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2、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

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

在以后我们可以给出具体证明。

今后我们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4)角角边定理: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4.线段中垂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基本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线段的中垂线,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角,按给定条件作三角形。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特殊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60°;
②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并且每一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因此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而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两个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④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两个重要结论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锐角等于30°.
两个重要结论的数学解释:
已知:如图4,在△ABC中,∠C=90°,则:
①如果AB=2BC,那么∠A=30°;
②如果∠A=30°,那么AB=2BC.
直角三角形
1. 认识直角三角形。

学会用符号和字母表示直角三角形。

按照角的度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通常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构成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边。

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习惯于把以C为顶点的角当成直角。

用三角A、B、C对应的小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角的对边。

如果AB=AC且∠A=90°,显然这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我们称之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 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

会运用这一性质进行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以及简单说理。

3. 会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

4. 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性质。

能通过操作探索出这一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难点: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正确添加辅助线通常有两种辅助线:斜边上的高线和斜边上的中线。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一)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符号语言:在△ABC中,∠C=90°(已知)
证明:进行图形拼接用面积法证明. 制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进行拼接,利用面积法理解勾股定理.
(1(2)已知一边求另两边关系; (3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 (4
. (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是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通过证全等完成;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实质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之一,与以前学的判定方法不同,它是用代数运算来证
明几何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最好体现,今后我们会经常用到.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1.先找出最大边(如c );
2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注意:(1)△ABC
C=90A=
90B=90°.
(2C 为钝角,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
C 为锐角,但△ABC 不一定为锐角三角形.
(四)勾股数: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或勾股弦数),如3、4、5;6、8、10;5、12、13;8、15、17等.
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概念
1. 不等式:
用“<”(或“≤”),“>”(或“≥”)等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要点诠释:
(1) 不等号的类型:
①“≠”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两个量谁大谁小;
②“>”读作“大于”,它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
③“<”读作“小于”,它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④“≥”读作“大于或等于”,它表示左边的数不小于右边的数;
⑤“≤”读作“小于或等于”,它表示左边的数不大于右边的数;
(2) 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等式与不等式都用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等式表示相等关系,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但不论是等式还是不等式,都是同类量比较所得的关系,不是同类量不能比较。

(3) 要正确用不等式表示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就要正确理解“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
“不小于”等数学术语的含义。

2.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要点诠释:
由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可以知道,当对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取一个数,若该数使不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就是不等式的一个解,我们可以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理解,一般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可将此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利用不等式的概念进行判断。

3.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如:不等式x-4<1的解集是x<5. 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
(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那么。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

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

要点诠释: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学习与等式的性质的学习类似,可对比等式的性质掌握;
(2)要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中的“同一个整式”的含义不仅包括相同的数,还有相同的单项式或多项式;
(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如果原来是“≤”,
那么变化后仍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
“<”;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
(4)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性质3,在乘(除)同一个数时,必须先弄清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要记住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要点诠释: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单项式或多项多);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对比理解。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用“>”、“<”、“≥”、“≤”连接),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用“=”连接)。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为:(1)去分
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要点诠释:
(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

(2)解不等式应注意: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②移项时不要忘记变号;③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在数轴上可以直观地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能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它对以后正确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很大帮助。

要点诠释:
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1)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2)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规律方法指导(包括对本部分主要题型、思想、方法的总结)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性质
2、3要倍加小心)
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
或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
(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

但要注意,去
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
号方向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变形名称具体做法注意事项
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不含分母的项不能漏乘
(2)注意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3)不等式两边同乘以的数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去括号根据题意,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去括号均可(1)运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
(2)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变号
移项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通常
是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
移项(过桥)变号
一边
合并同类项
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式
化为或的形式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系数化1 在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若
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若且,则不等式的
解集为;若且,则不
等式的解集为;若且,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1)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2)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的正负
性决定。

(3)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
4
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
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与坐标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
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有序数对法:用一对有序实数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种确定方法要注意有序,要规定将什么写在前,什么写在后。

2、方向、距离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或称方位)。

这种确定方法要注意参照物的选择,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三、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过P向x轴、y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b)叫做P点的坐标。

四、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根据点的坐标:找出这个点,方法是由P(a、b),在x轴上找到坐标为a的点A,过A作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为b的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找的P点。

