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运距、复杂通航条件下泥驳航行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长运距、复杂通航条件下泥驳航行安全管理
◎ 蔡立仙 凌仙明 利添明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摘 要:疏浚项目中,受地方政策、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区与抛泥区之间往往运距长且通航条件复杂,因此泥驳通航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以环东海域下后滨外侧海域生态修复项目泥驳航行安全管理为例,针对长运距、复杂通航条件下,从施工区内泥驳航行搁浅风险、抛泥航线上各种通航安全风险、外海恶劣海况安全风险以及提高外租民企泥驳安全管理系统化等方面,列举分析该项目对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为类似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通航条件;泥驳通航;安全管理
抓斗船配泥驳的挖、运、抛工艺为常见的疏浚工艺,通常由抓斗船挖掘疏浚土装载至泥驳,由泥驳外抛至指定倾倒区。

不同的疏浚项目泥驳航行至倾倒区的运距不同、通航条件不同,航行安全风险不同。

对于运距近、通航干扰小的疏浚项目,泥驳航行安全风险小,安全管理压力小,而对于运距远、抛泥航线途径桥区通航孔和多条运营航道的疏浚项目,泥驳抛泥航行安全风险骤增,安全管理难度大[1]。

做好长运距、复杂通航条件下的泥驳航行安全管理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概况
环东海域新城下后滨外侧海域生态修复工程位于厦门市同安湾。

清淤分项工程采用抓斗配泥驳的挖、运、抛施工工艺,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2]。

疏浚物由泥驳外抛至52k m 外的福建东碇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高峰期计划投入多组外租民企抓斗和泥驳,疏浚物由泥驳运至福建东
碇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以下简称东
碇抛泥区)。

如图2,抛泥航线经过
在建厦门第二东通道通航孔、刘五
店航道和厦门港主航道,平均运距
52km,抛泥运距远、抛泥航线沿线
航路情况复杂。

2.项目泥驳航行安全风险分析
2.1施工区内航行搁浅风险
项目清淤区原始水深较浅,且大
部分区域低潮时为滩涂。

施工区设计
底标高为-4.2m(85高程),转换为厦
门理论基准面高程为-1.241m,疏浚
至设计标高后水深仍较浅,无法满足
泥驳满载航行要求,若泥驳满载时乘
潮水位把握不准确,易造成泥驳搁浅
风险。

2.2抛泥航线航行风险
施工区至东碇抛泥区距离约27
海里,运距远,沿途航线交错,需要
穿越厦门第二东通道通航孔、金通航
道、刘五店航道和厦门港主航道,沿
线通航环境复杂,易发生碰撞、触礁
等事故。

2.3季风期外海安全风险
东碇抛泥区位于外海的东碇岛
附近,四周水域比较开阔,无掩护条
件。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季风期外海风
浪较大,海况恶劣,泥驳外海航行安
全风险增大。

2.4外租民企泥驳系统化安全管理风险
本项目投入的泥驳基本为外租
民企泥驳,对泥驳航前、航行安全管
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足,船舶与船
舶、船舶与项目部的沟通流程有所差
异,船员素质参差不齐,船舶设备设
施新旧不一,因此安全管理难度大。

3.长运距、复杂航行安全管控措施
3.1施工区内航行搁浅风险管控措施
3.1.1风险动态管理
项目开工前全面开展风险动态辨
识,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并负责管控措
施的落实,参与辨识人员进行签字确
认,风险辨识完毕后,就辨识出的风险
及管控措施向全体管理及船员进行宣
贯培训。

根据风险辨识清单,制定《船
舶检查清单》便于管理人员进行船舶
安全检查;每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
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览表》内容进行重
新评估、更新防范措施,在施工现场
危险部位张贴风险点告知牌。

图1 泥驳抛泥航行线路示意图
珠江水运 2023 233
3.1.2设置临时航道
如图3,泥驳船在浅水区滩涂施
工时,因泥驳满载吃水较深,为了保证泥驳船在施工区航行安全,抓斗船浅水区施工槽宽(水上通道宽)最小取150m左右。

