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课标准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课标准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课标准初探
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宝华
1、拟定评课标准的动机
是教研员评课的需要。
是学校行政和教师评课的需要。
是阅读教学比赛的需要。
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对语文新课标新课程的认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的需要。
宜细不宜粗。
2、教学基本功
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范读规范有感情;
能熟练背诵名篇诗文警句;能写一笔好字和一手好文章;能设计美观实用的课件;
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驾驭应变能力强;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一种希望和爱心;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有一种激情;教态亲切、庄重、自然,一种亲和力。
(10分)
3、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全面、适度、恰当,便于操作、观察和检测,符合课标和教材关于阅
读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谐共融,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0分)
4、教学内容
概括要点;局部探究,品味语言,理解句意;体验感情,理解意蕴;抓住特点,分
析手法;感悟评价,推断想像,拓展延伸;培养语感,注重积累。以读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准确把握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归纳中心;筛选信息文本的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尊重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迁移拓展;
突出“怎么样”和“为什么”的教学;总结出本课阅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有深度;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广度,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发课程资源。(15分)
5、教学方法
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多样的教法,使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优化;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6、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环环相扣,节奏鲜明,阅读教学过程完整。学生的学体现了愉快的心境,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与伙伴协作学习,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生成对文本新的感悟和创造。(10分)
7、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简要、工整、精巧,布局合理,脉络清楚。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规范、高效,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优势,效果良好。(10分)
8、教学艺术
入新颖,能引趣激情;收束简炼,能促进归纳迁移;提问巧妙,能启迪思维;能体
现文学作品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和多元性;能体现议论文说明文教学的
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有发展有高潮;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10分)
9、双边活动
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
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时间;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教学民主,善于与学生沟通,师生间民主、平等、情感双向交流,达到教学共振。(10分)
10、教学效果
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阅读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达到理想的效果;活化知识、内化方
法、优化情意;具有实、精、新、活的特点,具有饱满深沉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0分)初中语文阅读课评课原则
1、阅读理解与基础积累相结合原则
阅读理解与基础积累相结合原则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大厦
就会根基不牢。
将词语的读音、解释;句子的表达形式和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融入文本理解过
程中。
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
2、一元理解与多元理解相结合原则
感悟和体验相结合原则文本意义已非常明确的文章少搞多元理解。
多元理解多用于文本意义含蓄的文章和文学作品。
多元理解离不开本文世界自身的意义空间,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创
新。
多元理解而不误解。
3、感悟和体验相结合原则
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学生只有设身处地投入作品,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再加上自己的独特认
知体验,才能与作者在作品中传达的情意达到相通契合,才能感悟到作品的妙处与意蕴情致,产生新的情感与认知体验。
4、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要符合阅读、阅读教学和语文教学的规律
阅读的规律:披文——入意——理文
阅读教学的三环节:一是通过对文章外部结构的转换去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二是
揣摩文章的组合手段。如材料的选择、表达的方式、技巧、语言。三是将文章整体内容与组合手段统一起来思考,探究组合手段对内容表达的作用。
阅读的认识规律:预习——讲读、导读、自读——练习
5、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阅读教学离不开预设。
教师既要控制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的生成。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为生成而预设,要追求有机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
6、阅读理解与学习语言相结合原则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语言为本的特性。
离开语言去理解课文是架空理解。
离开语言去追求“人文”,必然造成语文课的异化。离开理解语言的核心上阅读课也
会导致阅读课异化为语文实践活动课、口语交际课、写作训练课。
要在阅读理解中去揣摩语言的含义、感情色彩、运用技巧、表达
方式、表达作用、
风格。
感受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7、以读为本和以文本为本相结合原则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
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课型各异着眼于读,文体有别落脚于读,方法多变依托于读。默读,感知材料;朗读,培养语感;多读,习得语感。要告别哑巴语文。
拓展要以文本为本,防止脱离文本的拓展。防止轻视甚至抛弃文本教学。
8、精心设计与灵活实施相结合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既是体现阅读教学目的性、针对性的预见性所必需,又是顺利
开展阅读教学、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成败的公开课,往往是从教学设计上开始的,糟糕的考试成绩也是从教学设计上开
始的。
灵活实施教学设计是教师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验。
9、阅读理解与学法指导相结合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既是体现阅读教学目的性、针对性的预见性所必需,又是顺利
开展阅读教学、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成败的公开课,往往是从教学设计上开始的,糟糕的考试成绩也是从教学设计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