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四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四讲考
能检测强化闯关(XX专用)
一、选择题
下图中a为纬线,M、N分别是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且位置不断变化,P 点的时刻始终处于0时,Q点的时刻始终处于12时。

读图完成1~3题。

1.6月份,若M、P、N三点重合,则a纬线度数可能是( )
A.30°B.60°
C.23.5° D.70°
2.当a纬线处于南半球且纬线度数大于60°时,M点可能的月份及日出时刻是( ) A.12月7时40分B.6月8时20分
C.6月5时30分D.9月16时20分
3.若a纬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弧MPN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B.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入防洪排涝季节
C.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昼长比XX短
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解析:P点的时刻始终处于0时,则弧MPN为夜弧;Q点的时刻始终处于12时,则弧MQN为昼弧。

第1题,M、P、N三点重合时,a纬线昼长达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a纬线度数大于极圈度数。

第2题,12月份,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6时之前;6月份,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6时之后;9月份,各地昼长与夜长相差较小,日出在6时前后。

第3题,一年中夜弧MPN最短时,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上越往北昼越长;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入防洪排涝季节是南半球夏季;6月22日,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1.D 2.B 3.C
我国某地一同学每天傍晚在放学的路上习惯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下图)。

a、b点为该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的19∶00(时间)经过P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PQ垂直于SN。

据此回答4~6题。

4.P点所在的省区不.可能是( )
A.XX省B.XX自治区
C.XX省D.XX省
5.P点所在的时区与西三区相差( )
A.10小时B.11小时
C.12小时D.13小时
6.表示太阳在b点的这一天,太阳视运动路径和人影日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甲B.②—乙
C.③—丙D.③—乙
解析:第4题,a点太阳从正西方落下,为春秋分日,由时间19∶00可判断P点位于105°E经线上,该经线不经过XX省。

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P点位于东七区,与西三区相差10小时。

第6题,时间19∶00时,太阳在b点,还未落山,由此可知该地昼长夜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这一天,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人影的方向与太阳光线的方向正好相反,日出东北,人影朝向西南;中午太阳位于天顶偏南,人影偏北;日落西北,人影朝向东南。

答案:4.A 5.A 6.D
下图为6月22日四地日出时刻与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1判断,四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2为某地二至日影子的日变化示意图,最有可能对应图1中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相关知识可知,当某地昼夜平分时,6时日出,日出时间越早(或越迟),则该地的昼就越长(或越短)。

图1中③地0时日出,昼长达24小时,昼夜之差达24小时。

图2中物体的影子在二至日时长度相等但方向相反,说明该地距南、北回归线的距离相等,即该地位于赤道上。

答案:7.C 8.B
(2010·高考XX卷)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

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

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9~10题。

9.若上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10.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 )
解析:第9题,三条日出时刻曲线可以看成三条晨线,6月22日,赤道上6时日出,66°34′N上0时日出,因此下面一条错误;由于晨昏线在6月22日与66°34′N相切而不是相交,因此上面曲线正确,中间一条错误。

通过读图可以得出A项正确。

第10题,如果为南半球晨线,则读图可知南半球为夏半年,排除B、C两项,根据时间为12时,可以计算150°W为18时,D项正确。

答案:9.A 10.D
11.(2011·高考XX文综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

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解析:选C。

在当地时间20∶30~21∶30参与熄灯一小时活动,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要与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大致相等,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地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最接近昼夜平分,与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也最接近,可以满足条件。

(2011·高考XX文综卷)右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

完成12~13题。

12.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13.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解析:第12题,Q1是晨线与北半球纬线L2的交点,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Q1、Q2之间的经度差达到最大值,说明这一天恰好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如下图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纬线圈L2纬度越高,即越接近北极点,Q1和Q2两点的经度差越大,题干中“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说明L2无限接近于90°N,Q1、Q2之间的经度差理论上无限接近180°,即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二者的最短距离经过北极点。

M、Q1、Q2三点显然不位于同一经线圈,Q1位于晨线上,日出的方位位于东南方向,日影则位于西北方向,同样的道理Q2日影的方向是东北方。

MQ1的连线远离地轴的方向,不可能与地轴相交。

第13题,若Q1、Q2是不同日期晨线与纬线的交点,晨线过MQ1,说明此时为冬半年,过MQ2时,为夏半年,故排除D项。

Q1、Q2与L1的地方时差不等,说明Q1、Q2不可能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若是晨昏线与同一纬线的切点,两点必然两侧对称。

晨线在一年中摆动的角度X围是0°~46°52′,Q1、Q2之间的角度完全有可能介于15°之内,即位于同一时区,也有可能
同位于东半球。

答案:12.A 13.B
二、综合题
14.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解析:第(1)题,此刻,对着太阳的部分为白天,因此晨昏线左侧的部分为白昼,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由甲、乙两图可知,此刻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乙图所示半球为北半球,所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PM为晨线,MN为昏线。

第(2)题,Q地所在纬线的昼弧跨270°,故昼长为18小时;地方时为3时时日出于东北方向。

第(3)题,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第(4)题,M点位于北极圈上,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达46°52′;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0°。

答案:(1)图略。

(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 3 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发生极夜现象;南
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如下图。

15.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聊城市(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________(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

(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从C公转到D时,聊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聊城市位于36°N,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阳台应朝向南。

第(2)题,若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只要冬至日这一天太阳光照到北楼底部即可,因此需考虑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两楼的间距。

第(3)题,A位置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第(4)题,地球公转从A到C为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阳光斜射使屋内光照面积增大。

从C到D为从12月22日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但仍直射南半球,聊城应是昼短夜长。

答案:(1)南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2)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3)23°26′N夏至(4)由小变大昼短夜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