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古交市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改革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药品)古交市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改革方案
古交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古交市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
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古政发〔2011〕2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古交市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古交市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
实施方案
实施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五项重点任务、促进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贯彻落实建设“健康山西”重大决策的迫切需要。
我市已被太原市确定为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省试点,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的意见(送审稿)》和《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结合古交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益性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360度绩效考评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体制健康科学运行,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新医改、提升卫生软实力。
二、工作目标
实施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市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财政补助,乡镇卫生院实行财政拨款,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
性;推行辖区居民就医“一卡通”,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减轻。
对标赶超,强卫惠民,为把古交建设成“健康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
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53个,市直医疗卫生机构6个,驻地医疗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个,村卫生所146个,民营医疗机构、学校校医室和企事业单位卫生所70所。
全市床位数总计1357张,其中,一级以上医院床位1181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4张。
全市卫生系统职工总数2313人(包括驻地医院和村卫生所),其中乡级以上卫技人员1827人,每千人拥有8.3名,执业(助理)医师704人,每千人拥有3.2人,注册护士数679人,每千人拥有3.2人。
1.市级医院
我市设置综合性医院一所(市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各一所,符合设置标准,满足就医需求。
功能定位:综合医院提升为区域医疗中心,开展各种成熟的乃至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消化科、妇科、普通外科手术及腔镜检查与住院治疗、骨科的关节镜检查手术与住院治疗;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探索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治疗及诊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
中医医院以提供基本中医医疗服务为目标,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作用,形成服务优势和特色,使之成为带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妇幼保健院在切实履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
市级医院承担对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结对帮扶、指导提升和基层卫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市中心医院要保持二级甲等医院,市中医医院要力争通过二级甲
等中医院的评审,市妇幼保院保持二级甲等妇幼院。
鼓励古交矿区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
2.乡镇卫生院
设置:
根据《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晋卫〔2011〕12号)要求,我市已按标准设置10个乡镇卫生院,其中5所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卫生院。
功能定位:
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医、基本医疗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应急处置,负责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业务管理和乡村医生培训等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设置:
根据《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晋卫〔2011〕15号)要求,我市已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我市在“十二五”期间计划为新建设的大型企业职工居住区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功能定位:
(1)开展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报告、慢性病管理等九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慢性病的治疗;开展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
4.村卫生室
设置:根据《山西省行政村卫生室改革方案》(晋卫〔2011〕13号)要求,我市146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村卫生室,达到全覆盖,能满足农民群众就医需求。
功能定位:承担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
卫生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及一般康复等工作,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
5.中小型专科医院
“十一五”期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加快,办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础建设及设施设备投资7900万元,大力实施了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
与全国、全省比较,我市医疗卫生资源丰富,基本满足现有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大转型、大跨越、大发展,古交要建成全国一流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发展成一个未来人口可能达到50万的卫星城市。
为适应这种跨越式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必须依托社会资源、吸引个人投资、实行多元化办医模式,创办专科医院,既不跟省城综合医院撞车,又不重复建设投资,走精致、专科、品牌、特色之路。
建设骨科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女子医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风湿医院等5~8个中小型专科医院,并启动“百院兴医”工程,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就医需求。
通过合理确定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驻地医院的数量、规模和布局,明确功
能定位,建立规模适宜、分工明确、方便群众就医的卫生服务网络,遇有发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于及时有效统一调度各级各类卫生资源,形成救治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体系,达到县域内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明确、运行高效的目标。
(牵头单位:市编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
(二)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1.公立医院改革
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启动公立医院改革。
一要完善院长选拨任用制度。
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着力选拔政治坚定、领导能力强、能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院长。
二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成立医院“管委会、院委会和监委会”,建立重大决策、中层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机制。
建立院长任期
目标责任制和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三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的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6月底完成科室主任院内公开竞聘,7月底完成科室主任与员工双向选择。
在实行绩效工资时,医院要淡化医生对医院收入贡献率的考核,建立医生门(急)诊量和对患者治疗好转率的考核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要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加
强医院内涵建设,严格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推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制度,同级医院实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制度;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落实卫生惠民举措,“十二五”期间力争将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3天,降低住院费用,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五要加强公立医院监管。
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医改成员单位组成的定期巡查、明察暗访制度,不定期公示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情况,对重大医疗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并予以通报。
建立医疗事故问责制度。
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确定为财政补助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由于历史欠账,原为自收自支,根据我市财力从今年按照全员档案工资的30%起步予以财政补贴并逐年提高。
同时实行收支两条线。
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紧急救治、支农等公共服务经费。
2.基层医疗机构改革
实行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完善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制度,由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
推行
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的全员聘用制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动态合同管理制,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
妥善分流安置医改中的未聘人员,采取转岗分流、离岗退养、出资补偿、自主创业、支持学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认真解
决好分流安置人员的社会保障。
乡镇卫生院: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的调整意见》,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按照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乡镇卫生院实行全额财政拨款,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公共卫生等给予保障。
村卫生室: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品、财产“五统一”一体化管理。
乡村医生实行市聘、乡管、村用。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开展360度综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等服务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晋卫〔2011〕15号)合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科学设置岗位,定岗不定人,合同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经费补助由政府采取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进行,每站有6~8人持证上岗并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3.实施360度综合绩效考评
