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一、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Criticall Values)
二、临床“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由各医技科室(包括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心电图与内镜室等)和相关临床科室商定,由医务科统一公布。
如认为公布的“危急值”项目及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科室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同时提交更改或增减的原因分析,由医务科确认公布。
三、确认“危急值”。
各医技科室人员熟悉本科室“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危急值”。
当检查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立即重新核实患者身份,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等)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四、报告“危急值”。
住院患者出现“危急值”时,医技科室人员在确认检验、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通过内网发送检验检查图像和报告,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如有陪检人员,应当面
通知,并将报告事项记录于登记本中。
门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时,医技科室人员应立即电话通知门诊接诊医师。
五、记录“危急值”。
各医技科室、临床科室、查体中心应分别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报告、接获“危急值”的内容做详细记录。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报告者应报告“危急值”患者的姓名、科室及床号、住院号、收样本时间、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出报告时间、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者、接收者等项目。
接获“危急值”者应在复述确认后,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科室与姓名、报告时间,并立即报告值班医师。
六、处理“危急值”。
各医技科室人员在通知临床科室的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正在进行ECG、X线、CT、超声、胃镜等检查的患者的情况,并实施必要的抢救治疗措施。
临床医生在收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后,应第一时间查看患者,必要时立即前往检查科室查看患者。
判断检验检查结果是否与病情相符,若该“危急值”与患者临床表现相符,应按照诊疗规范对患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检查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重新检验、检查。
有“危急值”时,临床医生应将“危急值”报告结果、临床分析、处理措施等记录到病历中。
门诊医师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应主动要求其留下联系方式,在获得“危急值”报告后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对于已经离院患者,及时电话通知其注意事项或返院治疗;对已经办理入院的,由接诊医师立即转告病房医师。
七、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管理制度,每位医务人员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落实情况,了解临床对患者的处理情况,并作登记,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八、医务科负责组织有关科室和人员,每年一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项目目录。
九、院科两级管理组织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
检查结果全院通报,纳入科室和个人考核。
漏报和接到通知后不进行登记处理的,发生1例扣科室综合目标1分,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由科室和个人承担;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酌情扣0.2-0.5分。
附:各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心电图检查
1.窦性停搏大于3秒;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
⑴心室扑动、颤动
⑵室性心动过速(连续5次以上)
⑶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非Holter检查)
⑷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⑸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房颤动
⑹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⑺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双分支传导阻滞;
⑻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⑼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⑽大于4秒的心室停搏
⑾房颤伴长间歇≥4秒
三、医学影像检查
1、放射科
⑴一侧肺不张
⑵气管、支气管异物
⑶肺挫裂伤、创伤性湿肺并肺内出血;液气胸(肺组织压缩大于50%以上)
⑷急性肺水肿
⑸疑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⑹食道异物
⑺膈下游离气体,疑似急性肠梗阻或肠套叠
⑻外伤性膈疝
⑼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骨盆环骨折三部分以上。
2、CT/MR检查
⑴颅内血肿;脑挫裂伤或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升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积水;
⑵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⑶气管、支气管异物;肺挫裂伤、创伤性湿肺并肺内出血;肺栓塞、肺梗死;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⑷心包填塞、纵隔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⑸食道异物;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急性胆道梗阻;
⑹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骨盆环骨折三部分以上。
3、超声检查
⑴心腔内活动血栓;
⑵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射血分数小于30%;
⑶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3cm,合并心包填塞;
⑷超声检查发现或怀疑夹层动脉瘤;
⑸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⑹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⑺急诊外伤或行超声介入治疗后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患者;
⑻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⑼胎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信号缺失;胎盘增厚或后方液性暗区,提示胎盘早剥;羊水指数<3。
⑽下肢深静脉内漂浮状血栓。
四、内镜检查
1.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明显出血点和/或活动性出血;
2.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3.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4.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五、病理科
1.病理检查结果是临床医生未能估计到的恶性病变;
2.恶性肿瘤出现切缘阳性
3.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与术中二、心电图检查
1.窦性停搏大于3秒;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
⑴心室扑动、颤动
⑵室性心动过速(连续5次以上)
⑶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非Holter检查)
⑷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⑸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房颤动
⑹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⑺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双分支传导阻滞;
⑻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⑼心室率小于43次/分的心动过缓
⑽大于4秒的心室停搏
⑾房颤伴长间歇≥4秒
三、医学影像检查
1、放射科
⑴一侧肺不张
⑵气管、支气管异物
⑶肺挫裂伤、创伤性湿肺并肺内出血;液气胸(肺组织压缩大于50%以上)
⑷急性肺水肿
⑸疑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⑹食道异物
⑺膈下游离气体,疑似急性肠梗阻或肠套叠
⑻外伤性膈疝
⑼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骨盆环骨折三部分以上。
2、CT/MR检查
⑴颅内血肿;脑挫裂伤或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升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积水;
⑵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⑶气管、支气管异物;肺挫裂伤、创伤性湿肺并肺内出血;肺栓塞、肺梗死;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⑷心包填塞、纵隔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⑸食道异物;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急性胆道梗阻;
⑹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骨盆环骨折三部分以上。
3、超声检查
⑴心腔内活动血栓;
⑵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射血分数小于30%;
⑶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3cm,合并心包填塞;
⑷超声检查发现或怀疑夹层动脉瘤;
⑸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⑹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⑺急诊外伤或行超声介入治疗后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患者;
⑻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⑼胎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信号缺失;胎盘增厚或后方液性暗区,提示胎盘早剥;羊水指数<3。
⑽下肢深静脉内漂浮状血栓。
四、内镜检查
1.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明显出血点和/或活动性出血;
2.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3.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4.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五、病理科
1.病理检查结果是临床医生未能估计到的恶性病变;
2.恶性肿瘤出现切缘阳性
3.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不符。
附: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流程
无误
有疑问
临床科室“危急值”处理流程
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