五、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的要求是尽量使计算方便,一般地没有明确的方法,但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方法:
1、以某已知点为原点,使它坐标为(0,0);
2、以图形中某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或y轴);
3、以已知线段中点为原点;
4、以两直线交点为原点;
5、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以对称轴为y轴等。

六、各象限上及x轴,y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表示为(x,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七、图形“纵横向伸缩”的变化规律:
1、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
横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2、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
纵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八、图形“纵横向位置”的变化规律:
1、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加上a,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
右(a>0)或向左(a<0)平移了|a|个单位。

2、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加上b,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
上(b>0)或向下(b<0)平移了|b|个单位。

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是:左正右负,上正下负
九、图形“倒转与对称”的变化规律:
1、将图形上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x轴对称。

(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y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将图形上各个点的横坐标分别乘以-1,纵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十、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横坐标分别变原来的n倍(n>0),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不变;①当n>1时,对应线段大小扩大到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对应线段大小缩小到原来的n倍。

第五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
1.变量的定义: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变量还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2.常量的定义: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数值始终不变,我们称它们为常量。

3.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y的值称为函数值.
4.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表达式法(解析式法);(2)列表法;(3)图象法.
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表达式法(解析式法)。

由一个函数的表达式,列出函数对应值表格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把这些对应值(有序的)看成点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点,进而画出函数的图象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5.求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1)要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1整式(多项式和单项式)时为全体实数;○2分式时,让分母≠0;○3含二次根号时,让被开方数≠0 。

(2)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注意可能含有隐含非负或大于0的条件。

6.求函数值方法:把所给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7.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Step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Step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Step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8.判断y是不是x的函数的题型
○1给出解析式让你判断:可给x值来求y的值,若y的值唯一确定,则y是x的函数;否则不是。

○2给出图像让你判断:过x轴做垂线,垂线与图像交点多余一个(≥2)时,y不是x的函数;否则y是x 的函数。

二、正比例函数
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
系数。

注意点○1自变量x的次数是一次幂,且只含有x的一次项;○2比例系数k≠0;○3不含
有常数项,只有x一次幂的单项而已。

2.正比例函数图像:一般地,正比例函数的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
称它为直线y=kx.
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正奇),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

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负偶),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画正比例函数的最简单方法:
(1)先选取两点,通常选出(0,0)与点(1,k );
(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0,0
)与点(1,k );
(3)过点(0,0)与点(1,k )做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

三、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 (k ,b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
即y=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注意点○1自变量x 的次数是一次
幂,且只含有x 的一次项;○2比例系数k ≠0;○3常数项可有可无。

2.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 │个单位
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3.系数k 的意义:k 表征直线的倾斜程度,k 值相同的直线相互平行,k 不同的直线相交。

系数b 的意义:b 是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

当k>0时,直线y=kx+b 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

当k<0时,直线y=kx+b 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y 反而减小。

直线y=kx+b 与y 轴的交点是点(0,b ) 与x 轴的交点是点(0) 4.一次函数图像和解析式的系数之间的关系
5.
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最简单方法:
(1)先选取两点,通常选出点(0,b )与点(
0); (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0,0)与点(1,k );
(3)过点(0,b )与点(
0)做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
6. 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根据已知的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或函数图像直线上的点坐标。


骤:○1写出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形式,其中包括未知的系数(需要确定这些系数,•因此叫做待定系数).○2•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可能是以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形式给出)即x、y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有几个待定系数,就要有几个方程)○3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写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7.解析式与图像上点相互求解的题型
○1求解析式:解析式未知,但知道直线上两个点坐标,将点坐标看作x、y值代入解析式组成含有k、b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求出k、b 的值在带回解析式中就求出解析式了。

○2求直线上点坐标:解析式已知,但点坐标只知道横纵坐标中得一个,将其代入解析式求出令一个坐标值即可。

四、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y=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出:当一次函数值y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x相应的取值范围.
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首先找到直线中满足y>(<)0的部分,然后判断这部分线的x的取值范围。

六、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58
21
x y
x y
+=


-=

可以看作求两个一次函数y=-
3
5
x+
8
5
与y=2x-1图象的交点坐标。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方法:将两条直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解方程组的x、y的值即为两直线交点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