积极创新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古交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0度考评方案》,对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进行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360度的全方位、全覆盖综合考核。
每一个与被考评机构发生业务关系的居民和组织均参与考评,且所占权重系数不同(服务对象40%,主管50%,下属5%,同行3%,员工2%),体现考评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费和乡村医生补助发放挂钩。
逐步形成居民满意、下属配合、同行认可、主管肯定、员工敬业的考核导向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基层活力。
切实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心引导和转移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上,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水平。
4.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新医改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人才需求的高峰期。
面对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卫、科教兴
医之路,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卫之基,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今后我市卫生工作的战略选择和提升软实力的重点,五年内引进3名博士生、10名研究生、150名本科生。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医疗机构工作。
聘用的正高级职称医技人员和博士生,适当提高工资待遇。
公开招录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卫生检验、
计算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充实到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卫生院;分批招聘医师、技师和护理人员,充实到市直医院。
卫生院两年内完成缺编人员的招聘工作,2011年完成70%,2012年完成30%;市直医院三年内完成,2011年30%,2012年40%,2013年30%。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成立古交市卫生培训中心,引进和培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加强医学继续教育,基层医疗机构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所占比例达到85%;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达到150人以上。
鼓励和支持卫生资源和人才向农村流动。
开展市直医院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对帮扶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定期派专家下基层服务。
通过岗位锻炼、大医院进修、基层助医、人才双向流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整体素质,适应卫生工作发展需要。
(牵头单位:市编办;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
(三)药品供应一体化保障
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贯彻实施,在2011年17个医疗机构实施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向两头延伸,市直医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施零差价销售。
2012年再向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展。
实行全市统一药品目录,按照统一招标价格配送、统一零差价销售、统一报销比例。
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用药的培训指导和监管。
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按进药量的30%补偿。
借鉴高平经验,建立药品配送企业竞争机制,采取“双轨制”采购做法,探索降低药品价格途径,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10%,真正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食药监局、市物价局。
)
(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统筹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提高各类医保覆盖率,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调整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以及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助政策。
2011年全市146个行政村的50%村卫生室在农民门诊就医时实行电脑网上结算报销;2013年村卫生室实现网络化结算全覆盖。
2013年开展“医疗保障年”活动,在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上寻求新的突破;2013年至2014年,在全市所有参加社会保障人员中实行“就医一卡通”,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持卡就医、结算医疗费用和保存个人就医记录。
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一体化统筹试点,统一筹资水平,统一补偿办法,统一即时结报。
2011年新农合筹资标准将提高到人均240元(其中政府财政补助210元,个人筹资3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二级以下医院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最高支付额达6万元。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卫生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进
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预防保健的投入力度,调整、完善和强化预防保健功能,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起涵盖每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性服务模式。
积极推动卫生工作模式由重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加强健康宣传,增进公众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参与、人人对健康负责的新格局。
完善市级公共卫生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责任
机制、联系机制和运行机制。
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从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
继续实施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人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0-36个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计划免疫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六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项目的服务质量。
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
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卫生监督城乡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监督站分片设置,综合执法,覆盖城乡。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配合单位:各乡镇街办、市公安局、市教育局。
)
(六)市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
按照区域卫生管理理念,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建成系统安全、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市、乡、村三级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卫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病历管理电子化、安全保障一体化战略目标,开创妇女儿童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医疗服务、康复治疗、老年人管理等全程终身式健康服务和现代化医疗卫生协作管理新模式。
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卫生信息数据库,与太原卫生信息平台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实施“就医一卡通”工程。
开展远程诊断和医治指导,提高医疗水平。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在财政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信息化一体化建设。
(牵头单位:市发改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事关省市转型跨越发展,事关推进“健康山西”和古交“健康城市”建设的大事,是完成医改任务的
重要举措,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古交市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领导组,并设立独立工作机构(医改办公室),统筹组织实施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组长:韩良会(市长)
副组长:闫亮娥(市委常委、副市长)
成员:高福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广银(市发改局局长)
陈晋忠(市财政局局长)
冀所平(市人社局局长)
阴建国(市编办主任)
张玉明(市卫生局局长)
刘润喜(市民政局局长)
弓文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周所宁(市卫生局副局长)。
副主任:杨志初(市发改局副局长)
郭爱桃(市政府采购办副主任)
叶成柱(市人社局副局长)
耿五明(市编办副主任)
李海成(市民政局副局长)
郝俊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二)集中财力,保障投入。
财政要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对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资金优先保证,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要建立每年200万元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其中100万元用于“百院兴医”工程,5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5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
(三)明确职责,协同配合。
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出台的“一加十”医改系列文件精神,根据职责分工,围绕改革任务,抓紧制定
配套文件,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
人社部门要搞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人力资源建设工作;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做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编办要核定编制;各有关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
(四)强化督导,严格考评。
领导组定期检查分析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情况,每季至少召开一次分析例
会,及时解决问题。
要将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列入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评改革的进程。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督促检查。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情况、运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情况、政府补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
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严肃纪律,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违纪违规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加大宣传,正确引导。
开展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确保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关系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稳定。
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改革动员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高度重视改革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讲清政策,统一认识,调动起各方面参与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