为保证抓斗船挖槽不小于最小挖槽宽度,根据现场抓斗船、泥驳船的船宽,以及泥驳掉头回旋半径(见表1),现场施工展布安排宽度为200~300m挖槽作为临时航道。

临时航道两侧安装临时锚标,安装警示灯,抓斗船每个锚标安装警
示灯,防止船舶进场施工区域发生搁浅、螺旋桨绞钢丝缆等事故。

3.1.3统一调度
项目设立调度室进行统一调度
管理,船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划定的施工作业区进行施工,并为各泥驳分配固定待泊区及锚位。

项目实行船舶动态管控,安排专人每日发布潮汐预报至各船;加大测量频率,规划施工区内临时航道,及时将测量数据和航道情况发至各泥驳;为各船提供岸
基支持,各船有驻船人员把控靠离泊时点,充分利用潮位增加船舶作业时
间,并最大可能避免船舶搁浅或坐滩的风险。

3.2抛泥航线航行风险管控措施3.2.1严把船舶进场关
项目将关口前移检查拟进场船
舶,设备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前往拟进场船舶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对船舶证书、适航状况、配员、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后选择综合船
况良好的船舶入场,严把施工船舶设
备状态和适配性,尽最大可能确保船舶本质安全。

船舶到场后,施工前对船舶进行
入场前航行设备、导航设备、消防设备、救生设备等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后,发放整改通知单,整改项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措施等,并按规定进行复检,对不按规定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按项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督促落实整改到位,隐患整改闭合后方可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船舶相关机械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3.2.2规划船舶运输航行
对泥驳从施工区到倾废区航行
的碍航性和水上交通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规划运输航线,穿越厦门主航道时要尽可能采取与深水航路船舶总流向成直角的航向穿越。

对湾内的临时航线,进行扫海测深,定期更新水深数据,确保临时航线足够水深,并在边界线设置明显引航标志,
引导泥驳按推荐航线航行。

由于经过报告线时按照要求向翔安监控中心、
厦门V IS中心申请报告,项目处于内
湾途径报告点比较多,项目制定船舶进出港报告流程图(图4),避免各船
舶进出港时出现迟报、漏报情况。

3.2.3配备警戒船舶
在厦门翔安大桥道通航孔交通
流密集的桥区,安排一艘警戒船进行
安全巡查警戒,及时驱离碍航渔船等其他无关船舶进入施工区,对进出桥区的其他施工船舶进行协调,必要时为运输船舶进行引航,保障施工船舶安全通航。

与同安海事处交管中心协调合力整治,加强船舶有序进出港,制定通航计划发送至同安海事处交管中心报备,由海上警戒平台按照通航计划统筹同安湾内各施工项目部船
舶错峰有序进出施工区。

3.2.4送教下船,上门授课
项目积极创新安全培训形式,采
用便携式投影仪下船进行送教、送培活动,将关口前移,解决船员多、上下难的问题,主要针对施工水域的特点、船舶航行路线所经水域通航条件、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注意事项、船舶防污染、船员安全意识等进行培训,切实提升船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同时,邀请海事部门专家在项目部上门授课,与参培人员交流实质性意见,如项目施工船舶航行过程中突发恶劣天气时可选临时锚地位置、厦门港东部水域及厦门主航道主要海底
电缆及暗礁浅滩分布情况等。

3.2.5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船舶管理所有船舶配备VHF和AIS设备,
AIS设备航行过程中保持全程开启,
船型
船长
船宽
最小回旋半径(取船长的1.5倍)最小施工槽宽(取最小
回旋半径的1.3倍)抓斗船
40~50m 15~20m 50×1.5=75m
75×1.3≈100m
泥驳船
60~75m
12~16m
75×1.5≈113m 113×1.3≈150m 图3 临时通道图
表1 投入船舶尺度统计表
图2 泥驳抛泥航行线路示意图
4
学术 ACADEMIC
底等培教相结合,使船舶管理员、船员熟悉本岗位的操作、应急技能等,提高船舶管理员、船员综合能力。

