来入侵物种的原因。
(2)从科学利用土地角度分析北岛中部成为新西兰辐射松中心产区的原因。
(3)与新西兰辐射松相比智利辐射松年生长量较低,轮伐期较长,市场价格也较高。
分析主要原因。
(4)分析我国从新西兰大量进口辐射松原木的原因。
【答案】
(1)辐射松不是新西兰原有物种;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辐射松在新西兰生长良好且迅速,侵占了原有植被生长空间,所以一度被认为是外来入侵物种。
(2)新西兰北岛中部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发展为耕地
(种植业);火山浮石土缺少钴、铜、铯等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不适合发展为畜牧业用地
(草地);辐射松耐贫瘠,适应性强,辐射松在此生长良好,从而成为其中心产区。
(3)辐射松在智利的分布区比新西兰纬度高,气温低,林木生长相对缓慢,年均生长量较低,轮伐期较长,木材品质更好,所以价格更高。
(4)辐射松速生且用途广泛;新西兰辐射松产量大,木材优良;集约化经营,成本较低,价格优势明显;我国木材相对短缺,需求量大;都是沿海国家,海运成本较低;利于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
【解答】
(1)由辐射松原产于美国太平洋沿岸旧金山湾附近海岛上,19世纪随大量移民进入新西兰。
可知,辐射松不是新西兰原有物种。
由新西兰辐射松,耐贫瘠,适应性强,高度速生可知,新西兰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使得辐射松在新西兰境内快速生长,并侵占原有植物的生长空间,故一度被认为是外来入侵物种。
(2)读左图可知,新西兰北岛中部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发展为种植业。
由材料新西兰北岛中部多为火山浮石土,缺少钴、铜、铯等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可知,该地不适合发展为畜牧业。
而辐射松耐贫瘠,适应性强,高速生长,在此处生长良好,故北岛中部成为辐射松的中心产区。
(3)根据材料位于南美西岸的智利19世纪时也引种了辐射松,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对比左右两图可知,辐射松智利分布区的纬度较新西兰高,且智利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热量条件较差,气温较低,辐射松的生长相对缓慢,生长期较长,轮伐期也较长;但较长的生长期使得木材品质更好,因此智利辐射松的价格更高。
(4)由高度速生、用途广泛的优良用材树种可知,辐射松生长迅速且用途广泛。
由材料可知,新西兰辐射松产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大,且木材优良。
由现代遗传育种和集约经营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很强可知,新西兰辐射松为集约化经营,成本较低,价格优势明显。
结合我国资源背景可知,我国木材相对短缺,但对木材的需求量大。
从交通条件来看,我国与新西兰都是沿海国家,海运便利且成本较低。
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做法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