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
1. 研究对象: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2. 研究内容: 具体研究英语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发展,以及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3.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的为英语学习服务。

主要内容:(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学习动机则是激发维持个体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

Jakobovits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14.5%,可见,动机是语言学习之诸多因素中具能动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机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需要。

学习动机经常可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反映出来。

当然,同一种动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与结果,而相同的行为与结果也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实现的。

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主动、顽强和投入的状态。

有无动机及动机强弱都可以通过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反映出来,而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机制可以通过外显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所以可根据学习积极性水平的高低来推测其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可以从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这三方面体现出来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的分类有多种,但在外语界,G ardner和Lambert是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专家,他们把动机分为:综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 tion)。

前者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一种愿望,想要达到某种能力,去了解或懂得这种语言的文化,这反映了他们对这种语言有真正的兴趣或特殊的兴趣;他们愿望更好的与讲这种语言的人进行交流,并参加他们的活动,甚至成为他们的一员;后者则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的好处。

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等。

这是一种持续短暂的动机,学习者一旦实现了其自定目标,动机就随之消失。

(1)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动力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比较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即推力、拉力和压力。

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它可以通过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对学习的求知欲、对未来的理想等产生。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

学位、社会地位等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拉力。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

考试、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

这三种因素都可以促使个体进行学习,因此都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压力往往难以独立、持久地起作用,必须真正地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发挥其动力作用。

因此,促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作用成分只有两个,这就是推力和拉力。

作为主体学习愿望的推力,实质上是主体的一种学习需要;作为对主体的学习活动具有吸引作用的拉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

因此,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就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2)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
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例如,大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掌握科学知识。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
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有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与出路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3)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
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很好,这是因为任课教师讲得很生动,使枯燥的数字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容易理解与记忆,因此,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取得了好成绩。

但这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没有保持下去,因为换了任课教师,而这位教师讲得比较死板、乏味,学生觉得没意思,因此不怎么用心,成绩自然下降了。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例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

那些高尚的、正确
的间接性动机的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并取得好成绩。

而那些为父母、教师的期望或是为了自己的
名声、地位的动机作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比较差,容易
受到情境因素的冲击。

例如,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是常
事,但受低级的、错误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学生在这种时候
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常常半途
而废。

(4)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
习动机。

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内部动机作
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例如,学生的求知
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
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
的动机。

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
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
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研究表明,内
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
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
性。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
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Lee,1991;Spaulding,1992)。


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由于
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
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
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

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
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
受到惩罚的意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学习动机的
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
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
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
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Brophy,1987)或性格动机和情境动机(Slavin,1991)。

一般动机(general motivation)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该类动机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始终,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或毕生都具有这类动机。

另外,该类动机广泛存在于许多活动中,表现在对不同科目、不同课题、不同内容的学习都具有强烈的动机。

一般动机主要产生于学习者自身,与其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密切相连,因而也称为性格动机(personality motivation),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具有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即使遇到教学能力低、教学责
任感差的教师,也仍能认真努力学习,是典型的“为读书而读书”者。

具体动机(specific motivation)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

由这种动机支配的学生,常常只对某一门或某几门学科或内容感兴趣,而对其他学习内容则不予注意。

这类学习动机多半是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养成的。

例如,在其学习经历中,如多科失败而只有一科成功,就可能只形成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动机。

如在师生关系中,只获得某位教师的关爱和接纳,很可能只对该教师任教的科目有兴趣。

由于这类动机主要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称为情境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其作用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受机动的性质和水平所制约,另一方面,学习效果可以反过来加强或者削弱学生的原有动机。

但是这两方面的任何一面,都不是简单的单向联系。

因为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引起,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样,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也并不是直接的,要受许多中介因素,如学生的智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身体素质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等影响。

这些因素因人而异,所以即使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相近的学生,由于中介因素的作用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时出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完全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我们认为学习效果受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的制约,就不能单纯认为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就佳,反之,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就差。

也不能说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就一定是学习效果好就会加强原有的学习动机,否则就会削弱原有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受机动的性质和水平所制约,另一方面,学习效果可以反过来加强或者削弱学生的原有动机。

但是这两方面的任何一面,都不是简单的单向联系。

因为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引起,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样,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也并不是直接的,要受许多中介因素,如学生的智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身体素质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等影响。

这些因素因人而异,所以即使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相近的学生,由于中介因素的作用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时出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完全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我们认为学习效果受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的制约,就不能单纯认为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就佳,反之,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就差。

也不能说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就一定是学习效果好就会加强原有的学习动机,否则就会削弱原有的学习动机。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而那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动机模式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动机的促进作用。

具体讲,动机对学生的学习
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

动机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个体作出某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业。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

动机决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情的多少。

动机越强,努力越大,热情越高。

(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

研究表明,动机决定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

学生更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以完成任务。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个体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

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而注意在获取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起到关键作用。

另外,该类学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的多种途径来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

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力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机械的水平上进行学习。

(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自我强化)越强,而获得不良成绩时的受挫感或厌恶感越强。

学生希望被同辈群体接纳和尊重的动机越强,则属于某一小群体会使他们感到欣慰,而被排斥于某一群体之外则会使他们感到痛苦。

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

(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这是上述各种作用的最终体现。

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

(四)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学习使人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人们在获得和应用新经验时,扩展、完善着原有的认知结构,重新塑造着个性,使心理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并达到新的水平。

初中生较之小学生,学习课程的门类更多,内容的抽象概括程度更高,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

通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和生活锻炼,学生的知识积累、心理能力、个性成长都比小学生有质的飞跃。

这时,我们就应该懂得自己的义务、责任,促使自己对缺乏兴趣的学习任务,也要能努力去完成。

同时,要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理想、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以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 强化学习动机
外国学者布克与诺维尔的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作用。

他们令两组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与正确性来做同样的练习(减法、乘法、写字母、找出课文中的外国字),连续试验75次,每次30秒钟。

在前50次练习中,对甲组增加三项诱因:知道每次试验的分数;试验期间不断予以鼓励,督促他们努力去做;把所犯错误加以分析。

对乙组则无这些指示。

练习50次以后,两组指示对换,对乙组增加上述三项诱因的指示,甲组则取消这些诱因。

结果表明,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在后25次练习中,甲组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

通过反馈,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上的进步,已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得到肯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适当的缺点与不足的反馈,使学生从中明确自己的差距,受到鞭策。

反馈的方式,可以直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进行。

* 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
学习动机与独立进取的个性是密万可分的,个性是独立进取还是被动退缩与动机水平关系密切。

因此,上进心强不强对学习影响很大。

上进心强、抱负水平高,将持续地推动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给学习动机带来自我强化的作用。

反之,缺乏上进心且抱负水平低,只能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恶性循环。

* 注意调整学习动机的水平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有区别的,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的学习动机可以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习动机可以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又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

但并不是动机越强效果越佳。

研究表明,若任务难度适中,则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易导致最佳的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动机强烈但短期内学习效果差,或学习动机不强却学习成绩好的情况。

这是因为动机对效果的影响要通过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中介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这些技能、习惯的改善,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支持。

所以,学习动机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 设定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过易的目标不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不足以激发动机;难以实现的目标,也容易使自己畏难、气馁。

而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使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学习动机。

* 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其成员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影响。

个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在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

所以,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轩心云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中考备考辅导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华中师范大学秦晓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