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1-40)一、(2018年山东德州)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荆州)此用武之国.
B.等死,死国.可乎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2.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
(三)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
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3.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战于长勺。
5.翻译下面句子。
(3分)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6.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二、(2018年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空:空中
B.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
C.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
D.于时冰皮始解.解:融化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喜洋洋者矣其.真无马耶
B.朝而.往面山而.居
C.若脱笼之.鹄何陋之.有
D.山峦为.晴雪所洗不足为.外人道也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
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
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
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遇不遇,命也。
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
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
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
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
及莽
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注】①耆:通“嗜”,嗜好。
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③湛:通“沉”,使沉没。
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
⑤耆老:年寿高。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清静亡.为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对……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论:观点
10.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3分)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3分)
11.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
《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4分)
三、(2018年浙江金华)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
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
..至黄州越明年
..,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四、(2018年四川南充)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
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芾其心志苦: (2)困于心零于虑而后作。
衡:
(3)至于鄙鄙: (4)卒得反国卒: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喟然.叹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2分)
五、(2018年安徽)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又何间焉间: (2)小惠未编编:
(3)必以信信: (4)必以情断之之:
(5)智虽弗及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2分)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4分)
六、(2018年四川巴中)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每空1分,共3分)
(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
B.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每句2分,共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2分)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
这样有着读条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他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2分)
七、(2018年浙江舟山)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
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
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
”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
”公及夫人皆异之。
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
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
”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风《谐铎》,有删减。
青衣,古代指婢女。
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
④稔(rěn):熟悉。
⑤渠:第三人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3.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5分)
八、(2018年江苏连云港)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飞事.亲至孝 (2)饰名姝遗.之
(3)皆铠.以习之 (4)秋毫无犯.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分)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3分)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4分)
九、(2018年浙江宁波)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满井游记》⑤《小石潭记》 A.①③/④⑤/②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④⑤/②③/①【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3.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9分)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
②延州:地名。
③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
(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十、(2018年衢州)
【甲】宋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
担来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駐车,
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
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
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
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
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注释】毋:wú,不要。
②经:上吊。
③乞:qì,给,④蔑:消失。
⑤矜:夸耀。
1.用原文填空。
(4分)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1)”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2)”,而宋妻认为是“(3)”
2.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2分)
A.好读书B.不治产业C.求去D.妻自经死
3.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2分)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4.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4分)
十一、(2018年山东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一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與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鳌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鞭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④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⑤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
⑩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B.“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有五百里。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文: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攻打宋国。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译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敌人了。
3.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墨子类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与“有窃疾”者无异,目的是规劝楚王放弃攻宋。
)
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说这句话,是承认自己演练失败,已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墨子道出了公输盘的阴暗打算,“不过”有“公输盘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轻奢视味道。
)
D.“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好啦。
我不攻打宋国了。
“表明楚王在机智多谋无所畏惧的墨子面前,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必为有窃疾矣。
”
B.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的行为。
C.选文第⑨段句式长短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说明了墨子为应对楚国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
D.选文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凭借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止楚攻宋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来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