对船舶驾驶员进行施工区域水深情况,待驳区、防台锚地、其他施工船舶等进行全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督促落实加强值班,保持24小时V HF高频电话守听和对周围情况的观察了解周围船舶动态。

严格执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谨慎
驾驶,确保航行安全发生水上交通和污染事故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

4.泥驳航行安全管理效果
本项目自2022年3月18日开工以
来,先后投入14条泥驳,通过项目部对长运距、通航条件复杂条件下的泥驳航行安全管理,累计顺利完成1757驳外海抛泥,开工至今未发生施工区内泥驳搁浅事故、泥驳碰撞和触礁事
故,整体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环东海域新城下后
滨外侧海域生态修复工程泥驳从施工区至东碇抛泥区航线上各个环节上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从施工区内泥
驳航行搁浅风险、抛泥航线上各种通航安全风险、外海恶劣海况安全风险以及提高外租民企泥驳安全管理系统化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该项目长运距、复杂通航条件下泥驳航行的安全管理
效果良好,为类似工程泥驳航行安全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全程守听高频,并按照《厦门水域船舶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向厦门港VTS进行报告,保持与过往船舶的沟通,及时避让。

此外,项目部给船舶安装监控系统,设置电子围挡和预警机
制,实时掌握船舶动态,并对突发情况及时预警响应。

3.3季风期外海安全风险管控措施3.3.1严格执行船舶准入制度
选用船况较好的施工船舶进场施工,严格执行船舶准入制度,保证船舶、人员证书有效齐全,各船舶根据项目的防台应急预案制定各自的防台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措施,经项目
审批后实行。

3.3.2实时跟进天气状况
项目与翔安区气象局签订天气预警服务,并安排专人每日收集、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及和厦门附近海域海浪预
报。

当海上风力大于等于6级、雾天等
恶劣天气时禁止泥驳出港抛泥,安排施工船舶到达预选防风锚地下锚。

3.3.3保持船舶动态联系
检查施工船舶灯号和号型是否
按要求设置,并要求加强瞭望,守听高频,同时加强与厦门东部水域监控指挥中心、海上警戒平台、企业台及过往船舶的沟通协调,听从厦门东部水域监控指挥中心的安排,了解航道的船舶动态,及时做好避让
准备。

3.3.4采集通航水域水深信息
定期对临时航道水深进行测量,
分析是否具备通航条件,结合实测水深情况标识可航行水域、备选锚地,并对所有施工船舶进行交底培训,确保在临时航道航行安全。

3.3.5装驳过程监控
加强泥驳装载过程监控,严禁泥
驳超载,主要通过视频监控、经常到现场巡查相结合的形式,杜绝泥驳超载带来的航行安全。

3.4外租民企泥驳系统化安全管理风
险管控措施3.4.1一体化管理
根据船舶投入情况,分析外租泥
驳的安全管理特点,将其纳入我司项目一体化安全管理,依托我司专业、系统成熟的船舶设备安全管理理念
和方法,提高外租船舶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科学合理地划分施工区域,根据船舶作业特点进行船舶布
置,明确各标段安全作业区域、警戒区域、防台锚地、作业待驳区,签订安全环保协议确保施工船舶之间作业互不干扰。

与其他项目建立紧密联系制度,建立施工联络微信群,互通次日施工计划,使各方行动协调、统一,合理进行船舶调度以减小两施工间的影响。

3.4.2提升船员综合素质
项目通过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
施工与航行安全管理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5):274-278+292.
[2]刘廷荣.复杂作业环境下的疏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21):138-141.
图4 船舶进出港报告流程图
珠江水运 2023 23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